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鵬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我國城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建設數目顯著增加,道路交通設計情況直接關系著城市發展速度和效果,交通設施也能展現一個城市的形象,給城市外來群體的第一直觀印象。縱觀我國發展現狀,不難發現道路交通工程問題基本上出現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內,比如交通擁堵點,沒有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設計與建設城市道路,只是為解除城市眼前的交通問題,不利于城市及交通事業的長久發展。故而,科學設計道路交通工程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以國內某區域城市道路工程為實例進行分析,整個工程線路經過商業繁華地段,商場、醫院、公交樞紐集中于此路段,交通高峰時擁堵、人車搶道、停車困難隨時發生,交通管理、疏通問題突出,周邊綠化景觀問題也日漸突出。該工程隸屬于城市主干路的范疇,在設計道路交通環節中,將機動車車速設計為40 km/h,道路路基的寬度為32 m。該工程參建人員應綜合多方面分析交通工程實際情況,而后再開展工程設計活動,這是提升工程施工方案實用性、科學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從宏觀上,可以將道路交通工程內的道路細分成快速路、支路、主干路、次干路4種類型。其中,快速路是建立機動車輛與交通服務兩者關聯性的道路,其能夠解決交通工程實際需求的層次,快速路是城市快速交通道路建成的重要基礎,能夠為廣大人民出行創造諸多便利條件[1]。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是快速路的主體,其為現代城市交通事業發展提供精準、優質、有效的服務,通過強化和交通系統內各部門的聯系,能及時疏導城市道路上機動車流量,實質上就是城市交通發生擁堵狀況時,快速路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疏導,精準連接不同交通道路,使城市道路銜接成一體,明顯拓展了城市對外交通運輸范疇,可以將其看成是道路交通工程內的重要構成。主干路通常是指城市對外開展交通運輸活動和城市組團聯系的干路,即明確要求行駛在該線路上的車輛一定要維持正常速度,其通常布置6條車道,配合應用拓寬交叉口的方法,增強過往車輛的通行力度,整體提升它們的實際通行能力。國內很多主干路的沿線上會建設一些建筑,為來往人們駐足停歇、餐飲及住宿等服務。次干路有交通性、生活性次干路之分,在現代城市內支路通常是一些道路,多數支路沿線會建設住宅與公共建筑,并且也會存在著一些和生活服務相關的實用功能,其有助減輕交通運輸壓力。支路上也準許建設一些商業建筑、公共建筑、住宅等,相關部門也可以在支路上建設公交專線、自行車公用道路。
道路交通工程設計實踐中,有關部門應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城市道路的真實情況,采集、歸納有效的信息資料,科學分析道路的真實狀況,了解實際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而后立足于實際開展設計工作,確保設計產品能更好地滿足現代城市交通工程持續發展的需求。
即在工程具體設計實踐中,要依照城市工程分區科學調配各種道路資源,比如在人流密度相對較大的商業街區應增加道路網密度,企事業單位密集區交通工程設計以實現快速化目標為主,居民住宅集中區之間要善于使用主、次干道打造出兼顧生活服務的交通道路體系,城市居住區中支路建造出微循環體系,引領區域城市的協調、健康發展。
在配置道路資源及開展交管工作階段,應把實際運輸效率較高的機動車作為優先考慮對象,包括城市公交車、企業通勤車、校車等,但公交車、貨車等要嚴格限制運輸,部分特殊路段還要限制其高度、重量等;適度控制小型機動車行駛情況,針對機動車特殊路段要限速運行,自行車道及人行橫道標線均要做到精準清楚,便于辨識。通過落實以上方法真正實現分等級服務,并將其整合至交通工程設計范圍[2]。
客觀地講,當下國內城市交通工程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道路上機非混行、道路下管線鋪設施工頻繁、交通污染等持續增加的問題,不利于城市交通工程建設質量的提升及實現長久發展??沙掷m發展要求在滿足當下實際需求的基礎上,也要具備不弱化子孫后代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將這一理念滲透至交通工程設計領域中,能提升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加大對資源的保護力度。政府部門應倡導廣大市民綠色、環保出行,降低碳排放量。嘗試應用智慧交通等多種現代化交管科技,這是改善城市交通環境、提升交通品質的有效方法之一。
設計與改善道路交通工程過程中,不應只單純考慮城市的未來發展,也要深度研究人、車輛、道路、環境等諸多因素,將弱勢群體作為優先考慮對象,比如在人行道上布置盲道、高峰期設置公交專用道、支路局部設計自行車及非機動車專用道等。不管采用哪種設計方法,均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交通設施的設計是道路交通設計實踐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作用不單純是確保機動車量通行的順暢度,也是實現城市交通安全的保障[3]。為此,在設計道路交通設施環節中,應以提升車輛運行效率及過程安全性作為主要目的,盡可能使各類設施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例如,在開展標志線設計時,可以做出一定提前量,便于機動車駕駛人員精準了解道路實際狀況,確保道路交通工程順暢運轉。
