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紅
2021年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八年來取得的成就,并對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
駝鈴古道絲綢路,開創機遇添福祉,互聯互通讓世界經濟充滿“源頭活水”。“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的“一帶一路”倡議,“愿景與行動”文件的發布,蘊藏著中國歷史沉淀的千年智慧,是時代需要的世紀工程。天塹變通途,內陸變門戶,駝鈴古道絲綢路煥發了生機,從“世界是平的”升級為“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以互聯互通為著力點,撬動、開創機遇,打造多元合作平臺,促進了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開啟了新世紀繁榮的“鑿空之旅”,為世界人民增添了福祉,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源頭活水。當下,陸上、海上、天上、網上的聯通正逐步從愿景變為現實,穿越歷史的云煙,“一帶一路”提供了文明這個時代、追求共同繁榮的偉大機遇。

大漠風煙商旅陣,擁抱世界促開放,敞開胸襟為世界帶來“八面來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閉關鎖國會導致落后,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聚焦和平發展的共同繁榮,是一個開放、創新、擁抱經濟全球化的倡議,切中了當前世界問題的癥結,為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平衡提供了新思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經驗走了出去、合作緊了起來、溝通順了起來、對接密了起來,創造出了“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世界各國因交往而親密,因開放而受惠,書寫了一個個和平合作、互學互鑒、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故事。
黃鐘響而群音和,共商共建謀互利,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時代,世界越來越小,但國與國、民與民之間合作共贏的空間越來越大,真正重要的不是只發展“我”,更是在“我”和“你”之間有一個共同受益的“我們”,這既是“成全了我”,也是“成全了你”。只有把共同合作的發展愿望凝聚起來,打破發展阻梗,激發發展活力,共商共建、互利共享,才能縮小差距,共享成果,打造命運相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唱響“一帶一路”的時代和聲,這和聲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也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玉門關里春風度,相遇相知民相親,絲路精神續寫世界千年的“價值理念”。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上的聯通,還是一種精神上的聯通,絲路精神凝結于歷史,啟迪在當下。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說明,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綻放異彩,無論千山萬水,只要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的道路。“春風不度玉門關”已經成為過去式,“一帶一路”的建設將把60%的世界人口引向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榮。這種凝聚既是經濟意義上的合作,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共識和期盼。在絲路精神的感召下,人與人之間跨越國境的情感凝聚起彼此互信、共同前行的正能量,一代又一代的“絲路人”志在千里、友遍天下,以絲路精神,承載指引未來的“價值理念”。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八年以來,合作的碩果掛滿枝頭,精神的交融通達四海,書寫了一部飽蘸凝聚和繁榮的時代傳奇,相信這一世紀工程一定能造福世界、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