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趙子垚
福特汽車正在重整旗鼓。隨著“福特+”計劃的逐步推進,福特汽車的金融表現、市場信心正來到近年來最好時期。
福特汽車早在2015年便開啟瞄向電動車、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的轉型大幕。但隨著財務負擔加重,計劃幾經調整,福特汽車開始走過一段低谷。
自2018年開始,福特前CEO韓愷特(Jim Hackett)推行旨在實現更高盈利的“共創明天”計劃,即聯手大眾、Rivian等友商繼續在VAN、皮卡車型的電動化平臺方面深入合作,保留高利潤的SUV與皮卡業務,并對轎車業務揮手作別,逐步淘汰。在任三年間,韓愷特為福特汽車的現代化轉型打下基礎,不過其專注更細分領域市場的業務策略并未迅速見效。福特汽車的股價仍進一步下滑,股價甚至跌破7美元。至2020年8月,福特汽車利潤逐年走低,市值僅有266億美元。

時值美股接連熔斷,福特汽車面對股價暴跌、盈利疲軟,以及華爾街和投資人等金融市場的看空,迅速拿出一份110億美元的重組計劃以期逆轉頹勢。韓愷特在這項被形容為“徹底”的重組改革方案中計劃對老舊的SUV產品線進行更新,加速轎車業務的淘汰,同時還計劃裁員數千人來緩解經營壓力。但市場對此反響平平,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更是對韓愷特扭虧為盈的戰略進行質疑,認定此舉依舊無法迅速產生收益和現金流,并據此將福特汽車的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這在客觀層面引發了福特汽車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大幅虧損,據其公布的當年財報數據,2019年福特汽車全年營收額為1559億美元,而凈利潤為0.47億美元,盈利水平僅為上年同期的百分之一,其表現令人大跌眼鏡。
無奈之下,福特汽車選擇繼續“換帥”,由COO吉姆·法利(Jim Farley)接替韓愷特,期望新掌門人可以帶領這家百年車企走出泥潭。資料顯示,吉姆·法利曾在豐田汽車擔任高管,在2007年加入福特汽車后長期負責市場及銷售領域。在此之前,他主要負責福特汽車全球市場和汽車業務運營、智能移動出行以及自動駕駛業務的全局領導,對行業和福特汽車均有著深入的理解。
面對眾人寄予厚望,吉姆·法利隨即著手重振市場信心,他承諾財務層面將會對投資者更加開放和透明,并向市場闡明自己的發展策略:在集團轉型戰略的基礎上啟動“福特+”重組計劃,將更多資源轉移到制造電動汽車,并追求到2023年將息稅前利潤率提至8%。在產品線方面,他提出首先從福特經典車型野馬開始,F-150皮卡EV緊隨其后,全面走向電氣化。

