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全面回顧我們黨百年恢宏壯麗的奮斗歷程,深刻闡述了黨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馬克思主義、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精辟總結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歷史經驗,充分顯示了我們黨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注重總結和運用歷史經驗的歷史自信。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而延安時期是百年黨史教科書中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篇章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時期是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時期。”從1935年10月到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生活戰斗近13年。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棗園的燈光、楊家嶺的會堂,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不成熟到成熟、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的光輝歷程。13年的崢嶸歲月,孕育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回顧延安時期黨史,深刻闡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明確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當代青年要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從包括延安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穿越時空的智慧力量,永葆歷史自覺、勇挑歷史擔當、堅定歷史自信,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就是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把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根本原則。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來說,領導核心至關重要。延安時期,我們黨經歷了抗戰開始時的敵強我弱、戰略相持時的艱苦斗爭、經濟封鎖下的惡劣環境,之所以能從挫折中逐步成熟、從低谷中走向高潮,就在于我們黨深入總結了建黨以來的歷史經驗和深刻教訓,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就在于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并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歷史啟示我們,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方向的引領;一個強大的政黨,必須要有堅強的核心,這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提出“兩個確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特別是新時代偉大實踐得出的重大歷史結論,是體現全黨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聲的重大政治判斷。當代青年身處“兩個大局”相互交織、“兩個百年”歷史交匯的重大節點,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要把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精神的支柱、成長進步的風帆,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聽黨的話、跟黨走、做黨的事業接班人。
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就是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不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探索中國革命建設發展道路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建黨初期,受到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影響,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甚至在抗戰初期,錯誤思想依然存在,一度造成黨內思想混亂。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先后發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又通過自上而下的整風運動,系統糾正了黨內一度存在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外國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我們黨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指引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
歷史啟示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深刻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和重大意義,標明了這一光輝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在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當代青年要自覺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掌握和運用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斷筑牢“亂云飛渡仍從容”的精神根基和思想底盤。
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堅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延安時期,毛澤東撰寫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重要文章,我們黨在政權建設中實施“三三制”,實行減租減息、休養民力的惠民政策,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敵后抗日斗爭。黨的七大明確將“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寫入黨章。因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群眾打成一片,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水乳交融;因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贏得了人民群眾義無反顧的支持,革命隊伍更加興旺。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依靠群眾克服困難、戰勝敵人,這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打贏脫貧攻堅戰上的“一個也不能少”,到新冠肺炎疫情中不惜一切代價守護人民健康,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歷史啟示我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把“堅持人民至上”作為黨百年奮斗的一條歷史經驗,明確提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當代青年要積極投身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向人民群眾學習, 增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同人民一起奮斗、一起前進、一起夢想。
弘揚延安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就是要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時刻準備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在應對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中攻堅克難、勇毅前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我們黨依靠艱苦奮斗起家、依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可以說,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恩賜的,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延安時期更是一部共產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踐的壯麗史詩。延安時期是我們黨歷史上極端困苦的一段時期。面對層層封鎖圍困造成的經濟困難,黨中央號召解放區軍民“發展生產,自力更生”。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一起以身作則,親自躬行,與人民群眾一起投身大生產運動。昔日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用“延安作風”戰勝“西安作風”,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本色和一貫精神風貌。
歷史啟示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再次明確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當代青年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青年永久奮斗的好傳統一點都不能丟”的諄諄教導,牢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道理,拒絕“躺平”,執著奮斗,追逐硬核,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不怨天尤人,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歷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養。延安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廣大青年學生要從黨史學習中堅定信仰、汲取力量,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本文作者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