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潮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9月27—28 日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新時代人才事業進行了頂層設計,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是指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為人才工作重要職能部門,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和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推動技能人才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加快建設技能人才隊伍的生動實踐,不斷開創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于江蘇而言更是如此,作為制造大省,江蘇制造業總產值占全國1/8,占全球3% ;貢獻了全省35% 的地區生產總值、39% 的稅收;制造業企業從業人數1436 萬人,占全國的14%,位居全國第二;全省技能勞動者達到1400 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65.7 萬人,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2%,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的技能支撐。
國家發展靠人才,企業興旺靠人才。當前江蘇正在大力推進制造強省、質量強省、網絡強省、數字江蘇建設,面對發達國家中高端產業的強勢擠壓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產業的供給替代,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技能大軍,是人社部門義不容辭的主責主業,更是事關全省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現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從“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轉變的時代課題,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人才強省戰略,堅持精準發力、同向發力、集成發力、持續發力,在全新條件下找準機遇打開局面,在共性條件下契合省情謀劃方法,在約束條件下揚我所長達成目標,培養更多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
聚焦產業工人,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緊貼江蘇產業轉型升級和“531”產業鏈培育的實際需要,加快構建產教訓融合、政企社協同、育選用貫通的技能勞動者培育體系。
一是夯實企業培訓主體作用,強化行業組織支持作用,高質量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圍繞“企業要什么、企業缺什么”,大力推廣“以工代訓+”“互聯網+”“職業培訓券+”為主的技能培訓模式,靶向開發培訓項目和培訓方案,有意識地造就更多高層次復合型技能人才。
二是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綜合性高技能人才培訓載體,引進培養急需緊缺高技能領軍人才,組織開展高技能人才海外研修,實現技能人才結構優化與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高度契合。同時適應數字經濟發展,推廣訂單式、套餐式應用型技能培訓,探索跨越“數字鴻溝”的新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體系,提升產業工人數字經濟技能。
三是加大新職業、新工種、技能技術資源開發力度和強度,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根據需要和實際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引導企業將技能人才評價與生產實際、終身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有機結合,發揮技能人才評價的引領作用。
聚焦后備力量,
高水平組織技工教育提升行動
堅持促進就業、服務產業的導向,突出技工院校職業培訓與學制教育“雙輪驅動”特色,以充足、穩定的技能勞動者,切實緩解當前制造業企業普遍面臨的“招工難”“留不住”等問題。
一是以務實管用的賦能舉措,統籌技工院校布局。優化技工院校結構,支持技工院校提升生源層次,擴大辦學規模,增強所設專業與傳統優勢產業的契合度,與新興主導產業的匹配度,形成源源不斷的技能人才成長梯隊。
二是以省重點技師學院為引領,強化技工教育教學研究。新建一批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群,省級高水平技工院校、省級師資研修中心、省級一體化名師工作室等,增強校企合作的緊密度,提高產教融合的精準度,打造在制造業技能教育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領軍型”技工院校。
三是全面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總結先行地區“雙元制”職業教育經驗,通過校企雙元培養,實現“招生即招工、進校即進企、畢業即就業”。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技工院校、培訓機構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來江蘇舉辦培訓機構,開設培訓項目,切實加大對青年高技能勞動者的培養力度。
聚焦大國工匠,
高起點推進“江蘇工匠”培育工程
進一步加大多元化投入、多方面保障,健全技能人才評價使用、激勵服務、評選表彰機制,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技能人才。
一是完善以世賽、國賽為引領,以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為龍頭、以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為主體、以企業技能練兵比武為基礎的競賽體系和制度規則,以賽促評,以評促用,讓各級各類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推動“江蘇技能大賽”迭代升級,選樹技能狀元,激勵技能標兵,引領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社會風尚。
二是多措并舉創響江蘇技校、江蘇技工、江蘇技造三大品牌,江蘇技校著眼建名校,培育技能人才;江蘇技工著眼育名匠,成就技能人才;江蘇技造著眼出名品,展示技能人才,努力推動“江蘇制造”成為優質產品、高端服務的代名詞。創新開展“江蘇技能大獎”評選,以身邊人、身邊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是優化整合技能人才激勵措施,完善技能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抓好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的落地落實,試行技能人才繼續教育機制,探索技能領軍人才政府津貼制度。積極拓展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職稱之間的貫通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的雙向貫通。鼓勵企業強化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工資分配機制,支持企業為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發揮企業在技能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技能勞動者的職業獲得感和社會榮譽感。
(作者系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