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倩
(甘肅煤田地質局一四九隊,甘肅 蘭州 730020)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可隨處見到礦產資源和衍生的化工產品。在我國發展進程中,礦產資源占據著重要地位,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勘查、開發、利用能加快我國經濟發展進程。然而,在實際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定挑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礦產行業收益和發展。因此,我國各礦產企業應在深入分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形勢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管理模式、技術方法等,為更好地勘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提供有力保障,從而促進礦產企業高效、優質發展。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指的是,在已有地球相關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應用地球物理、化學、遙感、填圖等方式,采用鉆探、槽探、坑探取樣等綜合勘查工作手段,結合使用試驗測試和研究、經濟技術評價等方法,對礦產資源進行尋找,并對其產狀、數量、形態、空間分布以及開發利用的條件開展勘查工作,從而對其工業利用的價值進行評價的過程。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涉及范圍極為廣闊、勘查開發的條件極為艱苦且難度極大、存在較長周期和許多不可控的因素。同時,在此過程中會存在較多破壞環境的因素,因此,在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時,應遵循生態保護、多措并舉、因地制宜的原則。
總之,合理勘查開發礦產資源不僅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國的國民經濟。通過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能有效提高我國礦產資源探明的儲量,為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提供有力保障[1]。
就現階段而言,有的礦產企業僅以獲取高經濟效益作為目標,加之缺乏有力的監管制度,使得其在制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案的過程中,沒有從合理性、有效利用礦產資源等層面出發,而是以開采富礦作為工作的重心,使得部分伴生礦、隱伏礦得不到有效地開發,而導致礦產資源出現嚴重浪費現象。另外,一些礦產企業未對勘查開發進行長期規劃,而是選擇短期內過度開采的方式,不僅使得礦產資源面臨開采過度的問題,而且使得周邊的生態環境面臨不可逆轉、嚴重的破壞污染現象,甚至引發嚴重的地質災害事故。例如,當過度開挖礦產資源、礦床中挖掘空間較大時,可能會導致地層塌陷等現象發生,安全隱患較大。
長期以來,我國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勘查開發精度較低、技術手段相對單一等問題。就鉆探法而言,首先要求工作人員采集分析各地區的地質信息,達到礦床分布范圍鎖定的目標;其次要鉆機等相關設備的輔助下進行鉆探,并將采集的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最后,為確保勘查開發的結果具備準確性和真實性,需要反復進行鉆探,并以若干組的樣本檢測加權平均值作為勘查開發的最終結果。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國礦產企業往往為了加快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速度和進度,而選擇相對單一的技術手段,不僅無法確保結果的準確性,而且無法有效開發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制度指的是,由我國有關部門制定并由礦產企業補充和執行的技術標準及實施規范,其對分類巖類命名的方案、巖體的評價、原始資料的編錄等相關工作起著規范指導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制度相對滯后且存在實際情況和技術標準不相符合的現象,沒有對勘查開發工作各個環節進行嚴格化規范化管理。同時,因缺乏找礦新型技術應用標準的規定,加之管理存在漏洞,使得礦產資源的儲量評估、礦權評估缺乏準確性[2]。
由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地質環境較為復雜、所需周期較長且氣候極為惡劣,因此不僅對工作人員技術要求較為嚴格,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保障。但就目前而言,一些礦產企業在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時,普遍存在工作人員儲備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等現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團隊組建的工作人員較少,加之有的工作人員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素養,使得工作效率與預期相差太遠。同時,由于人才儲備不足,導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結果缺乏準確性和安全性;第二,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導致勘查開發的儀器和設備較少,且相對老舊,在影響磁法、找礦、放射測量效果的同時,嚴重降低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效率和利用率。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極為復雜,且受氣候、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若只是選擇單一的技術手段開展工作,不僅不能保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結果的準確性,而且會在應用找礦技術、開發技術的過程中,對礦床及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從而與持續發展的理念相違背。因此,各礦產企業應優化創新勘查開發的技術體系,在深入了解各技術類型特點及應用原理、參考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合理選擇、優化和創新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技術體系,從而全面提升找礦的精度、開發的效率以及項目的安全系數等。例如,可應用新型的遙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技術(如圖1所示),相關工作人員對儀器設備進行操縱,在貼緊地質體和地表的勘查區域中進行探測,分析接收到的電磁波特性,這時遙感圖將發揮透視深度地質結構的功能,從而為工作人員盲礦體的尋找工作提供輔助。之后,電磁波特性分析的結果,能為工作人員判斷礦產資源分布地質、礦床深度準確評估、礦床位置分布范圍提供支持。另外,為了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效率和數據的時效性,各礦產企業可深度結合探礦技術體系和信息技術,在打破時空限制的同時,實現礦產資源相關信息的快速傳輸,從而為決策方案的正確制定、評估工作的準確性提供有力保障[3]。

