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17日報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107例、新增死亡24例,這一波疫情確診數已超越過去兩年的總和,死亡人數也在急速上升。盡快穩控疫情,是香港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中央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廣東省和特區政府已經成立三方協調機制,支援香港抗疫和保障對港物資供應。這一機制已經運轉起來,,中央和內地社會全力支持香港抗疫的態度非常萌確,行動非常有力,為香港社會團結抗疫提供了極大的鼓舞和信心。
眼下,香港抗疫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實際難題,包括如何提升規模化檢測能力以盡快摸清傳染鏈、找出全部潛在病例;如何讓所有輕重癥患者,都得到科學分類和及時有效的隔離治療;如何統籌醫療資源與社區支持資源,有效動員香港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抗疫,解決核酸檢測資源投放不足、疫苗施打人手不夠、圍封點民生保障不力的難題,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光靠中央和內地支持是不夠的,關鍵是“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包括龐大公務員隊伍、衛生界、教育界、工商界、基層社團等各行各業人士,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特區政府抗疫舉措的實際效果取決于兩方面:一是政府的執行力,二是社會的配合度。香港過去奉行西方式“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邏輯,然而在這場席卷全球的疫情中,我們明確看到了這種制度模式的嚴,重缺陷。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沒有一名官員因應對疫情不力而被追責,官員不負責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躺平式的消極抗疫。疫情政治化,社會撕裂嚴重,這一局面讓整個社會付出了沉重的“淘汰部分人”的人權與人道代價。
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這意味著香港的治理絕非是對西方模式的照搬。如今奧密克戎來勢洶洶,特區政府要真正成為領導和帶頭的力量,需要拿出更有力和更科學的舉措,遏制疫情的發展。只有特區政府團隊統一思想,在各個層級都切實負起責任來,盡可能地團結香港各界、各政治及社會團體,讓他們放下此前對一些公共政策的不同看法,超越政治觀點的分歧,全力投入到戰疫當中來,特區政府才算真正負起了主體責任,香港抗疫才有可能在速度上跑贏新冠病毒。
要看到,香港雖然沒有內地的社區網格化治理體系,但有其獨特的優勢,可以轉化為抗疫的強大資源和動力。比如香港有大量社會團體、私立醫院等民間力量,他們參與抗疫的積極性可以動員和提高,但缺乏統一安排,大量民間資源難以得到最佳配置。特區政府手里有最大的統籌力量,在團結社會各界方面應做出更多安排,讓民間力量深入香港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實現對港府抗疫的系統化支撐。目前,香港還沒有一個專門應對疫情的聯合指揮中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抗疫的效率。
一些西方媒體利用這輪疫情極盡挑撥,抹黑內地,恐嚇香港,試圖把香港拉入“與病毒共存”的泥淖。與此同時,香港也存在迷信西方模式的觀念和勢力。然而隨著確診病例屢破新高,香港社會對團結抗疫的呼聲越來越高,越來越急迫。香港擁有專業的醫療、公共衛生等團隊,這是特區政府高效運轉、在抗疫中落實主體責任的支柱力量。香港公務員有約17萬人,多名立法會議員正在呼吁他們“全體總動員”。
在香港抗疫的關鍵時刻,最寶貴的是信心,最重要的是團結,最迫切的是行動。對全港700多萬民眾而言,當務之急是統一思想,摒棄雜音、齊心抗疫,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相信,在中央全力支持與特區政府更為堅決的科學舉措下,香港一定能渡過疫情難關!▲
環球時報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