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柳 郭振華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多年來,香港地區的分紅型儲蓄險保單一直以近7%復利的高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和保單價值演示,吸引了大量客戶購買,但其預期收益率能否實現卻一直懸而未決。從2016年開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要求各保險公司披露分紅險產品的分紅實現率,于是,香港各保險公司均在其官網披露了已銷售分紅險的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這兩個履約指標,保險代理人也根據這兩個指標來宣傳分紅險的預期紅利實現情況或收益實現情況。但是,這兩個指標很可能無法真實反映分紅險的收益實現情況,本文試作以下分析和論證。
近幾年,香港長期儲蓄產品市場主要被“充裕未來”“雋升”等分紅型儲蓄險產品占據。在進行該類產品銷售時,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宣稱該類產品的長期持有收益率可以達到年復利6%~7%。
下面以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香港”)的“充裕未來·盈尚”分紅型儲蓄險產品為例,觀察一下該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情況。“充裕未來·盈尚”是友邦香港的王牌分紅型儲蓄險產品“充裕未來”系列的最新款在售產品,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以下案例來源于友邦香港的產品宣傳資料:假設保單持有人及受保人(被保險人)為Stephen(50 歲,非吸煙者,育有一子Samuel,20歲),Stephen明白時間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他希望有一個理財方案幫助他合理地累積財富并傳承至后代。因此,他選擇一次性繳付50 萬美元保費投保“充裕未來·盈尚”,以實現資本增值和財富傳承。
該案例假設保單持有人Stephen 在任何保單年度都不提取現金、不行使紅利及分紅鎖定選項(大致意思是指不提前支取紅利),則Stephen的預期收益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中的投保案例顯示,Stephen 50 歲時,一次性投入50萬美元,在第30個保單年度時,預期退保發還金額為254.20 萬美元,是一次性繳付保費的5 倍,年復利約5.5%;在第60個保單年度時,預期退保發還金額為2119.65 萬美元,是一次性繳付保費的42.3倍,年復利約6.45%;在第80 個保單年度時,預期退保發還金額為8349萬美元,是一次性繳付保費的166.9 倍,年復利或年收益率約為6.6%;由于保單是完全儲蓄型的,可以更換受保人(即被保險人),該保單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期限越長,保單收益率越高,后面的年收益率會逼近7%。

