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
(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幼兒園,江蘇寶應 225800)
美術活動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積極踐行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通過引導幼兒參與美術學習,能夠更好地使其調動自己的動手能力、創意能力,真實地表達內心世界,并滿足其發現美和表現美的需求。陳鶴琴先生說,“孩子生來就是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幼兒美術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游戲活動,美術活動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進行。”為了切實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使其置身于輕松愉快的教育氛圍中,我們可以從游戲出發,在美術活動的不同過程都滲透游戲元素,促使幼兒能夠在玩中學,在學中感受樂趣,從而全面提升自身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發展。作為幼兒的引導者、活動方案的設計者,我們要從實際出發,著眼于幼兒的藝術素養培養目標,積極貫徹落實“寓教于樂”的理念,踐行課程游戲化的要求,并制訂豐富的美術活動方案,促使幼兒教育質量能夠得到切實提升。
幼兒游戲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在課程游戲化大背景下,我們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注重運用多種形式,制定多元美術游戲活動方案,促使幼兒能夠在不同游戲角度下,加強對于生活的了解及感受,并從中發現美、感受美,進而豐富自身對于美的認知,并切實提高藝術素養。
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我們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結構性游戲”。對此,我們可以提前準備好相關圖像,促使幼兒加強對于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觀察,獲得對建造物品的初步認知,并為其提供泥、沙等各種材料,促使幼兒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并調動動手能力、創意能力,運用泥、沙等材料,完成各種建筑的構建,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加強幼兒對美的感受,豐富對美的感知。
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為了促使幼兒更好地參與其中,切實體現課程游戲化的實效性,我們要秉持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活動方法。為了促使幼兒能夠在活動中更好地發現美,我們要重新定位角色,從幼兒活動的主導者變為活動的引導者,并把充足的活動時間交給幼兒,使其能夠獲得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并加深對美的體驗,從而為創造美奠定堅實基礎。[1]
為了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我們可以開展“創意性”游戲活動,比如讓幼兒展開想象,用任意線條形成的圖形完成一幅有趣的畫。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把游戲時間充分還給幼兒,使其能夠運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參與繪畫創作。只有幼兒成為游戲活動的小主人,才能夠更好地感知美,并獲得美的體驗。
在以往幼兒美術活動中,游戲的開展與實施,大多集中在室內,為了促使幼兒更好地發現生活之美,全面提升其美感體驗,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創新美術游戲活動場景,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美感體驗,并使幼兒對于美有更全面的感受。
對此,我們可以組織幼兒走出室,走進自然,尋找一些生活化材料,例如,適合繪畫的小石頭,接著,可以對幼兒進行繪畫指導,促使幼兒能夠發揮創意想象,在石頭上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還可以從自然中尋找一些形狀各異、色彩各異的樹葉,并用其制作標本、書簽。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可以促使幼兒置身于多姿多彩的游戲場景,并從不同場景中感受到美的元素,體驗到生活中不同形式的美,從而促使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認知更加全面,還可以有效發展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和創意能力。[2]
引導幼兒參與美術活動,不光是促使幼兒掌握一些繪畫技巧,引導幼兒進行繪畫活動,還要結合幼兒對于美的認知和感受,帶領其參與一些美術創造活動,促使幼兒能夠豐富自己的審美體驗,并全面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對此,我們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美學元素,為幼兒提供多樣化材料,促使幼兒能夠將其進行組合,構建出一件件具有美感的作品。
為了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和手腦協調性及操作能力,可以提前讓幼兒準備好如下材料:橘子皮、剪刀、雙面膠、水彩筆、作業紙、 小棍棒等等,接著,引導幼兒對橘子皮進行觀察,促使幼兒發揮想象,想一想剝下來的橘子皮像什么呢?在交流討論中,幼兒可能會有各種想法和見解,比如像一頂帳篷、像一只烏龜、像一只小鳥在飛、像一頂帽子、像搖籃、像荷花……然后再組織幼兒開展創意活動,引導幼兒運用橘子皮和美術工具,自主開展設計活動,在此期間,幼兒可以靈活使用材料,并采用不同表現手法,完成作品設計。通過相關游戲活動,可以促使幼兒調動自己的各項能力,并結合豐富的輔助性材料,將其變成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有趣的故事、可愛的玩具,在此過程中,可以促使幼兒的個性得到發展和張揚,并使幼兒切實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同時使其思維從發散走向聚合,進而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養。[3]
幼兒年齡尚小、生活經驗貧乏,腦內積累的表象極其有限,當幼兒對生活認知不夠全面,審美經驗不足時,會很容易使其想象力、創造力受到制約,對此,我們可以結合實際,為幼兒創設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情境,使其能夠置身其中,從而有效提升感受力。在多彩的情境氛圍中,幼兒的思維會更加開闊,繪畫技能也會得以提升,并促使作品更加真實且富有生機。
