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福武康街道作為一個兼收并蓄又十分具有上海特色的本土社區,既有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居民,也有充滿活力的年輕游客和商戶。AIM ARCHITECTURE在這里“以社區為中心”設計了一種全新的零售建筑類型——話梅坊。話梅坊是一封給周邊社區的情書,其靈感源自歷史悠久的“坊”。本著再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初衷,AIM ARCHITECTURE希望通過設計讓原本的老建筑再次煥發生機,在保留斑駁的老舊建筑肌理中加入新的設計構造來致敬過往。空間借助中性的不銹鋼樓梯,給參觀者帶來一段不同感受的旅程。

隱于百年銀杏和桂花香中的WS SPACE無集小白樓正式對外開放,并迎來了當代藝術家王天德近十年來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王天德:叁層樓”。此次展覽由國內知名學者、復旦大學教授沈語冰先生擔綱策展人;著名設計師、策展人、WS SPACE無集/無間設計創始人吳濱擔任出品人。近年來,王天德用高古文脈和山水智慧積累養分,此次展出的是他近期的藝術探索和藝術珍藏,包括家具、文房、書畫、碑帖拓片、古籍善本等,將當代藝術家的日常與對生命和社會的感悟搬進小白樓這座百年建筑,體現這座百年洋房的當代藝術美學價值。
LABELHOOD蕾虎在時尚領域呈現出先鋒活躍的形象,而它位于上海的最新辦公空間呈現出仿佛研究所般的氛圍,讓人在其中不自覺地安靜下來。
繼為LABELHOOD蕾虎打造線下零售店之后,入圍2020年AD100Young的ONOAA STUDIO建筑室內設計事務所再次為其操刀了辦公空間的設計。ONOAA沒有過于強調某種風格的設計,只是結合使用功能、動線和原建筑的特色,營造了一個契合LABELHOOD蕾虎精神及其企業文化的辦公空間。

辦公室位于常德路一棟三層的老建筑中,ONOAA在改造時盡量尊重原始空間的狀態,以此為基礎進行修復重構、引入新成分。在底色溫潤的空間里,外露的天花板及管道、保留了質樸感的承重柱體,整體材質看似粗野,卻因淡綠、奶油白、淺灰等輕盈的色彩而細膩了不少,且不失現代氣息。一樓用作前臺接待,兼有小型會議室;樓上的兩層空間主要為公司內部服務。設計師在修復老建筑時提取出建筑的原有元素,并賦予其新生,希望這些新成分的介入能夠與原始建筑產生更多的對話。以色彩為例,定制的木飾面板以及部分家具,其溫潤輕盈的綠源于雕花樓梯的綠色瓷磚,以新事物致敬以前存在的獨特之美。材質的妙用也是整體設計的一大亮點。毛氈質感的地毯除了用于地面上,還被貼在家具和墻壁上,帶有溫度和毛絨的肌理為清透的空間帶來層次感,也有一定吸音效果。

近日,愛馬仕上海恒隆廣場專賣店煥新啟幕。由巴黎建筑事務所RDAI精心打造的空間跨越兩層,在設計上充分融匯上海的文化底蘊,彰顯愛馬仕與這座城市之間的深厚聯結。在店鋪內部,深藍綠色、勃艮第紅色與焦糖色融匯于一體,層次豐富的霧感、漆面與絲絨飾面交織于空間中,實現了不同區域的流暢過渡,又將它們緊密聯結。在旋轉樓梯上方,從天花板垂懸而下的藝術品是尤其出彩的亮點。該雕塑由中國藝術家閆曉靜特別創作, 使使用逾10000顆玻璃珠穿線制成,似云云朵漂浮,又似駿馬奔騰。

在秦皇島阿那亞社區的文創小鎮一角,由B.L.U.E. 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的阿那亞唐舍酒店是海邊最具特色的建筑群落。酒店東側面向黃金海岸線南岸,遠離喧囂,有著絕佳的觀海視野。另外三面被五六層高的歐洲風格住宅建筑群環繞,場地在其間形成六角形的輪廓,有著類似歐洲小鎮里城市廣場的尺度和空間形態。設計師將建筑設計成一座圍合式的小建筑群落。各個小樓之間通過室外連廊互相連接,賦予酒店更多的社區感和體驗感。在開放的氛圍中,讓人在私密空間之外獲得更多公共的交流場所,空間是共享的、動態的。酒店亦實現了一種現代人“共享社區”的可能。

在南京湯山東南一隅,由入圍2020年AD100 YOUNG的MONOARCHI度向建筑設計的四座溫泉小屋如孤島般隱藏在山坡的茂密樹林中。在保留自然環境原始地貌和植被的同時,MONOARCHI度向建筑設計師也考慮到建筑與周邊環境的互動關系,將其設置在不同的位置,由此產生兩類截然不同的趣味形態。四棟小屋造型相似,卻用兩種不同的材質表達對自然的態度:樹林中的兩棟小屋使用了炭燒木作為表皮,黑色的立面將小屋隱匿在郁郁蔥蔥之間;另外兩棟暴露在石陣之上與樹林邊緣的小屋以原木色的質感縫合自然環境與人工空間的距離。