圖1 Stephen投保分紅型儲蓄險案例
事實上,上述算法是將客戶所繳保費作為投入,將未來所有返還金額作為產出來計算的。如果按照保險公司的內部算法,將客戶所繳保費扣除費用之后的現金價值或賬戶價值作為投入,該類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大致就是7%。
事實上,與內地中國銀保監會的監管方式不同,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對于香港市場上的分紅型儲蓄險產品的演示預期收益率水平并沒有明確的監管限制,因此,香港市場上的分紅型儲蓄險產品大多同“充裕未來·盈尚”一樣,均按6%~7%的預期收益率水平進行產品宣傳(利益演示表首頁均按6%~7%的預期收益率進行演示,后面的頁面會展示悲觀和樂觀情形下的收益率)。
久而久之,這就給人造成了香港分紅型儲蓄險產品預期收益率高的印象,但這個高預期收益率并不是保證利益率,是否能夠實現、是否有所夸大等,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為了規范分紅險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更好地維護投保人的合法權益,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于2015年6月出臺了《承保長期保險業務(類別C 業務除外)指引》(簡稱GN16),要求各保險公司在其網站上披露分紅險產品的分紅實現率,以反映保單非保證預期收益的實現情況或保單履約情況。從此,大致是2016年開始,經營分紅險業務的香港各保險公司均在其官網公布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這兩個指標,供投資者參考。
但是,這兩個履約指標是否真能反映分紅型儲蓄險保單的收益實現情況呢?若不能反映,對投保人的參考價值有多大呢?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澄清。
下面先對這兩個履約指標的概念、計算方法以及內涵一一介紹,然后以友邦香港的具體數據為例進行分析,最終確定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這兩個指標對投保人的實際參考價值。
1.分紅實現率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分紅險支付給客戶的利益中,有保證利益部分,也有非保證利益部分;而非保證利益部分,通常就是分紅或紅利部分。所以,分紅實現率是該類保單“實際派發的累計非保證利益總額”與其銷售時在保單利益演示文件中所述的“預期累計非保證利益總額”之比。該指標的計算前提有二:一是計算日之前的保單期限內,持有人沒提取保單內任何現金;二是已有保單貸款已還清。任意一年,如第t年的分紅實現率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分紅實現率t=實際派發的累計非保證利益總額t/銷售時保單利益演示文件中的預期累計非保證利益總額t
顯然,若分紅實現率低于(等于或高于)100%,表示保險公司實際派發的累計非保證利益低于(等于或高于)銷售時所宣稱的預期累計非保證利益。
具體而言,按照紅利派發方式,分紅可分為英式分紅(保額分紅)和美式分紅(現金分紅);按照紅利派發時間,紅利可分為當期紅利和終期紅利。當期紅利通常是每年派發一次,保單持有人可以每年提取或派發后隨時領取,這在英式分紅的情況下被稱為“復歸紅利”,而在美式分紅的情況下則被稱為“周年紅利”;終期紅利是在保單終結時才派發的,保單持有人在保單終結時才能提取,無論是英式分紅還是美式分紅都稱其為“終期紅利”。
此外,如果保單采用美式分紅,保單利益演示文件中的紅利自然就用現金金額表述;如果保單采用英式分紅,保單利益演示文件表中的紅利通常用紅利現金價值(即將保額紅利折算成現金價值)表述。
所以,更具體而言,英式分紅保單通常會公布“復歸分紅實現率”和“終期分紅實現率”,美式分紅保單通常會公布“周年分紅實現率”和“終期分紅實現率”。復歸分紅實現率和周年分紅實現率本質上都是當期分紅實現率。
2.分紅實現率計算案例
表1和表2分別給出了英式分紅保單和美式分紅保單的分紅實現率計算案例。

表1 某英式分紅保單的復歸紅利、終期紅利和分紅實現率(假設該保單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到2022年1月1日有兩期分紅) 單位:美元