在游戲活動中,可以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其構建一個游戲化情境。例如,在以“泡泡”為主題的活動中,需要幼兒能夠掌握涂圈的技能,對此,我們可以先在紙上畫出色彩繽紛的小魚,接著,根據圖示資料,對幼兒說道:“小魚吐泡泡、小朋友吹泡泡,蔚藍的海底有各種形態的魚兒,它們自由地呼吸,徜徉在水中,呼呼呼,噗噗噗,繽紛的泡泡出現了”。接著我們做出示范,一邊說,一邊開始涂泡泡,然后讓孩子們排好隊,分別上來進行圈涂泡泡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提升幼兒的繪畫技能,又可以讓美術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與實施,能夠促使孩子們在一個輕松有趣的氛圍下,更好地學習美術技能,提升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為了促使幼兒參與美術的熱情更足,提高審美情趣,我們可以促使幼兒靈活運用所學內容,創作生動有趣的美術作品,并用于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對此,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班級環境布置活動,讓幼兒運用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裝點自己學習生活的空間。[4]
在幼兒活動開展實施過程中,可以組織開展主題游戲活動,例如,“有趣的兒童節”,對此,我們可以先組織幼兒進行討論交流活動,讓幼兒思考:兒童節活動氛圍下的班級環境,需要準備什么樣的道具和裝飾品。然后組織幼兒根據節日主題,運用在美術活動中掌握的相關技能,進行班級環境創設,在此過程中,需要讓幼兒發揮創新能力,并調動自己已有生活經驗,通過在美工區進行畫畫、剪剪、貼貼等活動形式,完成裝飾品設計。對于幼兒來說,這樣的活動既有游戲的趣味性,又能夠使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發揮藝術天分,提升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幼兒美術活動引領下,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都會切實得到提升發展,在此期間,他們的知識素養、文化視野等都會得到拓展,對于生活的體驗也會更加深刻。這對于幼兒來說,可以提升其藝術素養,全面促進其創意創新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我們可以積極組織開展比賽活動,讓幼兒能夠以參與游戲的形式,自主設計多樣化創意作品,例如,運用廢舊的生活材料,設計具有藝術感和美感的作品,例如,通過使用廢舊掛歷紙來進行剪裁和粘貼,將其變成收納盒、花瓶等物品,又如使用彩色塑料袋、廢舊光盤,進行服裝設計,來傳遞“環保”理念。以此為例,幼兒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作品設計,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和綜合能力。
在開展創意創新活動期間,為了擴充幼兒的文化認知,還可以加強對幼兒的指導,促使幼兒的創意美術作品中可以融入類似編織、捆扎、印染、玩具、陶塑、飾品、線描、色彩、水墨、波普拼貼、鑲嵌等多種元素。最后,幼兒可以將自己設計出的創意作品進行展示,并使用簡單的語言對其設計理念進行描述,然后幼兒還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作品,為其頒發不同獎項,以此使其感受到美術游戲活動的樂趣,并充分保護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在傳統的美術教育中往往都是將美術元素注入課程化游戲設計中,創意美術教育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引導者和領路人的角色,幫助幼兒順利完成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務還是很重的,要負責設計游戲形式、配置游戲材料、營造游戲氛圍、指導幼兒進行游戲,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觀察他們的行為習慣并進行分析以便進行更好地進行教學,還要注重教師組織能力的提高。提高創造美的重要前提條件就是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了解幼兒喜歡玩什么游戲,適應哪種游戲形式,如何把“美學”教育更好地融入課程化游戲中,注意站在幼兒的視角看待問題和設計游戲,教師團隊要有一定的毅力和美學鑒賞能力,同時要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如果發現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就要進行完善,感悟美學的魅力。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美術活動豐富多彩,在活動中,我們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除了要注重加強引導,對幼兒進行技能指導,為其提供多樣化參與活動的機會,并營造輕松有趣的游戲氛圍,還要對幼兒作品的開展評價,真正關注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成長發展狀況,以此優化自己的教育指導效果。[5]
在對幼兒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期間,也是使幼兒“擁有美”的過程,在進行作品評價時,要注重方式方法,為了促使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我們可以變換角色。例如,在評價幼兒設計的游樂園主題的繪畫作品時,我們可以變成傾聽者的角色,并讓孩子們自由地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進行設計構圖,對畫作中的不同色彩設計有何想法?當幼兒可以站在一個“評價者”的角度,重新審視和觀察自己的作品,并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時,可以促使幼兒活動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還可以不斷豐富自己對美的感受。
在游戲化美術活動中,要促進幼兒更好地參與到游戲中,就要讓幼兒充分地理解游戲,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幼兒更好地體會游戲,感受其中蘊含的美學知識,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自評活動,為其創設豐富的情境,促使幼兒進行互評,在此過程中,可以組織幼兒將自己設計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換欣賞,然后互相給予對方作品相關評價。
通過這樣的評價活動,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兒懂得如何尊重和欣賞他人作品,更好地感受和發現作品之美;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幼兒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能夠從其他幼兒作品中學習吸收豐富的創作靈感,進而提高審美水平。
不同的評價方法具有其獨特的意義,我們要結合游戲化美術活動的開展實況,靈活選擇不同評價方法,促使幼兒能夠參與自評和他評,以此增強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并使其在評價中獲得參與美術游戲活動的信心。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幼兒園作為幼兒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美學游戲化課程的開展可以提高幼兒的美學鑒賞能力和藝術素養,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美術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為了促使幼兒能夠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擁有美,我們要靈活采用多種方式,不斷進行完善優化,找到最適合幼兒的游戲方式,積極制訂創新教育方案,為幼兒構建輕松有趣的活動空間,使其能夠不斷提高美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