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霞
(漯河沙河實業有限公司)
我國的企業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逐步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此外,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企業的業務拓展、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這些都為企業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創造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從目前國內的形勢來看,如何提高運營成本管理和風險防控的有效性,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各大企業根據各自的發展狀況,加大了對成本和風險的管控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益。為了提高運營成本管理的效果,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文章從運營成本管理及風險控制兩個角度出發,對其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為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決策。
首先,堅持準時原則。企業在開展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的過程當中,必須重視和遵循準時性原則,這樣能夠更好地解決風險控制,從而才能夠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管理者制定并健全了相關的企業風險控制制度,從根本上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成本管理和風險的相關工作。其次,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原則;在通常的條件下,企業會建立起自己的運營成本管理及風險控制體系。然而,在運營成本和風險控制方面,并不需要在問題日益嚴重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操作,而要在發展和運營的各個階段中,進行操作成本的長期執行,并對其進行風險控制。企業運營成本的提高以及對企業的運營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保證。
就現階段我國企業發展大環境下來說,企業在各項運營管理工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從企業的運營管理與風險控制的觀點來看,在各項商業活動中,都要進行一系列的風險控制,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應對風險,并使企業的發展變得更為穩健,并采取有效的操作成本和風險控制策略,將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或間接的)減少到最小。它既可以提高企業的應對能力,又可以為企業的業務發展帶來穩定的運營和發展,降低運營中的潛在的風險。
從整個企業的發展趨勢來說,運營風險在內在風險和外在的風險是有密切關系的。企業的外部風險是由社會政策和市場的因素引起的,而企業的內部風險則表現為企業的日常運營和風險防范,比如,企業在運營中存在著資金鏈斷裂、成本過高、成本增加等問題,從而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的正常運營管理工作。所以,為了提高運營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必須全面考慮上述兩個方面,并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采取針對性的管理策略,提高企業應對外部風險和抵抗內部風險的能力,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與改革期間當中,企業越來越認識到開展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一些相關的管理控制策略。然而,現階段國內的許多企業都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許多企業仍不能正確運用與之相適應的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策略,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由于各部門采用的管理方法方式不相同,在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差別。另外,絕大多數的企業在進行運營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都難以確保持續的投資,從而影響到新的技術和新的技術的研發,長期來看,會造成企業的運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從而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同時,這也成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
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者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是影響管理工作走向的重要因素。然而,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有些企業的管理人員在職業能力和素質方面都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和標準。有些企業是家族式企業,家族中的全部成員每都可以直接參加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當中去。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很難根據企業的總體發展趨勢做出正確的決定。
許多企業都在進行管理工作時,認識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根據自身的缺點選擇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管理制度,但是仍然有一些問題,即管理方法落后,與現代企業的管理標準要求不符。比如,有些企業在進行運營成本管理時,會根據自身的主觀意愿來設定目標成本,然后根據目標成本來進行。這種方法不夠科學,不夠合理,很容易造成企業發生的外部風險,缺少定量的成本衡量手段,很難對各類風險進行系統的計量,從而使企業的成本預算周期延長,從而影響到其他管理工作方面上的順利實施。
建立運營成本管理的制度體系,是保證各種運營活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而要使運營活動達到一個更為全面的目標,就必須使所有的員工都能積極地投入到運營活動之中。而成本管理則是為了使企業的各項管理環節能夠得到有效的統一,從而使企業的各風險控制工作得以實施。一些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對當前運營成本管理工作進行深刻剖析,無法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運營成本管理體系。一些企業在實際管理中,雖然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管理體系,但是仍然采用了一些常規的方法,使其發展速度很慢,不能有效地運用現代技術,從而使信息相對封閉,從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因為各類不穩定要素以及影響企業生產運營的各類不穩定要素,都可能對企業的生產運營產生相應的不良作用,所以,企業的經營成本管理問題就變得特別關鍵了,要能對各類不穩定要素以及影響企業經營的各種因素加以有效計劃和控制,從而避免了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觀性特征、不確定性特點的相互影響,將各種的經營風險因子疊加到了一起,將經營風險因素更加放大,避免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太大沖擊,從而避免了成本管理問題的出現。
企業必須要充分了解到,加強成本管理對于進行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實現自身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到降低成本并不能保證良好的發展,但同時也要充分了解到降低成本和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之間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而是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實現科學合理的管理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積極地根據企業發展實際,進一步健全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積極與全球領先水平的項目質量與報價管理,形成相應的技術框架,搭建起完備的成本管理體系。要切實防止因為關注不足、沒有責任感等因素帶來的發展風險。
