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
縱觀全年處理器市場,今年的“劇情”絕對精彩。AMD、英特爾兩大處理器廠商在今年發布了多款新品。如AMD在今年年中發布了內置高性能顯示核心,采用Zen 3處理器架構的新一代銳龍5000系列APU。而英特爾則在一年之內發布了兩代新品,特別是在11月4日登臺亮相,采用新工藝、新架構,支持DDR5內存的第十二代酷睿處理器。從技術規格、性能測試來看,相比年初才發布的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第十二代產品也有明顯的進步。但它是否能戰勝市場上的另一強勁對手——基于Zen 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呢?對于準備組建獨顯電腦的用戶而言,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與英特爾十二代酷睿處理器誰更值得選擇?
銳龍7 5800X、酷睿i5- 12600K技術規格解析
為了回答以上問題,本次我們將使用AMD、英特爾針對中端獨顯電腦推出的產品銳龍7 5800X與酷睿i5-12600K進行對比測試。其中銳龍7 5800X采用AMD最新的Zen 3架構、8核心16線程設計。相對之前的Zen 2架構,Zen 3架構進行了重大改進,為Zen 3處理器的IPC(每時鐘周期指令數)性能帶來了多達19%的性能提升(注:與Zen 2處理器架構相比)。同時這款處理器還采用了TSMC 7nm FinFET生產工藝打造,擁有多達32MB三級緩存,以及最高4.7GHz的加速頻率,其TDP熱設計功耗控制在105W,能耗比較高。
更值得稱贊的是,這款8核心處理器的售價頗具性價比。在本文截稿時,銳龍7 5800X單獨的零售價僅為2399元左右。同時為了方便用戶買到價格相對較低的AMD處理器、AMD主板,一些主板廠商還推出了AMD處理器、主板套裝。由于AMD的中端主板就已支持PCIe 4.0、處理器超頻等與性能相關的新技術,因此如果不是對擴展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消費者一般只需購買高性價比的處理器+B550主板的板U套裝,而無須采購價格較高的X570主板。如華擎B550M Pro4主板搭配銳龍7 5800X處理器的售價僅2969元左右,算下來主板的售價還不到600元。而消費者如果單獨購買這款主板,則需花費659元,因此銳龍7 5800X的板U套裝性價比很高。
酷睿i5-12600K則是英特爾第十二代Alder Lake-S酷睿處理器中的主力產品,由基于10nm Enhanced SuperFin技術的Intel 7工藝技術打造,采用了英特爾創新的大小核架構設計,并支持DDR5內存、PCIe 5.0等新技術。這款處理器擁有6顆支持超線程技術的性能核(P Core)、4顆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能效核(E Core),計算線程數總計也是16條。其中P Core性能核的最高睿頻工作頻率為4.9GHz,E Core能效核的基準工作頻率為2.8GHz,睿頻工作頻率為3.6GHz,其睿頻TDP功耗為150W。酷睿i5-12600K的功耗相對于采用14nm+++工藝的酷睿i5-11600K有大幅降低,后者的睿頻TDP也有251W。不過酷睿i5-12600K在規格上也有一個先天不足,就是它的三級緩存容量仍然不高,雖然旗艦酷睿i9-12900K的三級緩存容量提升到30MB,但定位中端的酷睿i5- 12600K的緩存容量卻被大幅削減,降低到僅20MB,與銳龍7 5800X的32MB三級緩存容量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酷睿i5-12600K的售價也不高,單品零售價在2299元左右。不過比較尷尬的是,酷睿i5-12600K需要采用新一代的Z690芯片組主板,DDR5內存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性能,如采用B660這類低價主板,則無法對處理器超頻,K系列處理器的性能不能得到完全發揮。而這兩類配件的價格比較昂貴,如目前最便宜的華擎Z690主板售價也在1300元左右,且只支持DDR4內存。而DDR5內存不僅售價非常高,且缺貨嚴重。市場上最便宜的32GB DDR5 4800內存的售價也達2000元,常見的DDR5 4800內存售價則高達3500元。至于頻率更高的32GB DDR5 5200內存,售價更達到4000元或更高。而用戶如果為銳龍7 5800X搭配32GB DDR4 3600內存,則只需花費1000元左右。那么更高的成本是否能為酷睿i5-12600K帶來遠勝銳龍7 5800X的體驗呢?