圖1 遙感技術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的應用
我國礦產資源在勘查開發的過程中,面臨著供需前景并不樂觀的現象,供應和需求無法保持平衡穩定的狀態。在此形勢下,一些礦產產業存在伴生礦隱伏礦勘查開發力度不夠、富礦過度開發現象,不能實現各類礦產資源互補目標。因此,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時,應從實際需求出發,構建與我國國情相符合的勘查開發模式,實現資源互補、合理調配、自給自足的目標。為有效實現該目標,需在全球礦產范圍內合理調配各類礦產資源,對于消耗量相對大的煤炭、鐵、銅等礦產資源,加大進口量,對于儲備量相對大、開發程度相對低的礦產資源,減少進口量。例如,我國的錳、鐵、金等各類礦產資源,雖然資源儲量保持在穩步提升的狀態,但持續激增的需求量會使其未來需求的總量始終維持在高位,需求量的漲幅遠遠高于基礎儲量的增速,若僅僅以國內保障作為依靠,則不僅很難滿足持續增加的需求,而且會出現資源開發過度的問題。
在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發展進程中,因缺乏長期性、統一性的發展規劃,導致勘查開發中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能源損耗過大、環境受污染、加工企業相對低端、開發過度等。鑒于此,政府部門和大型礦產企業應在綜合分析礦產資源分布范圍和勘查開發程度、我國國情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礦產行業的發展規劃,對各地區礦產勘查開發、加工利用等結構進行調整,比如減少并嚴格控制礦產加工低端企業規模及數量、加大新型綠色加工企業扶持力度等,來達到能源損耗降低、生態環境恢復的目標。同時,科學制定礦產行業的發展規劃,能有效解決礦產資源分布地域不均衡的問題。例如,鉛鋅礦分布地域主要在青海、甘肅、江西、廣東以及廣西等,但就鉛鋅礦勘查開發情況而言,我國中部和東北區域勘查開發力度較大,從而使得鉛鋅礦分布地域不均衡的現象更為嚴重。為了解決該問題,我國將鉛鋅礦勘查開發的區域逐漸由中部、東北地區向內蒙、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區轉移,同時在廣西、湖南和廣東等地區保留了部分的鉛鋅礦。另外,由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對技術和質量有極為嚴格的要求,因此,各礦產企業應科學規劃勘查開發方案,在更加明確規劃方向和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降低資源損耗程度、提高資源開發率和利用率,避免對環境造成不可恢復、不可控制的惡劣影響。就此而言,我國政府可在發展規劃中加入礦產企業準入市場的標準,對技術水平與規范標準不符合、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嚴重違反規定的企業予以淘汰[4]。
為了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避免資源開發過度等現象發生,各礦產企業應不斷完善勘查開發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就勘查開發制度而言,首先,各礦產企業應在分析找礦技術和勘查開發工作具體開展情況的基礎上,補充并優化勘查開發的制度,可從找礦技術的標準、注意事項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進行完善;其次,各礦產企業應根據勘查開發的需求,來引入新型的找礦技術和手段,并補充傳統的地質學相關理論體系,使其滿足現代勘查開發工作需求;最后,補充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條例和管理內容,在明確各部門工作人員職責范圍、消除管理漏洞的同時,為后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提供準確科學的依據。就相關法律法規而言,應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在消除法律管控盲區的同時,為政府的監管工作提供法律支持。首先,明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判定的依據和處罰的標準;其次,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監管的功能。可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過程中,成立監管團隊,不定期監督檢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實際情況,若出現防護設備安全性能不足、現場環境缺乏安全性、礦產資源存在開發過度等現象,則應嚴格追責、懲處相關企業和工作人員,并要求其及時整改存在問題。另外,定期核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質量,若存在質量無法達標的情況,則應禁止將該項目投入市場。
就目前而言,我國一些礦產企業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過程中,更傾向于淺部礦產和主要礦種的勘查開發,而忽視了隱伏礦、貧礦以及伴生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現象。為有效解決該問題,各礦產企業應轉移勘查開發的重心,形成科學發展的思路,并加大對貧礦、伴生礦和隱伏礦重視及勘查開發的力度,這不僅能解決該類礦產資源閑置問題,而且能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同時,淺層地表分布的礦產資源正面臨殆盡的窘境,通過開發深部礦隱伏礦,能推動礦產行業結構的升級、發展的持續[5]。
合作單位的技術水平以及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是決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質量的重要因素。合作單位只有具備專業化的工作團隊和較高的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應用各類找礦的技術,才能確保勘查開發工作的高質量完成,從而實現礦產資源合理勘查開發的目標。相反,若合作單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素養、找礦技術相對單一等,則會嚴重影響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結果的精度、真實性。因此,各礦產企業可根據項目的情況來對合作單位技術水平、規模、資質等條件進行分析,在審核文件資料、計劃書成本和可行性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合約或者定向委托方式來合理選擇合作單位。
總而言之,合理勘查開發礦產資源是我國工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礦產企業應加大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重視程度,在積極響應提高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質量等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加大勘查開發工作各方面投入的力度。同時,工作人員應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新技術,確保能有效解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實現礦產資源高質量勘查開發奠定堅實基礎,在提高礦產企業收益、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我國礦產行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