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劉通
在汽車產業電動化潮流下,沒有人能逆勢而為,即使強如豐田,也不例外!但與其他車企ALL IN電動化不同,BEV只是豐田全方位戰略選項之一。
作為汽車巨頭豐田汽車的掌舵人,豐田株式會社社長豐田章男可能是對純電動車最不“感冒”的車企領導。其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純電動車并不環保”、“如果日本汽車全靠電力驅動,那么在夏季國內就會出現電力短缺”,并警告說,倉促轉向電動汽車可能會削弱傳統汽油動力汽車的供應商網絡,造成“汽車行業目前的商業模式崩潰”。除此之外,豐田章男還認為,在燃油車向電動車轉型時,政府和車企需要建設大量相關基礎設施,在建設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碳排放并產生巨大的耗資壓力。
可如今,畫面突轉。2021年12月14日,豐田發布了其最新的電動化戰略。豐田章男宣布,豐田將在2030年前,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包括乘用車、商用車等領域在內的共計30款BEV(純電動)汽車。屆時,其BEV汽車全球年銷量計劃達到350萬輛。雷克薩斯品牌將轉型為純電品牌,其計劃到2030年實現所有車型提供BEV版本,在中國、北美、歐洲實現百分百BEV車型銷售,全球銷量達100萬臺。到2035年,雷克薩斯將實現全球百分百銷售BEV車型。這足以證明豐田轉型電動化的決心。
在發布會上,豐田展示了其強大的產品攻勢。其16款準備上市的豐田和雷克薩斯BEV車型,涵蓋了轎車、SUV、皮卡、跑車等品類,基本覆蓋了乘用車市場。其中,豐田品牌未來在電動化道路上將會形成bZ系列和Lifestyle系列兩大產品線。值得一提的是,其“bZ”系列中的首款新車—豐田bZ4X,基于豐田e-TNGA平臺打造,于去年在廣州車展上正式亮相。豐田汽車中國董事長上田達郎曾表示,bZ純電動系列車型共規劃了7款車型,其中5款車型未來將導入中國市場。2025年,豐田及雷克薩斯在中國的EV車型將達到10款。

為了推進電氣化戰略,豐田將在未來10年投入4萬億日元用于開發純電動技術和產品。另外,豐田也將對電池的研發生產投資,并將投資額從9月份宣布的1.5萬億日元增加到2萬億日元,期待可以生產更先進、更高品質、更具競爭力的動力電池。在電池回收方面,豐田表示將努力構建“電池材料循環再利用”體系,通過對舊電池進行“劣化診斷”,將有殘存性能的電池進行不同程度的回收,最大程度降低電池生產及使用后造成的環境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豐田章男多次在不同的場合發表過對純電動汽車的異議,但在此次電動化戰略發布之前,豐田便早已對純電動化發展做出多次布局。如2021年9月份,豐田首席技術官前田正彥表示計劃以2030年為目標,在研發方面,通過車輛及電池的一體化研發,將每輛車的成本降低到50%以下;在供給方面,將根據市場變化動態布局電池產能。
另外,2021年5月豐田曾宣布在2030年BEV的銷售目標為200萬輛,短短7個月后便上調至350萬輛。豐田章男對此解釋稱,準確來說BEV銷售目標中包括了FCEV(氫燃料電池車)在內的ZEV(零排放車輛)整體目標。在2021年舉辦的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豐田看到了各國的能源政策,從此角度找到了實現目標提升契機,因此上調了目標數值。
對此目標,我們通過回顧豐田汽車歷年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發與投入,也不難發現,在電動化方面,豐田還是有沉淀和底氣的,它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消極。
多年來,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豐田在各領域不斷努力。
在車輛研發領域,1997年豐田推出了世界首款量產HEV車型“PRIUS”。但在此之前,其BEV研發工作就已經展開了。1992年,豐田成立電動汽車研發部;1996年推出了RAV4 EV;21世紀成功實施了小型EV“e-com”實證試驗;2012年推 出 了 超 小 型EV“COMS”、小型EV“eQ”;2021年推出了“C+pod”和“C+walk”,加快了包括“e-Palette”在內的EV研發……多年以來,豐田一直在探索BEV的可能性。
另外,在上世紀90年代,豐田便開始研發用氫驅動的燃料電池車。2002年,豐田推出了豐田FCHV;2008年推出TOYOTA FCHV-adv;2014年,推出第一代MIRAI。未來,豐田還將在大巴車和卡車等領域,推進燃料電池車的應用。
在電池領域,豐田長期致力于自主研發、生產電池。1996年,豐田成立了現在的Prime Earth EV Energy;2003年,開始研發鋰離子電池;2008年,設立了電池研究部門,研究全固態電池等下一代電池;2020年成立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整合電池事業。過去幾十年,在電池領域豐田投資了近1萬億日元,累計生產超過1900萬塊電池。這些經驗都是豐田未來的競爭力。
