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進達
(東莞市大嶺山圖書館,廣東 東莞 523820)
進入21世紀以來,東莞等地先后啟動了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服務體系的建成,在發揮鄉鎮分館輻射作用、促進圖書文獻共享、服務效益提升等方面作用十分顯著。2016年文化部等部委印發的《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服務體系的數字化建設和服務提出了要求,提升總館和分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水平已經刻不容緩[1]?;谶@種認知,《東莞公共圖書館管理辦法》對加強分館數字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對用戶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做出了明確規定。在這種大背景下,分館如何挖掘資源潛力,創新數字服務,提高分館數字服務的水平顯得非常重要,它對于提升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品質,培育民眾多元閱讀習慣,滿足人民群眾閱讀需求,建設書香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所指的數字資源主要指數據庫資源,數字服務主要指數據庫資源的服務。
為了摸清鄉鎮分館數字資源服務的研究現狀,筆者從知網上對一定量關聯性較高的文章進行整理,并對鄉鎮分館數字資源服務相關性較高的一部分做了分析調研。
文獻調研表明:涉及分館數字建設和服務的絕大多數文章,比如邱冠華[2]、金武剛等[3-4]、倪曉健等[5]的研究,都是在研究體系問題時一筆帶過的,語焉不詳。即便是專門研究服務體系數字服務的文章,也都是宏觀層面闡釋問題的。如麥志杰[6]主要著眼體系化數字服務;胡潔等[7]側重公益性數字文化服務的特征、意義以及建設框架;李耀華[8]著重湖北省數字圖書館構建。這些文章涉及的分館數字化服務也都較為籠統。
不少個案研究,關注鄉鎮分館電子閱覽室的居多。如李超平等[9]涉及嘉興分館數字硬件改造;陳峰妹[10]聚焦廈門市圖書館新型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體系。涉及鄉鎮數字化方面的文章還有:李潔[11]側重于浦東總分館數字資源建設和數字平臺的搭建和營運;張新興[12]介紹了鎮海等總分館體系電子資源的配置方式;柯平介紹了東莞虎門圖書館自建數據庫,設計分館網站的實例。文獻調研表明,專門介紹分館的數字服務文獻非常少見,案例介紹過于簡單,鄉鎮分館數字服務的研究尚為薄弱環節。
為了解東莞地區鄉鎮分館數字服務的情況,項目組對東莞市33個分館分別做了網上搜索調研、隨機電話和實地調研。網絡和電話調研得出,東莞市各分館自主擁有微信公眾號的有19個,微信公眾號上有數字資源推薦的有19個。而少數一部分沒有自主公眾號的分館,則是借助鎮文廣中心或者婦聯等其他單位的公眾號來發布關于圖書館數字資源閱讀推廣活動。有自主公眾號的分館中,部分體量較大的分館也提供微服務大廳服務,整合資源,并且也會跟鎮其他單位合作共同發布數字資源推廣,但是數字服務類相關的活動和講座推廣幾乎沒有。實地調研中也發現,絕大多數分館會在本館的廣告欄處粘貼掃碼看書、掃碼聽書等。而絕大多數推廣的資源都是市館常規的任務,都以任務式的方式處理,并沒有對資源的二次開發,缺乏對數字資源的精選推廣。實地調研亦表明,東莞地區鄉鎮分館數字資源服務依然存在很大的空白。
為了了解鎮街分館數字資源服務的情況,本研究隨機做了40份關于數字資源服務相關的問卷調查。其中問卷調查對象的分布情況是:18—35歲占了56%、36—60歲40%,男女比例是4∶6。職業分布主要是事業單位人員33%和企業職工23%、全日制學生13%,其中學歷大專以上占73%。94%的對象都認為資源更新比較及時。調查對象當中,平均使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頻率:每天使用20%、每周3次以下(含3次)13%、每周3次以上10%、偶爾使用50%。本文列出了30種東莞圖書館擁有的數字資源,其中東莞圖書館App被使用過的比例高達63%,東莞學習中心23%、新語聽書26%、超星書庫30%、QQ閱讀20%、CNKI學術期刊13%。在調查數字資源使用障礙中,因資源太多,不會篩選占40%,不了解圖書館究竟有哪些數字資源43%,不知道如何使用37%,操作復雜占據了10%,無障礙10%。在希望獲得哪些圖書館數字資源宣傳推廣信息的調查中,數據庫內容、使用方法占70%,文獻檢索技巧介紹47%,電子圖書57%。在希望獲得哪種數字資源的宣傳推廣渠道中,微信推送占90%、紙質宣傳27%、現場咨詢33%、使用培訓23%。在寫論文或科研研究您如何收集資料的調查中,百度、谷歌等其他檢索平臺查找占73%,單獨打開數據庫網站40%,到圖書館查找紙質資源53%,使用圖書館主頁一站式檢索平臺37%。而獲取數據資源服務的渠道調查中,微信公眾號高達90%以上。
