秦瓊 孟爽 唐啟群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在“4-2-1”家庭結構模式日益顯現的背景下,機構養老成為不少老人的替代性選擇〔1〕。自我感知老化(SPA)是指老年人面對生理、心理與社會的老化威脅時所產生的主觀感知與情緒反應〔2~6〕。研究表明,SPA會影響老年人的記憶過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甚至壽命〔7~10〕,且年紀越大老化感知越消極〔11〕。目前,國內對于SPA的研究多集中于社區老年人〔12〕,機構老年群體還鮮有報道。而養老機構老年人較社區老人年紀更高,身體及心理狀況相對較差〔13〕,會對SPA產生一定影響,更應該引起關注。本研究旨在了解養老機構老年人SPA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
1.1對象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唐山市路南區和路北區抽取6所養老機構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公辦機構2所,民辦機構4所。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截至調查日在所調查的養老院居住1年以上;③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合作性強。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疾病、精神障礙、老年癡呆、嚴重認知障礙者;②有嚴重的視力、聽力、言語障礙等不能溝通的老年人。
1.2調查方法 調查前向被調查者說明原因、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使其知情同意后,在老人活動時間采用現場問卷面對面、一對一的調查方法,問卷統一采用由調查員代為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510份問卷,當場回收有效問卷502份(98.4%)。
1.3調查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個人情況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性質、婚姻狀況、收入狀況等及養老機構特征性情況如入住時間、家人看望頻率、入住原因、活動頻率等。②簡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14〕包括17個條目,共5個維度,分別為消極結果和控制、積極結果、慢性時間、積極控制和情感表征。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贊同”到“非常贊同”,計分依次為1~5分(第 4、5、6、8、9、10 條目為反向計分),總分17~85 分。總分越高,表明SPA越消極,即老年人面對自身老化的感知態度越消極。該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數為0.914。③Barthel 指數(BI)評定量表:用于評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由進食、洗澡等10個條目組成。總分為 0~100 分,0~40 分為重度功能障礙,41~60 分為中度功能障礙,61~99 分為輕度功能障礙,100 分為完全自理〔1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養老機構老年人SPA現況 養老機構老年人SPA各維度得分見表1,其中SPA得分超過中間值的老人達469例(93.4%)。

表1 養老機構老年人SPA得分(n=502,分,
2.2不同特征養老機構老年人SPA得分比較 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性質、婚姻狀況、收入狀況、慢性病種類、家人看望頻率、居住是否舒適、參加活動頻率、居住心情、BI養老機構老年人SPA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養老機構老年人SPA得分比較
2.3影響養老機構老年人SPA的多因素分析 以SPA總分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職業性質、婚姻狀況、收入狀況、慢性病種類、家人看望頻率、居住是否舒適、參加活動頻率、居住心情及BI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參加活動頻率、慢性病種類、年齡、BI、居住心情是養老機構老年人SPA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養老機構老年人自我老化感知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n=502)
本研究結果顯示,養老機構老年人SPA總分高于扈娜等〔16〕調查的社區老年人得分(47.43±12.88)分。說明同社區老年人相比,機構老年人SPA更消極,感受到老化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多。提示醫護工作者應更關注機構老年人的老化心理,減少老年人的消極情緒,采取促使幫助老人積極老齡化,減輕SPA帶來的不利影響。
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消極控制和結果得分最高,說明機構老人能感受到很多老化帶來的消極影響,認為自身無法控制老化,隨著變老依賴性越來越大,不能像以前一樣參加活動處理問題。情感表征維度得分最低,說明老人們雖然感受到許多老化帶來的不利的結果,但是他們能夠慢慢接受,不會特別生氣特別難過,情感表現比較平淡。因此,機構工作者應多從老人心理方面出發,多與老人溝通,引導老人正確面對老化,指導老人參加適當的活動,培養興趣愛好,從而實現積極老化。
機構老人更在意身體和心理方面對老化的感知而忽略一些外在條件性因素的影響。
年齡對機構老人SPA呈正向影響,年齡越大,SPA越嚴重,且心態越消極。這與Sarkisian等〔17〕調查的611名非拉丁美洲白人、美國非洲裔、拉丁美洲人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與機構老人獨立自主生活能力改變有關。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身體狀況變差,需要由養老機構承擔照顧老人的責任,使老人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更容易感受到老化帶來的消極結果。
本研究結果與朱亮等〔18〕調查的社區老年人結果一致。這可能與慢病種類多代表老人健康狀況較差有關。機構老年人普遍多病于一身,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質量且增加醫療費用〔19〕,加重了老人心理及經濟方面壓力,使得慢性病老年人對老化結果感知更加明顯。機構工作者應注重老人慢性病的評估及檢測,指導老人合理鍛煉及用藥,來減少消極癥狀發生。
本研究結果表明,自理能力越低,SPA越嚴重,且心態越消極。原因可能是中重度依賴,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活動能力受限,自我效能較低,傾向認為這是老化帶來的負面結果,且得到的社會支持隨之降低,心理及情感方面會受到影響,導致自我老化感知較消極。提示機構工作者應制定一系列非自理老人活動方案,指導老人適當活動,注重其心理疏導,常與老人溝通交流,排解負面情緒。
本研究結果表明,活動頻率越高,自我老化感知不明顯,心態越積極。這可能與老人積極適老,老有所樂有關。機構老年人多參加興趣活動,可以豐富其空閑生活,調節心情,轉移對自身老化的注意力,通過和老人們聊天交流還可以釋放情緒,減輕述情障礙〔20〕,從而減少對老化感知。所以,養老機構可以多舉辦一些適宜的活動,調動老人的積極性,達到積極老化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心情越好,SPA越低,心態越積極。說明心理情緒對于SPA有著重要影響,可能與心情會影響身體狀況有關。好的情緒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21〕,提高生活質量,從而減少老化負面感知。機構護理人員可以采用認知心理干預〔22〕,轉變機構老人認為進入養老院養老是一個不好的結果的觀念,擺脫傳統文化束縛,調整情緒狀態,從而改善SPA。
養老機構老年人SPA比較消極,高齡、慢病種類多、不能自理、參加活動少及居住心情差的機構老人老化感知更明顯。加強機構老人健康評估,指導非自理老人運動,定期開展適宜活動,對老人進行健康指導,多溝通及鼓勵可以改善老化感知,實現積極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