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時常發生,對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系統之一,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對食品安全風險的防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述背景下,為了確保相關部門能夠掌握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有必要對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項目質量控制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
1. 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抽檢項目的質量管理現狀
1.1 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抽檢項目概述
一般來說,食品安全抽檢活動主要由政府部門的檢測機構完成,但隨著我國食品行業的迅速發展,上述機構的檢測能力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相應的需求。因此,第三方檢測機構便成為了輔助我國食品監督部門履行自身職責的重要選擇。在對食品安全檢測的相關工作中,其具有季節性強、風險性大、即時性強以及步驟繁瑣等特點。因此,在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相關項目進行抽檢的過程中,對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是提高我國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1.2 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抽檢工作一般工作管理程序
目前,我國針對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主要有ISO 17025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及《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等。在對食品抽檢的工作和管理程序中,一般又分為抽樣、樣品接收與制備、檢驗測定、數據審核以及檢驗報告編制發放等環節。在抽樣環節中,要求不少于2名抽樣人員需攜帶相關文件在不提前通知食品生產或經營者的情況下,對其產品進行取樣。在確保樣品的數量達到相關要求后,填寫抽樣單據并由被抽樣單位負責人簽字印章。再對抽樣樣品進行封存,支付相應樣品購買費用。在上述步驟完成后,采取相應的運輸措施以保證抽樣樣品性質不發生改變,及時運輸至實驗室。在樣品接收與制備環節中,抽樣樣品一旦運送至實驗室后,抽樣人員需立即與接樣人員辦理樣品交接手續,確認樣品狀態、類別及數量,并由接樣人員對樣品添加唯一性標識。隨后,接樣人員按照相應的流程進行樣品流轉,對備樣按照要求進行保存。同時,制樣人員依據樣品制備作業指導書進行樣品制備工作。在檢驗測定環節,測試人員按照檢驗委托單中的項目及測試標準對樣品進行檢測,詳細記錄整個測試過程,其原始數據需要按照標準規定的要求保留有效位數,數值修約遵循《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等規范,并將原始檢測記錄提交給技術負責人或主管審核,審核確認無誤后,再提交至報告組(目前大部分檢測機構均已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實現電子化上傳數據功能)。報告組拿到測試數據后,結合測試委托合同進行報告擬制、報告審核工作,經授權簽字人批準同意后發放報告,同時將相關資料整理歸檔。
2. 第三方食品安全檢測機構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抽樣環節
對于抽樣環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質量管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抽樣人員專業能力較差、樣品不具備有效性以及運輸與保存不達標等方面。目前,第三方檢測機構由于自身財務和經濟能力等原因,其招聘的抽樣人員往往缺乏專業知識背景,其工作能力主要依靠入職后的企業培訓和工作訓練。但由于時間的局限性,其專業知識和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由于目前第三方機構的抽樣人員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對相應的規定以及文書記錄不夠重視,常出現不按規范對抽檢文書進行填寫、隨意更改內容以及格式未統一等情況。目前,我國食品類別繁多,某些檢測機構考慮到時間成本的問題,對抽樣人員僅僅進行基本培訓后便上崗,并未對其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嚴格的考核,從而造成抽樣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取回的樣品屬于無效樣品(如企業試制樣或樣品類別不符等)。在對抽樣樣品運輸與保存的過程中,由于某些抽樣人員缺乏相應的樣品保存知識或者缺少必備的冷鏈運輸條件,造成其抽樣樣品在運輸和保存的過程中出現變質腐爛等,嚴重影響了后續的檢驗環節。
2.2 樣品接收與制備環節
在抽樣樣品運輸至實驗室后,需要根據不同的類別安排不同的存放條件并對其進行分類儲存。例如,對待測樣品和備份樣品,應當粘貼不同顏色的標簽以顯示其流轉狀態。但是,某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實驗室人員并未按照上述措施,經常造成樣品失效的情況(特別是在樣品流轉的過程中)。此外,針對樣品的制備,部分實驗室人員由于偷懶,未按照規定對其進行預處理或完全粉碎,或是僅提取部分樣品進行制備,從而造成了樣品制備不均勻引起的測試結果不準確,出現誤判等現象。
2.3 實驗環節