如前所述,在對羅列的30種可提供服務的數字資源進行調查中,東莞圖書館App的使用率高達63%、東莞學習中心23%、新語聽書26%、超星書庫30%、QQ閱讀20%、CNKI學術期刊13%。CNKI也是全網知名的數據庫,其他部分不足10%的資源就是小眾的資源,知名度低自然使用的人就少。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一個道理,增加曝光率也是一種推廣手段。
在調查數字資源使用障礙中,資源太多,不會篩選占40%,不了解圖書館究竟有哪些數字資源43%,不知道如何使用37%,操作復雜占據了10%,無障礙10%。在希望獲得哪些圖書館數字資源宣傳推廣信息的調查中,數據庫內容、使用方法占70%,文獻檢索技巧介紹47%。從上述數據中可分析出還有超過40%的人是不知道圖書館有什么數字資源的,而知道的人中有37%的人是不知道如何使用的,而無障礙的人只有10%。這說明數字資源的使用和推廣還處于一個較為空白的階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希望獲得哪種數字資源的宣傳推廣渠道中,微信推送占90%,而獲取數據資源服務的渠道調查中,微信公眾號高達90%以上。這反映了讀者使用數字資源服務主要的途徑是通過微信,也反映了當下一個生活習慣,使用手機通過微信獲取數字服務的途徑高度集中。
基于上述調研和分析,項目組認為目前鄉鎮分館數字服務的實現路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上述的調查結果發現:不了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竟然高達40%,歸根結底是推廣的力度不足,應該優化日常對數字資源的推廣方法。一是,精選市館每月數字閱讀推廣的公眾號圖文任務內容進行加工,拒絕直接套用市館內容,千篇一律的內容會導致讀者視覺疲勞,進而減少閱讀量。二是,拓寬推廣的地域和對象,除了在本館的公眾號上推送圖文,還要在人流量大的宣傳欄處張貼推廣海報,同時可以聯合其他如工會、婦聯等單位,發放給下屬的企業機構進行推廣,為企業提供免費的數字資源。三是,對資源的二次開發。應該根據資源本身的內容,開發出一些線下設備進行體驗使用推廣。四是,蹭熱點。根據時下最熱的新聞、電視劇等完成跟數據資源相關的資源推送。這些熱點熱劇在介紹的同時,順便把數字資源相關的內容作為推送,增大推廣力度。五是,把握好圖書館流量入口的使用。從上述調查中發現讀者通過微信公眾號使用數字資源服務的占比超過90%,所以應該從這個入口做好讀者資源使用引導,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推廣效果。
(1)開設數字資源相關的公益講座,在介紹數字資源的同時,讓更多的人學習使用數字資源服務的方法,如市民信息素養教育等;(2)舉辦跟數字資源使用相關的競賽活動;(3)定期在公眾號圖文推送數字資源服務使用技巧,同時也是作為數字資源服務使用的推廣軟文;(4)利用當下流行的自媒體,拍攝數據庫使用技巧跟日常生活相關的短片或者段子推廣;(5)與數據商洽談合作,在館內等公共場所推出數據庫科普展覽,學習使用數據庫。
再好的數字資源推廣手段,再優秀的數字資源使用方法,如果不符合讀者的需求,一切都是徒勞。所以,在優化上述情況的同時,應該要增加數字資源的覆蓋面,才能更好地做好全面的服務。例如,跟附近的高校合作共享,讓公共圖書館也享受到高校圖書館專業的學術資源。與一些特殊的單位機構合作,比如博物館、專題館、方志館等,彌補公共館提供不了的資源,讓讀者享受更全面的數字服務。
總分館制是一種有利于文獻資源高度共享的圖書館管理和服務模式,它通過協同互補、優化配置,有效整合了各成員館的文獻資源,提高了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成為實現圖書館服務普遍均等目標的重要形式和平臺??偡逐^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資源的共享,市館強大的數字資源是分館開展數字服務強大的后盾和保障。利用市館的數字資源收集各種優質網絡資源,借助高校豐富的學術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服務工作,這對于提高分館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提升分館社會影響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