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處理器市場上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英特爾發布了第十二代酷睿處理器,通過ECore能效核的加入,提升了英特爾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那么對于比較依賴處理器多線程性能的內容創建應用而言,第十二代酷睿處理器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為此我們特別對英特爾第十二代酷睿處理器進行了從組建成本到性能的全方位分析與測試,并與同級的AMD銳龍處理器進行了對比。
目前不論是圖形渲染還是音視頻轉碼,這些應用都可以調動主流處理器的幾乎所有核心參與運算,同時在文件壓縮與解壓縮,圖片編輯中,通過軟件的改進、升級,也越來越依賴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所以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對內容創建應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從處理器發展來看,AMD處理器在多線程性能上一直占據著優勢。2011年AMD就在消費級市場推出了第一款8核心處理器FX8100,到現在AMD的主流消費級處理器規格已經提升到最高16核心、32線程即旗艦銳龍95950X。
銳龍95950X采用了臺積電先進的7nmFinFET工藝打造,能效比很高,在擁有16顆核心、最高加速頻率達4.9GHz的配置下,其TDP也只有105W。同時,銳龍95950X還采用了AMD新一代Zen3處理器架構。該架構通過對緩存數據預取、執行引擎、分支預測、微操作緩存、前端架構、整數運算單元數據載入和存儲六部分的
改進,使得處理器的IPCI'生能較Zen2架構提升了多達19°%。同時,銳龍95950X擁有多達8MB二級緩存,64MB三級緩存,而且三級緩存的內部設計也有較大的變化。每顆處理器核心可以直接訪問32MBL3纟:存,能夠大幅降低緩存延遲,以及核心間的通訊延遲。
英特爾方面在多線程性能方面的發展則比較坎坷,在主流處理器上,直到2020年才推出采用10核心、20線程配置的酷睿i9-10900K處理器,不過后來由于處理器架構更換,單核心面積增加、14nm工藝落后的緣故,其旗艦產品酷睿i9-11900K又不得不改回8核心、16線程設計。萬幸的是,英特爾的10nm生產工藝在2021年終于成熟,因此這讓英特爾得以在2021年末推出了第十二代酷睿處理器。不過相對7nm工藝,英特爾的10nm工藝的處理器線寬仍然"大"了一些,因此在一定面積內無法容納足夠多的標準規格核心即PCore性能核的情況下,英特爾祭出了ECore能效核,也就是技術規格、所占面積大幅降低的小核心,以此來加強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
以其旗艦產品酷睿i9-12900K為例,這款處理器配備有支持超線程技術的8顆PCore性能核、8顆ECore能效核(不支持超線程技術),因此它的計算線程數量可達8x2+8=24條,相對酷睿i9-11900K顯然提升不少。不過與銳龍95950X相比,它的計算線程數量仍然少了一些。而且它的功耗偏高,基礎TDP功耗就達到125W,睿頻功耗更高達241W,其使用成本遠高于AMD的銳龍處理器,畢竟英特爾處理器在實際使用時,一般都是以睿頻頻率工作。不過酷睿i9-12900K還有另外兩個"法寶",一是其工作頻率較高,加速頻率可以達到5.0GHz以上;二是它支持DDR5內存,相對DDR4內存,DDR5內存的頻率更高、傳輸帶寬更大,可以讓處理器工作得更有效率。那么對于準備組建高性能整機的內容創建用戶而言,誰更值得考慮呢?
