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
“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這句話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8月在甘肅考察時,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家里講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貧困鄉親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親們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就在這次甘肅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始終牢記,我們的航船行駛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上,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永遠不要失去民心!要真抓實干,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等問題,關心關愛受災群眾和城鄉困難群眾,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人民的領袖人民愛,人民的領袖愛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領導實施脫貧攻堅,書寫了人類反貧史上難以置信的奇跡。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永遠要想著給老百姓辦事,共產黨要做的就是這個事。
全國近一億貧困人口摘下了貧困的帽子,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擺脫貧困,歷史洪流巨響,蘊藏著百年大黨的為民本色。擺脫貧困,幾代人接力奮斗,繪就這份縱貫千年的歷史答卷。建黨百年之際,恰是脫貧攻堅交卷之時。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擺脫貧困,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的夢想。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奮斗目標,為此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最多的是貧困地區,惦記最多的是困難群眾。群眾的冷暖甘苦,他始終牽掛在心。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扶貧工作非常關注,對甘肅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十分關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講道:“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甘肅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甘肅長期都在同貧困做斗爭”,“我國區域性扶貧開發的實踐就源于甘肅”。
習近平總書記有著40多年的工作經歷,從村到縣,從市到省,再到中央。他深識中國的基本國情,深知民間疾苦,深切了解中國老百姓的心愿期盼,他懂老百姓的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重大論斷,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切實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必須對易返貧致貧人口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脫貧地區、脫貧群眾雖然已經實現脫貧,但發展基礎還較弱,鞏固成果防止返貧任務仍然很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切實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情況新問題很多,涉及的面更廣,面臨的矛盾更加復雜,必須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到鄉村振興各方面各環節全過程。緊緊圍繞“國之大者”抓主抓重,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落細落小,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根據實際需要,將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運用到推進鄉村振興上,建立健全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鄉鎮和村,讓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到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上來。
從全國脫貧看甘肅,雖然我們脫貧了,但不等于貧困現象不會發生,鄉村振興必須群眾安居樂業。甘肅省開展的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群眾關愛服務行動和鄉村振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抓住了鄉村振興的短板弱項,切中要害,固強補弱,具體地、務實管用地解決了當前農村中存在的普遍的、共性的、往往被忽視的問題。問題導向明,服務內容準,百姓受益多。“一行動一活動”直面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難題,對農村老幼婦女的具體關愛工作展現人性光輝,體現人民群眾面對困難友愛互助的良好風尚,真情關愛身邊群眾,急群眾之所急,一點一滴匯聚大愛無疆,從小事做起,從能做的事做起,把實事辦在老百姓心坎上。一件件暖心舉措,很好地踐行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黨的溫暖惠萬家”的為民情懷,進一步提升了基層干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能力水平,提升拓展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內容,增強了困難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這是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實際工作、“我為群眾辦實事”結合起來的有效實踐載體,是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深入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務實舉措,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的有效切口,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橋梁紐帶,是一項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見行動的小切口、大民生的創新實踐,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激發干部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展現共產黨好、新時代好,展現新時代新氣象新風貌新作為的生動實踐,是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力見證。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深層挖掘,及時總結提煉推廣。通過政策實際落實,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幫人民之所需,扎扎實實為人民做好事,既提高政策水平,又密切黨群關系。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關鍵所在,真正意義上體現出了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深入踐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升華,充滿了廣大黨員干部對隴原鄉村振興的擔當和情懷,充分體現出黨和政府在用切實的行動幫群眾辦實事。通過干部帶頭,不斷尋找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不斷提升鄉村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更好地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不僅提升了基層干部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更重要的是向人民群眾宣傳了黨的政策;不僅增強了村黨組織政治力、執行力、組織力、戰斗力、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基層干部團結奮進、服務群眾的熱情,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堅強的基層基礎保證,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振興鄉村、富民興隴的美好前景。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推動鄉村振興、扎實促進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民初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匯聚起奔涌向前的磅礴偉力。鄉村振興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我們要對照人民群眾新期待,對照黨章黨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必須把對黨忠誠體現在知行合一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講政治貫徹落實在工作全過程,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始終堅持在思考、研究狀態下開展工作,多從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要把人民情懷始終滲透在鄉村振興的奮斗實踐中,不僅要成為有能力的干部,也要成為有溫度的干部,經常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需求,關注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要把人民至上滲透其中,持續推進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群眾關愛服務行動和鄉村振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往深里走往實里做,建立健全關愛服務行動的常態化機制,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要多到群眾最需要、返貧有風險的地方去調查研究,著眼大局開展理論性調研,著眼重大問題開展決策性調研,著眼熱點難點開展對策性調研,著眼典型開展經驗性調研,著眼成果轉化開展針對性調研,著眼講好甘肅鄉村振興故事開展總結性調研,深入挖掘、認真總結、廣泛宣傳監測幫扶、東西協作、定點幫扶、駐村幫扶、資金資產監管、考核評估、鄉村建設、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群眾關愛服務行動和鄉村振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堅持正面宣傳引導,發揮各種媒體平臺作用,組織開展深層次、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活動,營造接續奮斗、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用對黨的絕對忠誠和對人民的赤誠熱愛呈現積極向上、不負人民的昂揚姿態,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扎實成效踐行初心使命、體現忠誠擔當、做到“兩個維護”。
(作者單位 甘肅省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