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篳路藍縷,三十年春華秋實。
2022年是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立30周年。1992年,經批準,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全國國家高新區之一。
30年來,珠海高新區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向“高”而攀、迎“新”而進,聚產業、強科創、提品質、惠民生,實現經濟社會快速騰飛,以“高”和“新”作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奮力邁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珠海高新區集聚超珠海市1/2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和科技型中小企業,2021年在全國參與考核的157家國家高新區中綜合實力排名躍升至第17位。預計2022年“一區多園”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超1200家,實現營業總收入3760億元、同比增長4.2%,工業總產值2709億元、同比增長5%。
凝“芯”聚力
走進珠海高新區,全志科技、炬芯科技、光庫科技、英諾賽科、歐比特、長園半導體等行業知名企業群雄林立。在芯片國產化呼聲強烈的當下,珠海高新區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等產業鏈環節均積極布局,始終堅持“以設計為核心,以化合物半導體為突破,以健全封裝測試產業鏈條為抓手”的定位,奮力做大做強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興產業集群,目前已集聚近80家芯片制造企業扛起國產大旗,通過自主創新集聚“中國芯”勢力。
2021年,高新區集成電路企業研發費用近15億元,有效發明專利量累計達634項,同比增長22%。隨著自主研發實力的不斷增強,高新區用“芯”交出一系列亮眼成績單——
全志科技、炬芯科技、歐比特宇航和英諾賽科4家企業獲評第十六屆“中國芯”優秀產品;博雅、智融、妙存分別入選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企業名單和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名單;光庫科技參與科技部“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專項,作為子課題牽頭單位負責“薄膜鈮酸鋰無源與有源光電子器件庫研究”;英諾賽科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重大項目立項,并獲得廣東省電子信息行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2022年11月17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上,珠海高新區6家企業登上“中國芯”集成電路優秀產品榜單,一家企業獲頒2006—2022中國芯特別成就獎。
亮眼成績背后,是珠海高新區著力構建“芯芯”向榮的產業生態,創新“芯”技術,激發“芯”活力,集聚“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成果。數據顯示,近5年來,珠海高新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快速增長,年均增速超22%;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2億元,同比增速61%,已發展成為珠三角重要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產業加速集聚之外,載體升級、以投促引,也成為珠海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關鍵趨勢。
尤其近兩年來,高新區持續深耕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引導撬動社會資本聚集,推動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重點產業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已新引進企業約40家,投資總額超200億元,區內集成電路產業相關基金規模137.03億元,撬動社會資本達98.6億元。
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項目雛形已現……集成電路建設項目在高新區建設正酣。
2022年以來,珠海高新區持續發力,吹響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嘹亮號角,爭分奪秒推進5.0產業新空間建設和項目招引,新引進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競爭力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重點項目,持續為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其中,泛半導體激光設備研產基地項目擬投資103億元,擬建設泛半導體激光設備研產基地和3個研發中心,主要面向半導體、微型顯示、PCB的設備研發及制造。華燦光電封裝基地項目、安士佳物聯網模塊及云平臺研發運營基地項目、全一科技總部基地項目等擬在高新區布局高端LED光源器件及模組、通信及物聯網模塊業務、印制電路板(PCB)設計服務等。
從研發到生產,從載體到招商,珠海高新區著力構建“芯芯”向榮的產業生態。近年來,高新區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產業更好地發揮優勢,2021年對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財政扶持資金約3500萬元,2022年預計對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專項扶持資金超5000萬元。高新區先后印發出臺《珠海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珠海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指導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根據規劃目標,到2025年,珠海高新區集成電路企業年度總營收力爭突破300億元,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建設區域創新中心
作為珠海市創新發展的主戰場,珠海高新區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的位置,著力打造一流科創平臺、一流科創人才、一流科創環境。
近年來,珠海高新區積極塑造珠澳創新極點。全面對接港澳優質創新資源,設立港澳青年創業基地,推出“1元租金”措施,并聘請港澳知名大學技術轉移專家為高新區科技創新顧問,推動珠港澳三地研發檢測設施、公共技術平臺等創新資源合作共享。珠海中科先進院與澳門大學共建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與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建省級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珠澳“姊妹”平行孵化器,提升珠澳創新極點建設水平。
珠海高新區大力推動重大平臺建設,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發揮自創區先行先試優勢,研究制定相關精準政策,設立華為珠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聯合創新中心、華為機器視覺聯合創新中心等。目前,珠海高新區擁有省級研發機構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8個,建成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53個。
高新區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創新碩果累累:中山大學“天琴計劃”成功發射空間引力波探測試驗衛星,項目團隊地月距離測量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珠海)與41家高校、企業聯合開展國家、省部科研項目;珠海清華科技園連續5年獲評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A級;歐比特成功發射以地市命名的衛星“珠海一號”;云洲智能建成無人船研發測試基地,自主研發制造水陸兩棲飛機。
高新區連續8年舉辦高新區“菁牛匯”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吸引3000多個海內外創新團隊和2萬多名創新人才參與,兌現獎金及各類投資資金超7億元,形成高質量人才和項目資源庫。今年參賽報名總數、企業組項目數、企業組區外項目分別提升35%、42%、38%,參賽成果再創新高。
一個區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其關鍵性因素。珠海高新區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從“引、育、留、用”4個維度持續精準發力,扎實推進人才強區建設,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目前,珠海高新區大學以上學歷人才超8萬名,占常住人口的40%;擁有國家人才工程入選者59名、省級人才工程入選者64名、市級人才工程入選者704名、區級重點領域優秀人才超6300名;擁有省級創新創業團隊3個、市級創新創業團隊54個。
多措并舉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建成廣東省博士和博士后創新創業(珠海)孵化基地,累計引進培育73個項目和100名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持續優化“1+N”高新人才政策體系,重磅推出《珠海高新區建設未來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動計劃(2022—2024年)》《珠海高新區引進培育企業人才若干措施(試行)》專項人才政策,同步配套出臺系列實施方案或細則超60個,人才吸附力顯著增強,成立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指揮部,在北京、深圳、蘇州三地設立駐外地“高新人才工作站”,打造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強引擎”;連續8年舉辦覆蓋十多個城市、20多所高校、110多家企業的“名企名校行”人才洽談活動,形成珠海高新區招才引智品牌。
今日的珠海高新區,因有活力得以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煥然一新。未來的珠海高新區,亦因活力持續成長蛻變,成為有格局、有溫度的城市沃土。
(責編:蘇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