表2 某美式分紅保單的周年紅利、終期紅利和分紅實現率(假設該保單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到2022年1月1日有兩期分紅) 單位:美元
如表1 所示,假設今天是2021 年1 月1日,保險公司實際派發的累計復歸紅利的現金價值為950 美元,預期派發的累計復歸紅利為1000美元,首個保單年度的復歸分紅實現率=950/1000=95%。就終期紅利而言,由于銷售時利益演示數額及實際派發金額均為0美元,因此終期分紅實現率不適用。
假設保單在2022 年1 月1 日仍然有效,第二個保單年度的復歸分紅實現率=1720/2000=86%。就終期紅利而言,假設此時該保單因受保人死亡而終止,而實際派發的終期紅利的現金價值為50美元(銷售時利益說明所述為100美元),第二個保單年度的終期分紅實現率=50/100=50%。
如表2 所示,假設今天是2021 年1 月1日,保險公司派發的周年紅利為1000 美元。首個保單年度的周年分紅實現率=1000/1000=100%。就終期紅利而言,由于銷售時利益說明所述數額及實際派發的金額均為0,因此終期分紅實現率不適用。
假設保單在2022 年1 月1 日仍然有效,保險公司派發的周年紅利為800 美元,加上累計利息30 美元,累計紅利及利息總額為1830美元,第二個保單年度的周年分紅實現率=1830/2030=90.1%。就終期紅利而言,假設此時保單終止,而實際派發的終期紅利金額為70美元(銷售時利益說明所述為100美元),第二個保單年度的終期分紅實現率=70/100=70%。
3.總現金價值比率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總現金價值比率是該類保單的實際總現金價值與保單銷售利益演示文件中所述的預期總現金價值之比。總現金價值是保單終止(包括死亡、退保或期滿)時保單持有人所拿到的金額,包括保證利益(如保證現金價值、保證現金以及保證入息)和非保證利益(如周年紅利及其累積利息、終期紅利、復歸紅利的現金價值、終期分紅的現金價值、非保證入息及其累積利息以及保證現金或保證入息累積之利息)。
與分紅實現率的分子分母僅包含非保證利益相比,總現金價值比率的分子分母同時包含了保證利益和非保證利益。同分紅實現率一樣,該指標的計算也有兩個前提:一是計算日之前的保單期限內,持有人沒提取保單內任何現金;二是已有保單貸款已還清。任意一年,如第t 年的總現金價值比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總現金價值比率t=實際派發的總現金價值t/銷售時保單利益演示文件中的預期總現金價值t
顯然,若總現金價值比率低于(等于或高于)100%,表示保險公司實際派發的總利益(包括非保證利益和保證利益)低于(等于或高于)銷售時所宣稱的預期總利益。
因為總現金價值為保證利益和非保證利益總和,而通常情況下,香港分紅型儲蓄險保單的保證利益很低,非保證利益遠遠高于保證利益(長期的高預期收益率也是由于非保證利益較高的緣故),所以,在同樣情形下計算出的總現金價值比率通常是高于分紅實現率的。
發票可謂是企業的一大心腹,往往也是進項稅抵扣的一大難點。以建筑行業為例,通常建筑工程買材料的上家一般是小規模納稅人,招致企業難以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進項抵扣,能拿到的發票最多也就是普通發票。另外,建筑工程企業一般耗時長耗費大,較難在第一時間拿到應收款,也就不能在第一時間撥付給上家材料款項,因此許多建筑工程企業能購進原料已實屬不易,不會再強行向供應商索要增值稅發票。陷入這種困境的企業只能獨自承擔稅負或者冒著違規風險另尋他人開票。
4.總現金價值比率計算案例
表3給出了一個英式分紅保單總現金價值比率的計算案例,表中的保證利益數據是作者按照分紅型儲蓄險的特點假設的,其他數據與表1相同。

表3 某英式分紅保單的復歸紅利、終期紅利和總現金價值比率(假設該保單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到2022年1月1日有兩期分紅) 單位:美元
假設今天是2021 年1 月1 日,如果保單尚未終止,則首個保單年度的總現金價值比率不適用。
假設保單在2022 年1 月1 日終止,保險公司派發的累計復歸紅利的現金價值為1720美元,保證利益為100美元,終期分紅為50美元,則第二個保單年度的總現金價值比率=(100+1720+50)/(100+2000+100)=85%。
若按照分紅險實現率的思路計算總分紅實現率,則計算公式如下:總分紅實現率=(1720+50)/(2000+100)=84.29%,其結果略低于總現金價值比率。因此,將保證利益和非保證利益都算進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履約指標的數值。
本文無法對所有香港保險公司的所有分紅型儲蓄險保單的歷史分紅實現情況進行分析,這里僅通過案例進行說明。筆者查閱了友邦香港公司官網披露的分紅保單的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的歷年數據,選取友邦香港的王牌分紅型儲蓄險產品“充裕未來系列”的最早一款產品——“充裕未來計劃”為典型產品,來看看其履約情況。
筆者選取2020 報告年度來分析,那么,對于2019年購買該產品的投保人來說,2020年就是第一個保單年度;對于2018年購買該產品的投保人來說,2020年就是第二個保單年度;對于2017 年購買該產品的投保人來說,2020年就是第三個保單年度;以此類推。
1.分紅實現率披露案例

表4 2020報告年度的“充裕未來”產品分紅實現率情況
2.總現金價值比率披露案例
“充裕未來”產品的總現金價值比率的具體數據及變化趨勢如表5和圖3所示。

表5 2020報告年度的“充裕未來”產品總現金價值比率情況
1.從保險公司披露的履約指標數據來看
從圖2 可見,隨著保單年度增長,“充裕未來”分紅保單的復歸分紅實現率和終期分紅實現率呈下降趨勢。從圖3 來看,隨著保單年度增長,分紅保單的總現金價值比率同樣處于下降的趨勢。