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質量的改善有賴于員工的工作能力,所以,如何提升企業的財務預算工作是目前工作的重點。首先,有關會計專業教育機構要加強對現行的會計課程的改革,引入個案的教學,提高學習者的實際操作水平。其次,要加強對財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并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如:舉辦專題報告會、培訓班等。最后,國家將建立專門基金,用于獎勵優秀的管理和財務管理人才,解決他們的工作問題;與此同時,相關單位還應設立會計資格考核體系,以培養管理會計人員資格、考核和選擇。因此,必須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改進,才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業務需要,才能將風險回避工作落實到位。
要使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中立足,就需要制定一個合理、高效的生產方案。設計生產成本、組織協調成本、訂單成本等都要納入到生產全壽命周期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而不會出現任何疏漏。此外,在對企業的現實狀況進行調查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原材料成本花費的詳盡、清楚的記錄,并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工作時限定額、原材料成本定額和設備成本定額規范,對企業的計量、檢驗、收發、清查等環節,實施系統規范的監督管理。對生產成本實行定額,并通過作業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價值鏈成本數據分析法等現代數據分析方法與手段,以達到對成本進行科學的成本管理,并能對各階段的風險進行合理的防范。
在此基礎上,企業的風險控制和成本管理是一種高度系統化的工作,需要每個員工、每個崗位、每個部門的工作必須要做到齊抓共管,同時還要通過建立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來避免因部門的矛盾而造成成本次優化行為的出現,并保證全體員工將節約成本概念內化于心、將風險預防制度落實于日常工作,強化對風險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同時,要切實防范因個人運營活動而產生的虛假資料等風險,必須建立健全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的內部管理體系,以保證其對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專業能力。一是嚴格審計,增強企業的內審自主權,保證對企業的內控和風險控制的評估具有權威,以審計作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二是根據不同的業務特征進行績效考評,將成本管理作為員工績效評價的一個重點,并通過制定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企業內部的一些運營風險是可以通過資產表來發現的,所以企業必須要提高企業的總體運營能力,對企業的利潤、收入、變化趨勢等都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例如,當企業的銷售量進行預測后,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越是穩定,營業利潤就越多,風險就越小,所以,平穩的銷售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另外,當企業的銷售價格與企業的銷售額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當企業的銷售價格比較平穩時,企業的營業利潤就會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這樣才能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當銷售出現大幅下降時,總成本占到的比例將會提高,進而對企業的經營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提高運營的風險,所以,企業需要提高對經營的風險控制,要經過統計研究和趨勢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經營風險管理策略,為運營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增強創造更多的保障。
為了避免企業脫離目標的發生,就必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發展狀況,進行目標完成成本的分析,并對所有可能性的和不可預測的加以研究,以確保計劃的制定具有充分的擴展和靈活性,以便對目標的制定、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更大的幫助。為了避免成本偏離目標,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管理者要加強風險識別能力和素質,做好規劃、風險分析和風險防范工作,并對成本進行合理的預測,以確定成本和目標的關系,并通過適當的方法來減少成本和目標的差異,減少成本的損失,避免成本投入過大或過小等問題,從而對企業的運營造成負面的后果。
運用現代信息科技與技術,在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可填補現有的風險預防工作之缺陷。所以,在新的發展背景下,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做好全面的運營成本管理,加大對投資風險的支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應用以往的管理經驗和現代科學管理的一些相關方法的優勢作用,這樣可以為企業運營成本管理及風險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同時,運用現代化的運營手段和信息化技術,這樣可以更好地改善企業運營成本管理的科學性、質量和效率,有效地改善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能力差、風險成本計算不足等一些相關行的問題,保證前饋管理、運營管理、后饋管理等工作更好地完成,以此來為現代管理手段動態優勢、企業優勢的發揮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從而為企業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首先,要健全運營風險管理系統,以確保運營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運營風險管理系統中,可以確定風險因子的指標,建立相應的風險因子指數模型,從而實現對運營活動的風險進行動態的管理;在實踐中,要對全產業進行全面的剖析,并對其進行市場運營情況的調研,確定其風險防范的程度,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和避免這些問題,從而為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撐。
其次,完善運營風險評價系統,并根據各危險因子的不同,對運營成本進行管理。具體來說,企業應該對這些規定進行定量的管理,確定其來源,針對企業的特點,確定其風險的控制指標,并對其進行適當的運用,使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其帶來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小。另外,建立健全的監控機構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監控體系,才能使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得到規范化,才能保證企業的風險問題得到及時的處理,從而達到一個良好的運營成本管理目的。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的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仍有很多問題。其原因是:企業實施成本預算時,過于重視制造成本;目前,我國的企業運營管理層采用的是一種比較陳舊的運營管理模式,不能適應目前的風險控制需求;成本預算的人員缺乏專業技能;企業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對企業的風險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的改善上述問題,企業必須注重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的控制,并通過健全相關的管理體系,改變運營觀念,強化對務預算人員的培養,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