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東
(河南工學院圖書館,河南 新鄉 453003)
物聯網,又稱“萬物聯”,能夠讓人與物和物與物之間“開口交流”,它以互聯網為基礎,通過各種感知設備載體全自動式智能采集、傳輸、處理、整合數據信息,將處理后的數據信息發送到云端進行控制和分析,可以隨時隨地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和事物或者事物與事物相連接。在建設智慧化圖書館的過程中物聯網技術進一步得到升級和完善,它將各種信息融合到圖書館里,在實體與虛擬間達到一種互通共享,打破傳統的圖書館服務理念和管理體系,讓讀者獲得更好的服務體驗[1-2]。從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升級過程中可以看出,物聯網不僅僅是對傳統設備的升級,在其升級過程中,必定衍生出一些新的產品和新的業務模式[3-5]。物聯網技術給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圖書館在未來的業務模式升級發展中運行形態將發生根本性變革[6-7]。所以,充分研究和利用物聯網技術,推進高校圖書館工作和改革的管理智能化、科學化、網絡化,提升圖書館資源利用效率和工作管理水平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高校圖書館不僅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組成部分,還是學生拓展眼界的第二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國內各高校均有較大投入,除了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和進行人員職業素養培訓,還大力擴展業務職能,銜接課堂、各高校和用人單位,利用物聯網中的無線傳感器、智能嵌入等相關技術。學生可以在圖書館獲得知識和就業等相關信息。
高校圖書館是文獻信息中心,是本校學科服務和學科建設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時也承擔著教學和科研的任務,但我國大部分院校圖書館存在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問題。目前,大學生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有很大的局限,他們的認知也僅僅在書本上以至于實操業務與工廠應用脫軌。比如,當學生尤其工科學生讀到圖書的某一章節,對該知識點不太了解時,他們會感到盲目。如果在每一節點下附有在線學習操作視頻的二維碼、館藏地點或圖書館公眾號,那么不僅能宣傳圖書,也使學生了解到圖書的內容特征,有目的地選擇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減少盲目選擇實現價值雙贏。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而且也會增加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高校圖書館通過采取措施,對不同院系、不同學科有針對性地采購上架這部分圖書,并且可以在各個學科的書籍相對頁附有該類書籍在圖書館的藏書位置。
互聯網的普及讓世界萬物聯系更為緊密,借助這樣的平臺,也使得本校圖書館與其他院校的聯系及消息互通變得便利。隨著本科院校的整合和本科生源的擴招,本科生的含金量和價值體現逐漸降低,使得本科畢業生普及率與就業率不成比例。這時本科生就會自主提升自我價值,很大部分會選擇考研考公,但是他們獲得考研的信息僅限于所認識的學長學姐和研招網,容易造成信息滯后或者信息不全面。在沒有目標院校和不確定專業方向的情況下,學生獲取這類信息封閉性較大,如果各大院校圖書館通過數字化技術將錄取專業和院校及備考資料進行匯總并公布到網上,再在數據庫共享的基礎上加強各大圖書館間的交流與分享,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獲取該類信息,減少了學生拾取信息的時間,同時也能加強圖書館之間的互通互享,拓展圖書館業務服務能力。所以,圖書館應該順應轉型本科院校及學生需求,運用物聯網技術及設備提升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廣度和深度。
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圖書館工作和服務模式發生變化,由傳統型向現代化轉變,它不僅局限在為讀者提供文獻借閱服務,還可以利用信息網絡設施向社會提供多方向、多功能的綜合電子信息服務。載體媒介將在圖書館館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學生就業與用人單位的銜接僅限于每年學校舉行的雙向交流會,但交流會上用人單位的選擇局限性太大,學生甄別能力有限。如果圖書館通過利用物聯網將目標性的企事業單位錄入信息整合分享,同時將應屆畢業生的意向工作或單位整理建成便于查看的數據庫,那么用人單位和學生均可以通過數據庫查看自己所需信息,既可以為用人單位提供專業人才信息,也可以為學生甄選出可靠的用人單位,更重要的是為圖書館業務賦予了新的工作內容和對圖書館工作業務提出新要求。
高校圖書館正處于物聯網技術下的轉型變革時期,有些圖書管理員的業務水平已經不能完全跟上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需要,他們的服務理念認知局限于傳統的知識架構。這些圖書館館員依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方法,為師生提供簡單的借書與還書業務。此外,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研究型、專業型、復合創新型的圖書館員人才。因此,加強圖書館員隊伍的管理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養是當下高校圖書館轉型的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應利用圖書館物聯網技術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從而拓展自身的業務廣度和能力,促進圖書館功能的發展和進步。但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的功能,這是當下應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重中之重。