組建成本更低AMD銳龍處理器具備明顯優勢
對于將性能與生產力畫上等號的內容創建用戶而言,購買電腦時性能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更強的性能可以縮短視頻轉碼、圖形渲染時間,提高生產效率。而如果盡可能地按高性能的規格配置,可以看到基于銳龍95950X的平臺與基于酷睿i9-12900K的平臺在組建成本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盡管兩款處理器的售價差不多都在4999元左右,其所搭配的高端X570、Z690主板相差也不是很大,但在內存配置上兩個平臺的組建成本差異則非常明顯。
如果為銳龍95950X平臺搭配DDR4內存,那么用戶只需要花費999元就能買到32GBDDR43600內存。但酷睿i9-12900K平臺搭配DDR5內存,那么用戶則需花費多達3199元才能買到32GBDDR55200內存,這是因為目前DDR5內存顆粒貨源較少造成的,所以兩個平臺最終的價差高達2350元。相信有讀者會猜想或許搭配DDR5內存可以帶給第十二代酷睿平臺更強的生產力,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
接下來我們特別搭建基于AMDX570主板、32GBDDR43600內存的銳龍95950X平臺與基于英特爾Z690主板、32GBDDR55200內存的酷睿i9-12900K平臺進行了從處理器基準性能、應用性能與游戲性能的全面對比測試。為了不讓顯示部分成為瓶頸,顯卡則統一使用頂級的GeForceRTX3090。
基準性能測試銳龍95950X多線程性能占據明顯優勢
測試點評:首先從處理器基準性能測試來看,多了8條計算線程的AMD銳龍95950X顯然在多線程性能上擁有一定的優勢,如在CPU-Z處理器多線程性能測試中,它的領先幅度達到14.8°%,在《魯大師》6.1021處理器性能測試中,銳龍95950X的領先幅度更擴大至U25.6%。此外在CINEBENCHR20多核心渲染性能測試,PerformanceTest10.1CPU整體性能測試中,銳龍95950X也都小幅領先于酷睿i9-12900K。而酷睿i9-12900K則憑借更高的工作頻率,在處理器單線程性能測試中,擁有一定的優勢。
銳龍95950X在實際應用中占據優勢
測試點評:結果顯然令準備考慮酷睿i9-12900K的用戶失望,即便采用了DDR55200內存,在生產力性能上,酷睿i9-12900K也不能挽回敗局,全面落敗。不論是在文件壓縮與解壓縮性能,還是在音視頻轉碼、圖片處理、視頻編輯上,AMD銳龍95950X處理器都擁有優勢。如在7-ZIP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中,銳龍95950X的成績領先酷睿i9-12900K高達29.4%,在實際的Blender2.93BMW寶馬汽車模型渲染中,銳龍95950X的渲染速度比酷睿i9-12900K快了10.6%。如果用戶有大量模型需要渲染,顯然銳龍95950X可以有效節約時間。
而在foobar2000FLAC無損音頻轉MP3中,銳龍95950X的轉碼速度則比酷睿i9-12900K快了8.4%,在HandBrake4KH.264視頻轉4KH.265視頻應用中,雖然二者差距有所縮小,但銳龍95950X的速度還是比酷睿i9-12900K快了3.6%。要知道這些成績可都是在酷睿i9-12900K搭配高性能DDR55200內存后取得的,如用戶想搭配DDR4內存降低組建成本,那么一些成績可能還會出現降低。如酷睿i9-12900K在使用支持DDR4內存的Z690主板,搭配DDR43600內存后,其HandBrake4KH.264視頻轉4KH.265視頻時的消耗時間會增加到92s,銳龍95950X相對酷睿i9-12900K的轉碼速度領先優勢則能提升到9.5%。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應用中,不少軟件還會調用顯卡參與運算,加快工作速度。然而就是在開啟顯卡加速的情況下,銳龍95950X仍擁有更快的處理速度。如在Photoshop2021執行包含色彩轉換、使用各種濾鏡在內的15項圖片處理任務時,銳龍95950X的執行速度比酷睿i9-12900K快了3.5%;在Premiere2020中對4K視頻進行編輯,添加CINE100色彩效果后再轉碼為H.265視頻時,銳龍95950X的執行速度也比酷睿i9-12900K略快一些。
最后考慮到各位設計師也有利用電腦放松娛樂一下的需求,我們還簡單測試了兩個平臺的游戲性能。總體來看它們帶來的游戲體驗效果是差不多的,在游戲《塵埃5》中,銳龍95950X的平均幀數要高一些,而在《最終幻想14:曉月的終焉》中,酷睿i9-12900K則略有優勢。不過兩款處理器的游戲性能相差都很小,在實際體驗中難以感覺出來。
AMD銳龍95950X擁有更高的生產力、更高性價比
綜合以上成本分析、性能測試不難看出,在英特爾發布第十二代酷睿后,對于以內容創建為需求的用戶而言,AMD銳龍95950X這類處理器仍然是更好的選擇,它不僅擁有更低的組建成本,而且在相關性能上也全面優于英特爾第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的旗艦產品,同時它那僅105W的TDP也比酷睿i9-12900K高達241W的睿頻功耗低了136W。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英特爾酷睿i9-12900K都不值得用戶考慮。
最后我們為讀者推薦一套高性能設計工作站配置,這款配置采用AMD銳龍95950X處理器,還搭配擁有32GB顯存的RADEONPROW6800專業顯卡,高性能水冷散熱器,干瓦級電源以及64GBDDR43600內存、1TB容量產品耐久度就高達1PB的KingstonFURY叛逆者PCIe4.0NVMeSSD,完全可滿足用戶的專業需求。至于專業顯示器、機械硬盤各位讀者則可按需自配,希望這套配置能有效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