圖2 2020報告年度“充裕未來”產品分紅實現率情況

圖3 2020報告年度的“充裕未來”產品總現金價值比率情況
隨著未來利率下行趨勢的延展,很可能導致香港分紅險的資產配置中的債權類資產收益率進一步走低,多個年度以后的分紅實現率可能會更低,這說明未來的高預期收益率不容易實現。
2.從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指標的本質來看
事實上,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這兩個履約指標暗藏玄機。
首先,對于所有購買分紅型儲蓄險的投保人而言,購買之后所有保單年度的周年分紅實現率或復歸分紅實現率都是可以計算的,或者說周年分紅實現率或復歸分紅實現率總是適用的。
但是,無論是終期分紅實現率還是總現金價值比率,只有保單滿期、保單持有人退保或被保險人死亡時,才可以計算出這些特定保單在當年度的這兩個履約指標,其他情況下,這兩個指標都不適用。原因是,這兩個指標的分子中都包含終期紅利,而終期紅利只有在保單終止時才會發放,什么樣的保單會終止呢?只有滿期、退保、被保險人身故時保單才會終止。
更具體而言,第一,當保單滿期時,會有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何時保單會滿期呢?無論被保險人年齡多大(通常可以更換被保險人),香港這類保單的利益演示文件通常都按100年演示,這意味著,在保單生效100 年后才會有這個指標,前期都不適用。
第二,當保單持有人退保時,會有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購買這類保單,由于前期扣費的原因,前面若干年的客戶實際收益率是很低的,甚至是負值,絕大多數客戶著眼于長期投資,不會短期內退保,因此,這兩個履約指標對絕大多數客戶不適用。
第三,當被保險人身故時,如果不更換被保險人的話,保單終止,就會有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問題是,絕大多數被保險人不會在保單前期和中期身故,即便身故也可以更換被保險人,因此,這兩個履約指標對絕大多數客戶也不適用。
我們可以看出,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對絕大多數客戶的大多數保單年度不適用。因此,即便保險公司給出了履約指標,也是那些少量適用客戶的指標,并不代表絕大多數客戶的實際情況。
我們可以猜測,如果保險公司想“美化”其履約指標,就會對少量適用客戶給出令人滿意的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但由于這部分客戶數量少,這樣做的成本并不大。但從本質上看,這些指標并未反映絕大多數客戶所能得到的實際收益,這就是暗藏的“玄機”。
如果保險公司采取上述美化策略,大多數投保人很可能被并不反映實際收益的終期分紅實現率指標和總現金價值比率指標所誤導,進而作出購買或投資的決定。
實際上,如上所述,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和可能下行的趨勢下,香港分紅型儲蓄險保單的預期收益實現情況并不十分樂觀。
本文通過對香港分紅型儲蓄險保單的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指標進行深入分析,發現這兩個指標本身存在局限性,投保人可能被誤導:
第一,這兩個指標均只代表該類產品的歷史收益實現情況,對于未來的預期收益實現情況僅僅起到參考作用。基于不明朗和可能下行的國際經濟形勢,香港分紅型儲蓄險保單的高預期收益率實現的可能性不太樂觀。
第二,終期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僅代表已終止保單的實現情況,對絕大多數客戶(的大多數保單)不適用,因此,即便保險公司給出了履約指標,也是那些少量適用客戶的指標,并不代表絕大多數客戶的實際收益實現情況。
第三,看到還不錯的履約指標,甚至可能是保險公司以較低成本美化之后的履約指標,投保人可能被誤導。建議投保人僅將分紅實現率和總現金價值比率當作參考指標,而不是權重極大的決策指標,即不能看到分紅型儲蓄險產品的歷史實現率在100%左右就盲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