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然
2月17日,上海叢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叢麟環保”)公司主營業務為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致力于危廢處理的資源循環利用。叢麟環保本次擬募集資金約20.30億元,其中,3.10億元擬用于“上海臨港地區工業廢物資源化利用與處置示范基地再制造能力升級項目”、3.00億元用于“陽信縣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二期資源化項目”、2.80億元用于“運城工業廢物綜合利用處置項目”、5.40億元用于“運城工業廢物綜合利用處置基地剛性填埋場項目”、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危廢行業雖然是政策扶持行業,但正因為大家都看好其前景,行業參與者逐漸增加,行業競爭加大,這是叢麟環保不得不面對的現狀,2021年,叢麟環保即預計利潤將同比下滑。另外,叢麟環保的獨立董事劉建國先生曾任職于財務造假公司以及賬上資金拿去理財也要補充流動性等問題,也被詬病。
危廢行業具有兩個基本特征:政策緊密性和區域性。
危廢處理行業的發展與行業政策及監管執行高度相關。我國危廢處理行業起步較晚,1998年7月,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動危廢處理產業發展,但如未來危廢環保產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動,或資源化產品銷售、飛灰填埋等具體業務政策發生變化,公司將可能面臨市場供求關系變化、資源化產品無法對外銷售、危廢處理成本提高等情形,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和發展。
危廢處理的業務開展及行業監管具有一定的區域性。2013年,國務院將原由環保部負責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批事項下放至省級環保部門。各地環保主管部門對于危廢處理行業的準入要求和持續監管要求會影響當地危廢處理的產能供給,因此造成了我國危險廢物處理行業資質產能分布不均,產能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沿海地區,以及西部部分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危廢供給方面,各地的經濟發展影響了當地的危廢產量,根據各省(區、市)大、中城市發布的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統計,2019年度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是山東、江蘇、浙江,遠高于西藏、青海、貴州等地區,同時各地的產業結構也影響了當地的危廢種類的物理、化學性質。
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危廢處理領域,我國危廢處理產能大幅提升,行業內競爭加劇,危廢處理價格,比如焚燒單價,面臨下降壓力,這對參與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不利影響。報告期內,叢麟環保無害化處置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5139.84元/噸、6225.89元/噸、5356.51元/噸和4574.21元/噸,毛利率分別為17.16%、63.39%、57.07%和52.85%,整體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2.52%、55.98%、53.16%和50.95%。2020年和2021年1-6月,叢麟環保無害化業務處置單價和毛利率有所下滑。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叢麟環保營業收入分別為6.10億元、6.69億元和3.06億元,2020年和2021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9.77%、下降4.39%,總體較為穩定;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2.28億元和8684.2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2.29億元和8211.99萬元,2021年1-6月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下降約24%。
影響叢麟環保收入可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行業外部需求、行業競爭格局、產能規模、公司市場開拓和公司運營能力。近年來危廢處理行業競爭加劇,無害化處置價格階段性下降,部分“小、弱”的項目正陸續退出市場,市場份額預計向龍頭企業集中。未來如果行業外部需求減少,行業格局發生變化,叢麟環保產能規模不能有效擴張或者運營能力有所下降,有可能導致收入不能持續增長。如果叢麟環保市場開拓不及預期,客戶拓展無法有效轉化,可能導致公司新增產能不能及時消化的風險,進而對公司的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結合實際經營情況,叢麟環保預計2021年度可實現的營業收入區間為6.40億元至6.90億元,較2020年度增長-4.41%至3.06%;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80億元至1.90億元,較2020年度下降22.23%至17.91%;預計2021年度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7億元至1.77億元,較2020年同期下降26.96%至22.59%。
叢麟環保表示,2021年度公司業務量穩健增長,危廢處置量比2020年同期增長10%以上,營業收入基本持平,但凈利潤有一定下滑。
分業務看,2021年度公司資源化處置業務單價和收入均有所上升,但無害化處置業務單價和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系無害化處置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同時公司焚燒產線產能于報告期末增加至13.50萬噸/年,為進一步擴大客戶覆蓋,提高無害化產能利用率,公司對無害化業務采取低價策略,提升了市場份額。
招股書披露,叢麟環保的獨立董事劉建國先生,此前曾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擔任科融環境(300152)獨立董事。根據2020年10月證監會下達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20]88號,下稱《告知書》),科融環境通過涂改2013年至2016年度簽訂的設備買賣合同中的項目調試報告日期,來虛增2017年利潤,涉嫌虛增利潤金額達717.88萬元,導致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擬對公司及控股股東、實控人等人做出相應處罰。科融環境虛增利潤的年度,正是劉建國先生擔任其獨立董事的年度。
此外招股書還顯示,叢麟環保本次上市計劃募集資金中,將有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但公司截止到2021上半年末的賬面貨幣資金余額高達2.64億元,同時還擁有1.26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也即公司并不缺乏資金,反而是資金充裕,甚至還有進行金融資產投資的能力。在此背景下,IPO仍計劃募集6億元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其合理性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