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壁爐、火墻等都是不錯的保溫方式。人們把房屋墻壁砌成空心的夾墻,墻下挖有火道,火道盡頭有氣孔能排出煙氣,添火的炭口在房屋廊檐下,炭火燒起來后,熱量可以順著夾墻傳遞到整個房屋,這種夾墻就叫“火墻”。
越是往北,冬季一般越是寒冷漫長,“火炕”成了抵抗嚴寒的好方法??欢加性羁诤蜔熆冢謩e用于燒火供暖和排煙。在中國北方,炕的灶口多半與灶臺相連,燒柴做飯時順便取暖。
宮廷的取暖設施更講究。例如西漢時宮廷中有一座溫室殿,殿內設有各種保暖設施?!段骶╇s記》記載:“溫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掛錦繡,以香桂為主,設火齊云母屏風……”那時,皇后居住的宮殿叫“椒房殿”,是用花椒和泥的混合物作為刷涂墻壁的材料,不僅可以保暖,還有似有若無的香氣。

如果實在沒條件,古人就盡可能利用溫暖的陽光,蓋房時選擇“坐北朝南”的方位,讓暖和的陽光照進屋內;然后,再在屋頂鋪上竹質頂棚或其他材質的“樓板”,既防塵又御寒。
(選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