在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其實驗環節的質量監督往往僅依靠年度制定的質量監督計劃和規定對相應的項目進行質量控制,對于某些特殊的食品抽檢項目無法及時做出調整,管理較為固化,流于形式。另外,由于某些實驗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素質,其對自身制備的樣品溶液的有效性無法得出準確的判斷,造成實驗結果無法進行復現和試驗結果離散型較大等現象。最后,某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由于經費緊張,配套的儀器設備陳舊老化,儀器性能不能滿足要求,對標準更新的技術變更不夠重視以及對采購的試劑耗材驗收力度不夠等因素,也導致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無法得到保證。
2.4 檢驗報告編制與發放環節
檢驗報告是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項目的最終成果的呈現,其重點評判依據主要集中在報告及時性、準確性以及后期跟蹤等方面。當前,某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由于實驗所需輔助材料準備不足、配套設施陳舊老化以及相關人員缺乏專業能力等因素,對報告的及時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另外,除硬件配套設施因素外,其內部由于未建立信息化實驗室管理系統,報告的出具以及發放環節的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由于某些操作人員粗心大意,按照以往的經驗僅對某些內容進行檢測,忽略了委托方的真實需求,或是為了節約成本等偽造數據,從而造成了實驗結果不可信或實驗報告錯誤率較高的情況。最后,由于檢測人員儲備不足,某些第三方檢測結構在結果告知環節常常安排兼職人員進行后期跟蹤等任務,造成溝通和系統缺乏連貫性的問題出現。
3. 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抽檢項目質量改進措施
3.1 抽樣環節
對于抽樣環節的質量控制改進措施,第三方檢測機構首先需要及時性、系統性以及準確性的三個原則,科學的制定抽樣方案。其中,應當按照委托方確定的抽檢項目的地點和內容確定各個時間節點、抽樣人員的委派人數以及抽樣樣品運輸路線和設備。對于抽樣人員的能力素質培養,相關機構需要定期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 《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其進行抽樣培訓,并嚴格采取培訓考核制度,確保其具備對不同食品種類進行合理和有效采樣的能力。同時,制定嚴格的文書填寫標準,并將其抽樣的合格率納入其績效考核體系之中,培養和提高其責任意識。
3.2 樣品接收與制備環節
在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項目的樣品接收和制備環節中,其制備的樣品不符合要求,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員缺乏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素養等原因造成。因此,相關機構首先需要明確對食品檢測樣品的制備標準,要求樣品制備人員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制樣,根據樣品基質的不同、測試項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制樣方式。為了防止樣品相互之間污染,相關機構需要配備獨立的樣品制備間,比如食品、飼料、土壤、水質等,必須做到區域隔離,感官室也需配備單獨的房間。最后,應當安排具有相關行業經驗的人員,根據上述規范和標準結合自身的環境和項目特點,編制樣品制備作業指導書,并定期維護更新版本。同時,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業績掛鉤,積極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
以下常見基質樣品的制備方式供食品檢測行業同事參考使用(見表1)。
3.3實驗環節
針對實驗環節的質量管理,第三方檢測機構首先需要建立科學系統的實驗操作步驟和引進相關的統計方法對質量進行控制。針對某一特定項目,預先對實驗室的人員、儀器、技術和環境進行參數化觀測和統計,并基于結果制定實驗計劃。此外,實行嚴格的師徒責任連帶以及嚴格的崗位準入制度,定期安排培訓,以針對相關項目檢測的實操考核作為準入基礎,一旦出現考核或者任務不達標的情況,其對個人以及相應培訓人員進行連帶處罰。再次,建立完整和系統的實驗室耗材采購,包括前期調研、采購以及驗收等內容,由專人負責統一保管。最后,在實驗中對樣品采用多種方法(如標準加入法、加標回收法和多樣品平行測試法等)對同一指標進行測試,以保證測試結果的精確性,以避免出現不同方法導致的偏差產生。
3.4 檢驗報告編制和發放環節
針對檢驗報告編制與發放環節的質量控制,第三方檢測機構需要加強實驗室信息化的建設、科學劃分崗位和明確崗位職責等方面。首先,相關機構可以采取購買現有的商業管理軟件或采取外包的形式結合項目特點開發符合自身需求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將樣品信息、實驗結果、員工信息以及報告記錄等信息錄入并實現可視化、集成化以及即時化,以提高檢測項目的完成效率。具體而言,其需要包含業務受理模塊、檢驗項目流程模塊、檢驗報告編制模塊以及附加功能等模塊;此外,還應當安排專門的事后追蹤崗位,由專人負責對檢測報告結果發放以及后續反饋問題的處理等問題。
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也在日益增加。由相關部門委托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其項目的質量影響著人們的飲食健康。本文針對上述研究對象,對第三方檢測機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項目質量控制的現存問題以及改進措施進行了相應的探究,旨在為穩定我國社會繁榮發展,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
姜美勤(1984.1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工程師,目前從事食品檢測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