近日由梁志天設計集團(SLD)設計的板神鐵板燒日本料理店開幕。餐廳坐落于香港銅鑼灣黃金地段,其簡約的設計以深色為主調,融合明亮的裝飾,把這個604平方米的用餐空間打造成時尚雅致的日式美食體驗場所。SLD以寬敞的空間和簡約的美學為特色,精心打造的別具一格、低調奢華的用餐氛圍,讓人能盡情享受現代與傳統日本美學的意境。餐廳設計以迷人的日本自然美景為靈感,從中提煉的主要元素完美融入室內設計,包括矚目的富士山藝術背景墻、定制的傳統植物印花墻紙及織物,以及在整個空間中大量采用木材及花崗巖等,讓人即使身處鬧市中心,也能瞬間置身于濃厚的傳統日本文化與風情之中,感受空間的設計韻味。

Gallery All凹空間在首屆Design Miami/Podium x Shanghai博覽會上展出了藝術家王畫的作品,表達她以“項鏈”為題的思索。名為《那一團團纏繞的是愛 - 紅寶石》的藝術裝置以“項鏈”為底座,承托起燈管。當光線亮起時,下方的紅色寶石會折射出瑰麗的光澤,呈現出宛如夢境的形態。

家具品牌URBANCRAFT推出獨立分支Monochrome,力圖傳遞極致與純粹的態度。設計師將鋁管材料作為研究與實驗的方向,呈現一系列鋁制家具單品。作品的焊疤被刻意保留,成為貫穿系列的獨特標簽,以“不完美”挑戰既有審美觀念。

藝術家Danh Vo采用Kvadrat的Sisu面料打造同名紡織藝術品,讓丹麥經典設計與當代藝術相遇。Sisu面料原本是由Nanna Ditzel在20世紀60年代設計的,以毛紡紗線織就出精妙的格子圖案。一塊傳奇面料歷經半個世紀,在不同創作者的手里煥發出不同的生命力。

藝術家羅黛詩的作品《復調/ Polyphony》以流動的筆觸表現“擦”這一簡單的動作,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將觀者引入與物質的對話。作品將不銹鋼作為“畫布”,融合傳統技法,創造出具有時間層次的豐富色彩。這組作品同樣由Gallery All凹空間于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博覽會上呈現。

Fratelli Boffi推出的新版Sitlali搖椅仿佛一首融合了古典風格與未來主義的華麗金屬搖滾樂。Sitlali搖椅以英國歷史上的溫莎椅為原型,半圓弧態的折扇椅背是它最矚目的特色,扶手和椅腿也有折扇結構加以呼應;椅身通體為金屬色調,表面呈磨砂肌理質感。

作為南池子美術館的開館展,“興會——徐累個展”是藝術家近幾年創作成果在國內的首度發布。“興會”一詞,一來比附西方“靈感”,二來寄寓中國文人對“知遇”的欣喜。藝術家借用藝術史的知識譜系,讓不同時代的繪畫、人物、事跡異時同構,畫面精微。
時間 2021年11月2日至2022年2月28日 地點 北京市東城區普渡寺西巷21號 南池子美術館

冬意漸濃,松美術館同步推出三位藝術家的個展,其中蔡磊個展“登樓去梯”的創作觀察維度指向空間。通過透視和視錯覺實驗空間的平面化降維,又將現實粗糲的人居景觀轉化為高度提純的風格化形式。“登樓去梯”具有雙重含義,它既體現出一種人與空間的物理關系,又喻示了藝術家對待創作時棄絕雜擾的態度和純粹精神。
時間 2021年11月27日至2022年1月16日
地點 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樓臺村南格拉斯路 松美術館
一座城市何以偉大?巴黎是怎樣建成的?這些問題可以在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合作的特展“巴黎建筑1948-2020 城市進程的見證”中得到解答。展覽描摹了二戰結束后新一代建筑師所構想的現代城市圖景,追憶了不斷擴張的大巴黎區域演變。來自蓬皮杜中心建筑收藏的75個項目構成一部集錦,代表著巴黎的城市變革。
時間 2021年11月11日至2022年2月20日
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西岸美術館展廳3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務所(Foster+Partners)“城市愿景:可持續人居”展覽亮相上海,這是一場以模型、圖片和影像資料為主的展覽,反映出事務所高度提倡的可持續設計理念:基于需求,尊重現有建筑結構,為當地經濟服務。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務所一直以來提供著細致的服務,細致到會監測其所設計的建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影響。
時間 2021年11月18日至2022年2月18日
地點 上海市靜安區山西北路77號 新泰倉庫

Longlati基金會 欣然呈現“哪里有陰影,那里就有光”,這是為塔拉?瑪達尼(Tala Madani)及其“角落投影”系列繪畫而特別舉辦的展覽。此次展出的四幅電影式雙聯作品以諷刺的風格對“角落投影”做出辯證描述。觀眾需要打著手電筒來欣賞作品,不失為一次集體的行為藝術表演。
時間 2021年11月9日至2022年2月28日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香港路117號三層 Longlati基金會

藝術家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新作展帶來一系列青銅雕塑及一件2021年新創作的石料雕塑《面具》,將他長期以來通過物質的動勢力量構想雕塑形態的興趣展露無遺。這些雕塑運用復合材料創作,形態多變,仿佛層層疊疊的地質巖板。創作中,克拉格集中凸顯了他從20世紀70年代便開始探索的疊砌創作法,先繪制雕塑草圖,然后將一個個精密而形態各異的部分拼接,塑造成牢固的作品。
時間 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1月15日
地點 上海市黃浦區虎丘路27號2樓 里森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