在自然資源及能源領域,早在2006年,豐田通商株式會社(經營豐田集團海外投資和貿易業務)便著手探查鋰等重要資源,保障穩定的資源供給;為保障及穩定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30年來豐田通商株式會社一直在努力。
另外,為了推動電動化戰略,2020年,豐田和比亞迪以50:50股比成立合資公司。從豐田角度來說,豐田產品陣營主要優勢在混動、氫能和燃油車領域,而純電動車型則是豐田的一大短板,利用比亞迪的e平臺以及相關的電池技術,來加速豐田在純電動市場的布局,確實是一條捷徑。
如此看來,在汽車電動化發展路線上,豐田一直是積極的參與者。外界之所以對豐田發展電動車產生“消極”印象,一方面是豐田章男的言論引導,另一方面是豐田在產品技術路線上的全面布局,弱化、稀釋了外界對其在純電動領域的注意力。
無疑,BEV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
對于這次電動化戰略發布會,很多人解讀為這是豐田對汽車電動化發展趨勢的一種妥協,但事實恐怕并非如此。在電動化戰略發布會上,豐田章男明確表示,純電動化只是豐田的技術路線之一。實際上,豐田開展電動車業務,是對其碳中和戰略的一次補全。
豐田一直認為,只靠純電動車不能滿足“脫碳”這一重大課題。在碳中和目標中,車企要消除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內燃機。也正因此,在發布會伊始,豐田章男就提出了兩個新的概念。一是碳減排車:如果驅動汽車的能源不是綠色環保的,那么無論什么樣的電動化車輛都不能讓CO2變為零,豐田稱之為“碳減排車”;二是碳中和車:如果使用的能源是純綠色能源,那么即使使用內燃機,車輛也能夠實現“碳中和”,豐田稱之為碳中和車。豐田便致力于開發第二類車型。
基于此,除了4萬億元的純電動發展投入,豐田章男表示豐田也將投入4萬億日元進行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其他綠色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開發。作為一個全球化車企,豐田認為不同地區的能源情況、政策要求及消費者需求不同,豐田應為實現碳中和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前田CTO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以挪威為例,介紹了全面、多樣化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挪威大半乘用車都是BEV。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相比其他車輛, BEV擁有稅制方面的優勢,還可以享受免費停車、免費通行等等福利。而稅收制度、停車政策、通行政策都不是豐田能左右的。豐田唯一能做的是做好產品,給客戶更多、更好的選擇。
“選擇什么樣的汽車,決定權不在我們,而在各地市場和消費者。我們希望最終正確的路線明朗之前,為消費者盡可能多的提供選項。”豐田章男表示,“至于為什么我們要保留這么多的選擇,在業務管理方面,我們認為未來是不確定的,快速適應未來的變化比試圖預測未來更重要。”
作為對比,豐田的老對手大眾汽車在2021年發布NEW AUTO戰略,實施全面轉型計劃。戰略中提到,大眾為2021年至2025年的未來技術發展撥款730億歐元(約合824億美元);將三個內燃機平臺整合為兩個電動汽車平臺;電池和系統以及充電和能源將成為大眾新的核心支柱。由此可見,在新能源車發展路徑上,不同于老對手大眾幾乎ALL IN純電動車,豐田則選擇全面開花:混動、純電,甚至氫能源上全面布局和規劃。

必須承認的是,當下誰都不能定調未來汽車的技術路線,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或是零排放的燃料汽車都可能成為未來的選擇,正如豐田章男所言:“未來是不確定的,快速適應未來的變化比試圖預測未來更重要。” 而現在,BEV目標銷量上調、雷克薩斯成為BEV的專屬品牌、對BEV的投資達4萬億日元等規劃,正是豐田適應市場變化的實際舉措。
“社長喜歡BEV嗎?”在發布會結束后,有媒體問道。豐田章男回答說:“我對豐田以前的BEV沒有興趣,但對接下來要生產的BEV感興趣”。他同時強調,豐田今后會加大對BEV的投入,但同時也會堅持全方位戰略,將BEV作為選項之一。“提供選項”,這也展現了豐田全方位的戰略姿態。
“無論是BEV、FCEV還是HEV,甚至是帶著濃重汽油味、有著狂野發動機聲音的汽車,我們都會不斷進行嘗試,全力以赴繼續挑戰下去。在這一點上,無論作為MORIZO車手還是作為社長,我的態度都不會發生變化。” 豐田章男一如既往的執拗,但這也傳達了豐田在BEV時代,繼續 “制造更好的汽車”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