隨著應用型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和需求的變化,圖書館存儲數字資源必須完善服務類型和服務系統的建設,才能滿足當前信息變化下的市場狀態。當下的高校圖書館應采用數據加工處理的運行模式及相應設施的核心技術,結合師生自身需求提供平臺的精準化服務,將物聯網技術作為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的一種補充,在數據化、智能化、場景化、個性化等方向深入研究探索,構建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決策體系,有助于實現圖書館業務管理的精準化針對性模式。
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水平應緊密結合學生的需求動態,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圖書館資源與學科服務緊密結合,掌握他們的第一手需要。因此,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業務管理的核心。館藏資源的數字化不需要讓學生去書庫里翻書查找,當學生進行到某一章節的學習時,該內容的疑惑點應與館藏數字化資源建立起一個聯系通道,比如書頁后附有二維碼等;當學生遇到難題時,通過智能嵌入式技術掃描二維碼,就能查找到講解詞或者講解視頻,又或者是在手機客戶端“虛擬書架”里查找該題對應的館藏書架位置。這種情況下,圖書館應大力整合并分享在線資源,完善數據庫資源,建立健全紙質資源與電子線上資源相結合機制,鼓勵學生使用。與此同時,圖書館可以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資源整合,及時更新,為師生提供更加定制化的內容。
圖書館服務的開發和資源的選擇不僅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也要盡可能地把用戶需求與外界相聯系。各高校圖書館各有特點、互有差異,相對來說,雙方交流合作的方式、內容與范圍都有著很大的空間。針對上述所出現的問題,圖書館官網可單獨建立一套數據庫,搜集整合本校招生院系、科目、參考資料、往年報考率及錄取比重,圖書館間利用物聯網的互聯性質建立一套體系,讓這些新數據信息互聯并實時獲取,打破原有的圖書館封閉運行狀態,改變圖書館以往的業務單一模式,充分發揮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進而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
建設跨地域跨系統障礙的就業服務體系和共享網絡平臺,甄選可靠用人單位信息。針對學生找工作僅限于校園招聘,招聘信息和時間被動性太大,這會讓學生的選擇有局限性,很難找到靠譜的用人單位。圖書館可單獨設立“畢業生去向”模塊等就業服務系統,網絡上各種信息資源以及相關的產品呈現出快速增長,其中包括一些就業相關的信息,比如前程無憂以及智聯招聘平臺上發布的大量招聘信息。針對這些平臺上發布的招聘信息,高校的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對這些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將整合后的內容推送給學生,以期能夠幫助學生選擇更好地就業。同時,搜集大學生的不同專業和興趣愛好,將他們的個人信息儲存在數據庫中以供隨時調用。隨著招聘信息庫中相關數據信息的不斷更新,可以根據學生閱讀時長以及到館率等情況對學生進行評級。當企業讓高校推薦人才時,就可以將評定結果作為推薦的依據,優先向企業推薦那些評級較高的學生。這不僅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保障評級過程的客觀性。
實現圖書館業務職能離不開管理人員的操作,因此,提升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業務素養是很有必要的。圖書館通過互聯網拓展業務的同時,必定會搜集和處理大量數據,這要求管理人員熟練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有處理信息明辨是非的能力,杜絕給學生引薦低級的不健康信息。因此,圖書館管理員應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提高工作質量和辦事服務效率,提供優質的服務,推動圖書館業務發展的穩定性和長遠性。
綜上所述,基于物聯網的高校圖書館業務拓展是對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下開展新型服務內容與形式的補充。
本文分析了當下物聯網技術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業務拓展的主題和內容,分別從本院校、同行業、用人單位及圖書館館員的角度闡述了問題所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的人類社會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各行各業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發揮著巨大作用,對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圖書館的工作性質和內容也演變出了一些新的業務模式。從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升級過程中可以看出,物聯網不僅是對傳統設備的升級,在升級過程中,必定會衍生出一些新的產品和新的業務模式。物聯網技術給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圖書館在未來業務模式升級發展中的運行形態將發生根本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