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星月
(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航空飛行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0)
擦機尾是飛行過程中較常見的事故征候,飛機在起飛、著陸或復飛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擦機尾事件,擦機尾帶來的不僅僅是設備的損傷、維修成本的增加,更有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慘烈事故,擦機尾風險不容忽視,基于歷年的擦機尾事件統計數據對中國民航的擦機尾事件進行研究[1-4],探究造成擦機尾事件的原因。
1979 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課程講義上率先提出了Bow-tie[5]模型,Bow-tie 模型最開始用于帝國化工工業公司危害的分析,由于此模型能夠非常直觀、全面地辨識風險,目前被廣泛地應用到國內外生產領域的風險分析和安全管理當中。
Bow-tie 模型圖(圖1)包含8 大要素:危險源(Hazard)、風險事件(Top Event)、風險隱患(Threat)、潛在結果(Consequence)、預防措施屏障(Barriers)、糾正措施屏障(Barriers)、干擾因素(Escalation)和干擾因素的措施屏障(Barriers)。
Bow-tie 模型是一種半定性、半定量的綜合風險分析方法,通過設置層層安全屏障和采取控制措施來減少事故的發生,如圖1 所示Bow-tie 模型的分析流程如圖2 所示。

圖1 Bow-tie 模型示意圖

圖2 擦機尾Bow-tie 模型分析流程圖
擦機尾事件實例分析:2018 年7 月25 日,國內某航空公司B737-800/B-5680 飛機執行CA1656 上海浦東至天津航班,在天津機場著陸過程中發生跳著陸,二次接地后仰角最大10.55°,導致尾撬擦地,經機務人員檢查,該機尾的尾橇有磨損,尾部擦地指示色帶綠色不可見,飛機后放水桅桿有擦痕。
原因分析:
(1)當班機長在帶飛過程中對短五邊N1 小于基準值的低能量狀態缺乏管理,發現偏差后,未能及時有效修正飛機狀態。
(2)當班機長操縱技能不足,基本理論知識欠缺,操縱中出現往復壓盤的不良動作,在飛機跳起后過度帶桿,導致在二次接地后姿態持續增加,且沒有有效加以抑制。
(3)駕駛艙資源管理不足。觀察員在發現飛機下沉較快以及落地后姿態持續增加,均未能及時提醒。
本次事件是當班機長操縱技能不足,在飛行最后進近階段未有效抑制飛機的低能量狀態,飛機接地跳起后操作過度,導致尾撬和后放水桅桿擦地。
安全建議:
(1)公司應汲取此次事件教訓,當成一次寶貴的經驗,舉一反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針對生產運輸旺季、雷雨季節運行等特點,充分發揮SMS 系統的作用,積極查找風險源,制定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開展有效的風險管理。
(2)公司要提高培訓質量,加強“三基”建設,對于涉及飛行最后階段能量管理的跳著陸、低高度復飛等科目加強針對性訓練,有效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
(3)公司要以此事件為案例組織全體飛行員開展安全教育,開展專業人員能力排查,加強飛行員作風建設,提高飛行人員安全警覺、風險意識和操縱能力,提升駕駛艙資源管理水平。
(4)公司應認真梳理和細化關鍵階段標準操作程序,嚴格標準程序執行力,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風險事件(Top Event)即想要預防的不安全事件,在本研究中Bow-tie 模型的中心事件即為擦機尾事件。
導致擦機尾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種(表1),總結后得出以下4 大類原因:飛行員操作失誤、天氣因素、設備故障和管理因素。

表1 飛行員操作導致擦機尾原因匯總
天氣因素主要是接地前垂直和水平風分量風速變化大,設備故障主要有飛機安定面配平故障,管理因素主要是駕駛艙資源管理不足等。
根據事件/事故調查報告,總結擦機尾事件可能導致的后果,統計結果如下,乘客及機組人員傷亡、場外人員傷亡、飛機腹部和尾部擦傷、機場及場外設備設施受損。
根據導致擦機尾事件的危險源制定有針對性的控制和緩解措施。
(1)飛行員操作失誤。加強技能培訓,增加擦機尾事件專項訓練以提高應對能力;加強飛行準備,對航路、飛行程序和管制員指揮特點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加強操作程序訓練。
(2)天氣因素。各運行部門要加強對復雜惡劣天氣的風險管控,飛行部要提醒機組強化對復雜天氣的預判,并提高復雜天氣條件下的運行能力。
(3)設備故障。在起飛前加強各部門對飛機設備的檢測,自動駕駛時故障要斷開自動駕駛進行手動配平。
(4)管理因素:合理配置機組力量,增加機組資源管理專項培訓,制定合理的sop 并嚴格執行,開展專業人員能力排查,加強飛行員作風建設,提高飛行人員安全警覺、風險意識和操縱能力,提升駕駛艙資源管理水平;航空公司應針對生產運輸旺季、雷雨季節運行等特點,充分發揮SMS 系統的作用,積極查找風險源,制定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開展有效的風險管理。
針對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制定減緩措施屏障:
(1)乘客及機組人員傷亡。準備充分的應急救援方案及應急設備,一旦出現險情,要進行及時、準確、有效的救援。
(2)場外人員傷亡。設置合理的安全距離,建設安全公共區域,建立及時有效完善的應急救援體系。
(3)飛機腹部、尾部擦傷。及時對飛機腹部、尾部進行維修,加強跑道周圍障礙物管理。
(4)機場設備及場外設備、設施受損。加強跑道周圍障礙物管理,設置安全距離,建設安全公共區域,建立及時有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繪制擦機尾Bow-tie 模型圖,如3所示。
運用Bow-tie 模型對擦機尾事件的致因因素進行分析與評價,能夠對致因因素分類并對飛行員操作失誤、天氣因素、設備故障和管理因素進行后果分析,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該模型可進一步軟件化,可為航空公司的擦機尾超限事件管理提供可靠性指標參考,也可為航空公司選拔新機長提供客觀依據,實現對飛行員操作風險的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