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兩會,省政協委員們除了帶著提案、建議來參會,有的還帶著特殊的“禮物”,為大會的召開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今年是本屆省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五個年頭。來參加兩會前,省政協委員、唐山廣播電視臺高級記者葛昌秋專門梳理了自己的履職歷程,做了一本56 頁、3 萬余字的藍皮書,起名為《我的所作所為——一份省政協委員的履職清單》,帶到省兩會現場與大家共勉。
“政協組織不僅是機構和平臺,也是學校和家庭。政協委員不僅是名譽和榮耀,也是責任和擔當。在這個組織里,我追求奉獻;在這個平臺里,我發揮才干;在這個學校里,我學習成長;在這個家庭里,我溫暖快樂。我珍惜這份榮耀,我傾心盡力擔當。”履職清單卷首,葛昌秋委員以“半語寸心”為題,寫下了一段深情的履職感言。
4 年來,葛昌秋認真做好“委員作業”,先后提出了幾十件提案,是不折不扣的“點子大王”——
2018 年,提交關注雄安新區文化建設相關提案;2019 年,深入基層了解“煤改電”的完成和實際效果,并將調研時拍攝的照片和相關提案帶上兩會,在會場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提案影展”;2020 年,調研抗疫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狀況并提出相關建議;2021年,帶來一份精心準備的“種子提案”——與奧運五環同色的五個種子包,里面是張家口脫貧的孩子們采集的花種,他建議把花種播撒到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
說起調研,葛昌秋委員臉上多了幾分嚴肅,“不調研不發言,調研是建言的基礎,調研深不深,直接關系到建言質量行不行、建議能不能落實、落實的效果怎么樣。”
到秦皇島調研長城文化保護,到崇禮冬奧籌備現場調研,到承德貧困鄉村走訪……4 年來,葛昌秋努力當好調查研究的“老黃牛”,帶著滿腦子問題行萬里路、聽百家言,用腳步丈量社情民意。
“為什么要做這本履職清單,因為我要對政協委員的身份負責,回頭看一下這4 年我都做了什么,面對這個偉大的時代,你不能懈怠。”他鄭重說道。
(本刊記者)
2021 年8 月23 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承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宣傳和傳承發揚塞罕壩精神,省政協委員封捷然特意將自己編著的《塞罕壩之魂》帶到了兩會上。
封捷然是中宣部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河北承德市林業和草原局二級調研員。作為塞罕壩奇跡的見證者,他對塞罕壩艱苦創業的感人故事爛熟于心,對塞罕壩精神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他曾受邀參加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北京、黑龍江、新疆等省(區、市)舉行的110 多場講座,宣揚塞罕壩精神。
“塞罕壩奇跡是共產黨領導的結果,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封捷然告訴記者,這是自己編寫這本書的初衷。
記者了解到,《塞罕壩之魂》緊緊圍繞“牢記使命是塞罕壩精神的靈魂”主題展開,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講述塞罕壩故事,解讀塞罕壩精神。全書分為3 部分,分別記錄和闡述了塞罕壩精神的形成、塞罕壩精神的科學內涵和塞罕壩精神的時代價值。闡明塞罕壩精神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時代標桿、精神文明建設的典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顯著優勢的集中體現。
“新時代、新目標、新任務,在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途上,廣大政協委員同樣需要學習和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就是《塞罕壩之魂》出現在兩會上的目的。”封捷然自豪地說。
(王洪海)
這是一份匠心巧思的禮物:灰黑色鐵板上,穿戴紅色虎頭帽、虎頭鞋的“虎娃”變身火炬手和滑雪運動員,奔跑、沖刺,虎虎生威。
1 月17 日,記者見到了這套《虎娃迎冬奧》系列作品。就在3 天前,作品剛剛完工。
“把第一次亮相選擇在省兩會上,表達我們基層文化工作者對冬奧會的祝福和期待,這也是我和女兒共同的想法。”郭海博委員說,作品的另一位主創是女兒郭墨涵,不日她還將參與到北京冬奧會相關活動中。
省兩會正在進行,北京冬奧會即將啟幕。兩代非遺傳承人,均參與到這些大事中來。
“冬奧會開幕時已經是正月,正值虎年,‘虎娃’的創意就來源于此。”郭海博介紹,鐵板浮雕被稱為“最硬”的藝術,這件作品則象征著冬奧健兒鋼鐵般的意志和風采。
他解釋,創作一幅鐵板浮雕作品,要經過拓印、正面鍛陰紋、錘鍛、火燒等十幾道工序,用榔頭、鏨子在鐵板上反復敲打才能完成。
最“硬”的藝術,最“柔”的情懷,誕生了《虎娃迎冬奧》。
為了讓“虎娃”形象更鮮活、更有力量,郭海博父女對著色進行了一大創新。
“由于鐵板遇水易生銹,以往著色一般采用燒色和蠟染燙彩的方式完成,但顏色不夠鮮艷、喜慶。”郭海博委員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父女二人反復琢磨,大膽提出使用顏色鮮艷的丙烯顏料著色,在著色前后反復進行防氧化處理,這才有了既活靈活現又不怕生銹的“虎娃”。
郭海博父女的鐵板浮雕也見證并記錄了河北的許多重大時刻和重大事件:獻給建黨百年的《鐵血戰士》、展現抗疫精神的《我上》、謳歌時代人物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每一件作品、每一處凹凸,都飽含著郭海博父女對藝術的熱愛、對時代的感悟。
郭海博說,他將繼續用鐵板作畫紙、鐵錘鐵鏨作畫筆,創作更多記錄時代,講述河北故事的鐵板浮雕作品。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