在本工程中,要確保設計方案內容詳細,真正落實各項交通功能定位,表現出交通組織整體策略,設計階段可參照交通組織策略,加大沿線各種要素的協調力度,并編制相配套的控制要求,其中需控制的關鍵要素有交通體系、交通管理、建筑工程建設、道路景觀及地下空間規劃等,以上均是交通設施實踐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為優化橫斷面的設計效果,應盡可能地全面了解城市道路分布的實際情況,在具體設計實踐中一定要科學選擇橫斷面形式,盡可能地減少物理分割狀況,提升對道路空間的利用效率。也要合理分隔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路,可以通過規劃設計高差的方式去實現。
結合綜合交通網絡建設情況,科學分析道路的功能定位。道路交通實際功能要和周圍道路、公共汽車、軌道交通、樞紐等各種設施相結合,整體論證分析。在整頓、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環節中,也要適度調整其他道路的交通功能,比如,最初設定的橫斷面施工方案應用了交通功能很強的雙向6車道的部署方式,通過人為干預增強了活動綠地和周圍建筑的分隔,使主軸城市品質全面提升過程受阻。鑒于以上情況,工程設計實踐中削弱了道路特有的能力,改為雙向4車道,設計了公交專用車道,且要和城市設計方案有機結合,真正建造出景觀主軸[4]。
生活性道路是城市交通體系的主要構成,其功能主要是迎合居民短距離出行需求,故而設計實踐中一定要重視道路設計的安穩性,在此基礎上提升生活服務設施設計水平,結合交通設計與生活服務,并在建設實踐中科學設置城市道路密度,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的便利性。
具體設計時要遵照如下幾點要求:
(1)交叉口與道路的交通流量要相互適應,基于城市交通實際需求開展設計工作。
(2)科學規劃道路設施空間,提升交叉口的機動車輛流通性。
(3)適度增加立體交通節點,有針對性地改進交叉口交通渠化。
本交通工程中,為最大限度地確保交叉口位置行人與騎車者的生命安全,應盡量減小交叉口路緣石的半徑,利用適宜的工程措施方法盡量降低機動車速度。很多緣石半徑在規范準許范疇中取低值,部分經過系統研究論證甚至突破規范要求取用更低值R≤2 m[5],在交叉口要考慮大型車輛轉彎內輪差。關于公交車站布置上,更要從乘客視角出發,調整傳統作業方法,把公交車盡量臨近交叉口,為乘客換乘創造便利條件。
在設計交通路段時,需要認真規劃行人過街道通行空間,最大限度地提升行人過街的安全性,將其對其他交通流形成的干擾程度降到最低。寬馬路上不宜設置人行橫道;沒有安全島、信號燈的寬馬路,行人過街困難;寬馬路關注點多,駕駛人能力有限。在多數情況中,交叉口上布置行人過街橫道,而后結合路況考慮是否需要增加行人過街橫道。建議項目非主干道行人過街橫道寬度設計成3 m,主干道行人過街橫道寬度設計成6 m,參照人行橫道設計和行人對過街實際需求,酌情增強通行能力,實際增加幅度應將1 m設定為單位,需要結合不同區域的情況規劃設計行人過街間隔。如果面對的是城市中心商業區,應盡可能地減小行人過街間距;對于城市內的一般區域,因為其人流量相對較小,需嚴格限制行人過街的行間距。
交通工程設計階段,也要盡可能美化交通道路,整體設計理念景觀主軸,綜合規劃多個主體,涵蓋遠動、休閑、文化主題等內容,充分考慮現有環境、交通、景觀、綠化設施,達到節約、融合,從而滿足區域市民的需要,將購物、休閑、慢行、觀景等功能形成一個具有地域風格的景觀廣場,具體的寬度、規模根據實際道路情況去設計,設計實踐中應盡可能提高綠化的所占比重。
交通工程管理應包括如下3個方面內容[6]:(1)規劃與管理實踐中建設健全智能監控體系,借此方式增強對道路交通運輸情況的動態監控水平;(2)提升交通應急管理水平,確保各類交通問題迎刃而解;(3)有針對性地完善交通規劃、決策體系,進而更好地彌補當下交通工程規劃管理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促進道路交通的現代化發展過程,為道路交通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出行者的信息化服務涵蓋數個內容,比如出行信息、規劃設計、車況匯報信息、地圖導航信息分析等,為廣大市民出行活動提供動態更新的交通方案。對于大型交通事件,可以利用大數據系統來編制相配套的應急預案,這是增強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安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也使交通管理的科學性得到更大保障。
可以應用智能化系統去開展道路車輛運行管理工作,實踐中可以在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統的協助下建設智能公交、出租車調度、軌道交通調度、自行車輛管理體系等,借此方式使各類型車輛運行管理能更好地服務現代城市發展的實際需求[7]。有關部門應認真落實自身職能,結合服務對象及目標的差異去優化車輛運營的線路與管理方案。
應用電子收費系統也是道路交通工程管理實踐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僅能完善城市停車管理過程的規范性,還能提升實際工作質效。應用電子收費系統過程中,應有機結合通信技術和傳感技術,應用智能化的電子收費系統,為道路交通的營、管工作提供有效便利性。
在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更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解決現有的城市交通問題,特別是要關注城市交通工程發展情況,基于現代化的規劃設計理念和管理方法,盡可能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學水平,并且要在設計與管理實踐中持續創新,提升各種科學技術、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城市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