我們如何測試
接下來我們特別搭建基于AMD B550主板、32GB DDR4 3600內存的銳龍7 5800X平臺與基于英特爾Z690主板、32GB DDR5 4800內存的酷睿i5- 12600K平臺在全默認設置下進行了從處理器基準性能、應用性能與游戲性能的全面對比測試。為了不讓顯示部分成為瓶頸,顯卡則統一使用頂級的GeForce RTX 3090。
互有勝負處理器基準與應用性能測試
測試點評:首先從處理器性能測試來看,銳龍7 5800X在《魯大師》處理器性能測試、PerformanceTest處理器總體性能測試,以及Super Pi一百萬位運算測試上都小勝酷睿i5- 12600K,后者則在PerformanceTest 10.1 CPU單線程性能測試中占據一定的優勢。而在實際的應用性能測試中,銳龍7 5800X與酷睿i5-12600K相比互有勝負。銳龍7 5800X在AMD傳統的優勢項目:7-ZIP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中大幅領先,同時在執行常見的PhotoShop圖片編輯工作中,銳龍7 5800X所用的時間也更短一些。而酷睿i5-12600K體現出了不錯的處理器多核心渲染性能,相對銳龍7 5800X有一定優勢。
不過在實際的工作應用中,目前不論是轉碼還是渲染,其實都會調用GPU參與工作。而在GPU的參與下,兩者的差距就很小了,如在《格式工廠》中將一段4K H.264視頻轉碼為1080p H.265視頻時,兩款處理器的耗時都為8s。在使用V-Ray渲染器對普通3D圖形,以及包含光線追蹤效果的圖形進行渲染時,兩個平臺的性能差距縮小到0.2%~2.7%。
銳龍7 5800X具備明顯優勢游戲性能測試
測試點評:在游戲測試中,我們使用目前玩家最愛玩的網游,輔以部分3A游戲單機大作進行對比測試。在這些游戲中,《CS:GO》《銀河破裂者》《F1 2020》《最終幻想14:曉月的終焉》《塵埃5》《古墓麗影》自帶Benchmark工具,會運行實際游戲場景并計算出平均運行幀數,而《英雄聯盟》《絕地求生:大逃殺》《坦克世界》這些網絡游戲則均可以對玩家的游戲對局進行錄制、回放,然后借助第三方測試工具如FRAPS,就能計算出其平均運行幀數,所以都能代表各測試平臺的實際游戲性能。
從游戲性能對比來看,銳龍7 5800X在這些測試中仍擁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網絡游戲中的優勢很大,僅在《銀河破裂者》中不敵酷睿i5-12600K。如在《CS:GO》中銳龍7 5800X有15.7%的優勢,在《英雄聯盟》測試中,我們回放了游戲時的團戰場景,銳龍7 5800X的平均運行幀數比酷睿i5-12600K高了42.4%。同時在《絕地求生:大逃殺》《坦克世界》中,銳龍7 5800X仍擁有接近10%的領先。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酷睿i5-12600K的三級緩存容量不足,比銳龍7 5800X少了足足12MB。一般而言只要有容量夠大、速度足夠快的緩存,那么處理器就有較大的概率在自己的緩存中找到需要處理的數據,無須再到傳輸速度只有三級緩存約十分之一的內存中“慢吞吞”地查找數據,也就能夠大幅提高處理器的計算效率。另外一個原因是,雖然DDR5內存可以大幅提升內存傳輸帶寬,但DDR5內存的延遲必須設置得比較高。從我們的測試來看,DDR5 4800在AIDA64內存測試中的訪問延遲高達89.7ns,而與銳龍7 5800X搭配的DDR4 3600內存訪問延遲只有59.2ns,整整低了30ns。這也就是說即便兩款處理器都未在三級緩存中找到所需數據,銳龍7 5800X也能更快地從內存中獲得數據。
銳龍7 5800X仍是中高端獨顯平臺首選
綜合以上測試體驗來看,AMD 銳龍7 5800X顯然仍然是中高端獨顯平臺的首選處理器。在處理器性能與應用性能上,雖然酷睿i5-12600K在部分測試中有優勢,但昂貴的Z690主板與DDR5內存都拉低了它的性價比。同時更為關鍵的是,目前很多應用都會調用GPU參與運算,這也使得在實際的視頻轉碼、圖形渲染應用體驗上二者的差距很小。如果您需要運行高負載的應用,不如把更多的預算投入到顯卡或SSD等其他配件上。
在游戲表現上,酷睿i5-12600K在搭配DDR5 4800內存的環境下,游戲性能明顯不敵銳龍7 5800X加上低延遲DDR4 3600內存的組合。雖然從我們過去的測試來看,酷睿i5-12600K在搭配DDR5 5200、DDR5 6200等高頻內存后,性能會得到一定改善,但這些DDR5內存不僅缺貨難以買到,而且價格非常高昂。因此如果要想體驗“性能完全體”的酷睿i5-12600K,那么最好等待DDR5內存從產品到售價上完全成熟,但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現在有裝機需求的用戶而言,高性價比的AMD銳龍7 5800X、B550主板、DDR4內存仍是更好的選擇。最后我們也向大家推薦一套售價僅萬元出頭,但可在2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游戲的3A平臺,希望能為用戶帶來滿意的游戲與工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