吉姆·法利
由股市走向來看,吉姆·法利的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如今,憑借電動野馬Mach-E、復活的野馬Bronco SUV和小型皮卡Maverick等新車型的良好表現,福特汽車股價在2021年飆升逾140%,擊敗了特斯拉、通用汽車和一大批電動汽車初創企業,成為2021年度表現最好的汽車股之一。
加速向電動化轉型,以及在全球缺“芯”浪潮中的靈活應對,令福特汽車在2021年的表現可圈可點。不過究其根本,“福特+”重組計劃的快速且有力執行是這一期間使其股價推漲的重要因素。瑞信分析師Dan Levy聲稱,這一重組計劃不僅為福特汽車創造了財務表現優異的新記錄,也正在促使其向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的轉型急劇加速。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同樣表示,“對福特來說,2021年是突破性的一年,”而能否實現其“福特+”計劃中概述的舉措,是決定福特能否持續這一上漲勢頭的關鍵。“市場需要更多利好消息維持信心,尤其是吉姆·法利宣布F-150 Lightning訂單達到20萬輛并已停止預訂后,福特汽車次日股價上漲9.6%,達到近20年高位。”
在恢復市場信心之余,吉姆·法利正在雄心勃勃重構市場布局,收縮戰線,評估現狀,準備新的攻勢。
“我們要根據自身優勢和市場發展前景,來重點投入到真正能夠為我們帶來回報的市場,因此不必在每一個全球細分市場都去展開競爭。”基于這一發展策略,福特汽車關閉了位于巴西的制造工廠,并同步縮減在南美的生產業務;對歐洲業務進行大幅調整;也重新評估印度市場的發展情況。面向未來,吉姆·法利堅定認為中國與北美市場將成為福特汽車全球運營的“兩大支柱”,“且只有這兩個市場才會擁有包括福特和林肯品牌的完整產品序列。”
毫無疑問,北美市場是福特汽車的基本盤。當前福特從“級別1”到“級別7”的全尺寸卡車和輕客在這一市場份額已超過40%,同時在北美地區還與超過12萬個企業及政府商用車客戶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為了繼續在龐大的本土市場確保既有優勢,“福特+”計劃提出將致力于創造標志性的產品和服務,通過數字化和流程簡化幫助客戶提升運營價值。
首先是計劃到2030年,通過累計300億美元的投入實現所有福特經典車型的電氣化,電動車型的銷量比重提升至40%,其中北美市場33.3%的皮卡和70%的箱式貨運車VAN車型為電動車。其次是從動力電池方面著手布局,提供電池方案的差異化選擇。福特內部電池研發應用中心(Ford Ion Park)目前計劃了兩種方案:一種是高能量密度、高效能、高里程,適合大型以及高性能車型的Ion Boost+方案;另一種則是更專注于靈活更換,更低成本,更適合商用車高負載應用場景的Ion Boost Pro方案。同時,該部門也正致力于價格更優、更安全的固態電池研究與應用。除此之外,福特還與SK Innovation設立合資公司Blue Oval,并投資兩家工廠生產電芯和電池組,以滿足未來福特和林肯品牌車型的電池需求。
在服務方面,福特汽車正在北美地區全面部署針對公共充電樁、商用車隊停車場充電樁的一系列軟硬件解決方案。并在2021年6月,通過收購電動汽車充電管理和車隊軟件提供商Electriphi,為此方案拓展了充電和能源管理服務。而隨著時間推移,福特汽車還計劃將分階段推進各類新服務,以求通過更加高效、耐用的智能車型和智能網聯服務幫助客戶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其意圖在美國增設120個運營時間更長、周轉效率更高的專屬大型物流服務站,從而拓展福特汽車的商用車服務網絡,以此實現為客戶節約成本的業務目標。
上述舉措正在改寫福特汽車在北美市場面臨的競爭局面。2021年12月28日,福特汽車憑借830億美元的市值超過通用汽車的829億美元,五年多來首次在市值上比下競爭對手。據摩根士丹利預計,2022財年福特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5萬輛,高于通用電動汽車11.4萬輛的銷量預期,并極有可能將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優勢地位。截止2022年1月14日,福特汽車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美元,在全球車企中排名第五。
在公開場合,吉姆·法利多次化用棒球比賽形容公司的發展局面。在福特汽車2021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他表示公司正帶著新產品和服務“全力出擊”。不過對于中國市場,他顯然有著更為深刻的考慮。
據福特中國公布的銷量數據,2021年累計銷量為624802輛,同比增長3.7%。其中福特品牌乘用車交付量為237646輛,同比下跌1.4%;福特品牌與江鈴品牌商用車累計銷量為264237輛,同比下降1.8%;而林肯品牌則成為助攻福特中國實現同比正增的有力引擎,2021年累計銷量達到91621輛,同比上漲48.3%。

在吉姆·法利看來,林肯品牌圍繞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產品聚焦電氣化、智能化并為此“量身定做”,是林肯“豪華之道”在這一市場獲取成功的關鍵。“這也表明我們在過去實施的‘一個福特’戰略,即歐美開發的車型導入中國后再進行本土化生產的運作方式正在落伍。”
事實上,由于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智能化與數字化方面的高歌猛進,使得福特汽車在產品電氣化進程的挑戰之外,還要在這一市場應對在數字化、智能化以及客戶體驗方面各具特色的競爭對手。“而通過林肯品牌的成功經驗,我們計劃推出更多可以滿足市場的爆款產品。同時也要注重用戶體驗,圍繞消費者需求提升服務和重構客戶關系,從而奠定未來重獲領先的基礎。”吉姆·法利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
隨著“福特+”計劃的逐步推進,福特汽車的金融表現、市場信心正來到近年來的最好時期。盡管中美市場各有千秋,但福特汽車的“翻身仗”還在繼續。作為一家全球公司,福特汽車顯然已經充分認識到中、西方市場對于客戶需求的理解和客戶體驗的較大差異。在中國市場,除了更多車型要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重構業務模式,下一步福特汽車還計劃將車型量身定制,根據中國市場的智能化、電氣化發展進行針對設計及生產。“然后就是把來自中國市場的經驗應用到全球市場,進一步加強我們的競爭實力。”吉姆·法利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