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剛

[摘 要]“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對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文章在闡述了“金課”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作為“金課”的建設標準,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論述了“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目的在于使得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以及專業領域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金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0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1-0101-03
近年來,在全國教育大會及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影響下,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深化,“消滅水課、打造金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1]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以21世紀企業面臨的全球競爭環境為出發點,從傳統企業運營管理模式與當代競爭環境的不適應入手,深入、系統地介紹了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原理、運作策略及績效評價等核心內容。[2]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研究如何在建設“金課”的背景下對“供應鏈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將其建設成為一門“金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筆者擬結合近年來的一些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
一、對“金課”概念的理解
“金課”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6月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同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給出了“金課”的“兩性一度”標準,即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1]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認識,談一下對“金課”概念的理解:提到“金”這個字,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高價值、能給人帶來高收益的東西。因此,“金課”就是指那些技術含量高、學生喜歡上、能真正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甚至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課程。[3]古人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說法,意思是說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經歷過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金子。[4]要想將“供應鏈管理”課程打造成一門“金課”,同樣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不斷地革新,過濾課程教學中“水”的東西,變“水課”為“金課”。接下來筆者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與實踐聯系較為緊密的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目前,該課程仍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教材知識內容的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多由任課教師自己編寫,缺少專業負責人的通盤把關。有些任課教師為了教學方便,干脆不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最終導致該課程難度系數降低,學生學習起來缺少挑戰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供應鏈管理”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和內容也在不斷更新,但是該課程教材知識的更新速度卻落后于時代發展,導致教材的內容過于陳舊。比如,新零售、大數據技術等是近年來提出來的新概念,但現有的供應鏈管理教材中,涉及這些方面知識的并不多。有些任課教師為了駕輕就熟,多年來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本講義,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存在嚴重的滯后性。
在教學方法上,多數教師采用的還是傳統的以授課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互動。授課教師往往滿足于講授完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至于學生對課程知識掌握的情況如何,則較少關注。陳舊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再加上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互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課程想不“水”都難。
(三)考核方法單一,教學質量評價流于形式
現有的“供應鏈管理”課程的考核,大多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一般要求學生兩小時內完成。在題型的設計上,也多是判斷題、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計算題等傳統題型,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題型則很少見。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即使平時不認真聽課,考試前臨時突擊死記硬背也可以獲取高分情況的出現。那些靠死記硬背掌握的知識點,學生往往在考試后不久就會遺忘,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
現行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評教和同行專家評價兩部分,其中學生評教分數占有較大的比重。而學生評教的分數往往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以及學生考試取得的成績,老師在考試中給學生高分,學生就在評教中給老師高分,反之亦然。這就造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放松對學生的要求,甘愿充當“老好人”,最終導致教學質量評價流于形式。
三、“金課”標準下“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正如吳巖司長所說的那樣,“金課”應具備高階性的特征,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因此,要將“供應鏈管理”打造成一門“金課”,需要改變現行的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方式,注重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企業實際,借助ERP模擬沙盤資源,指導學生完成商業企業一個周期(比如說一個月)的供應鏈管理經濟業務,同時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供應鏈管理每一個業務模塊的理論知識、業務流程及處理方法。通過這些做法,把企業經濟業務同供應鏈管理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課程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適當穿插一些游戲實驗。比如,在講授 “牛鞭效應”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利用“啤酒游戲”,讓學生扮演供應鏈中不同的角色,完成相關的任務和管理工作,再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啟發學生思考“牛鞭效應”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從中體會信息共享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性。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鍛煉了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陳舊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依托教材但不完全依賴教材,及時補充供應鏈管理中的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的內容。比如,針對前段時間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授課教師可以收集供應鏈管理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案例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及時了解供應鏈管理的前沿知識。
為了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吸引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5]在線上教學環節,授課教師可以將相關知識點錄制成微課教學視頻,并將其連同課件、教案及學習資源等材料上傳教學平臺,供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在線下教學環節,授課教師可以適當穿插一些供應鏈管理的最新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再將討論的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授課教師再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此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具體如圖1所示。
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
(三)注重過程管理,建立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
要克服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還需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比如,提高平時成績在期末綜合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將其由過去的30%提高到50%,以此激勵學生注重平時學習的積累,避免學生靠臨時突擊、死記硬背獲得高分情況的發生。平時成績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由平時作業、考勤、期中測驗、課程論文、課堂提問等幾部分組成,學生要想獲得高分,每一個環節都需下功夫,以此提高課程的挑戰度。
在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上,改變過去期末一次性評教的做法,增加學生評教次數。比如,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開發隨堂評教小程序,在每次課程結束后,學生以“打卡”的方式對教師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匿名評價。學期結束時,以教師的每次評教得分求和后再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該門課程的最終學生評教得分,這樣可以使學生評教得分更具客觀性,避免教學質量評價流于形式,激勵任課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以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為契機,以打造“金課”為目標,通過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及考核評價方式,對“供應鏈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使之符合“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是每一位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 (12):4-9.
[2]楊國榮.供應鏈管理[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9.
[3]陸國棟. 治理“水課”打造“金課”[J]. 中國大學教學,2018 (9):23-25.
[4]王金華,陳麗萍. 經管教育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9.
[5]孫毅,肖寧寧,董大偉,魯承琨.健美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8):177-179.
(責任編輯: 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