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
德國是世界公認的制造業強國,工匠精神在德國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這與德國一直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密不可分。
德國職業教育的最大特色體現在課堂學習和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的“雙元制”。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把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職業教育思想結合的一種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的模式,學校為“一元”,企業為“另一元”。這種模式讓學生們有企業合同、有福利待遇的保障和社會地位。德國還引入了“專業學士”“專業碩士”等學位制度,強化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等值對應。
隨著人工智能化的發展,生產線上高精尖的機械自動化程度提高,德國職業教育目前也處在轉型之中。德國的職業技術人員需要接受更為全面的職業技術教育,獲得更高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資格,與工業4.0——智能工業的發展相契合。
瑞士:“三元制”職業教育
瑞士被譽為創新型國家,很多人認為這歸功于瑞士的大學,但實際上,決定其創新力的真正原因在于出色的人才培養結構、發達的職業教育體系。瑞士70%的中學生畢業后不上大學,而是進入各類技術學校和專科學校。
瑞士目前擁有超過200個職業教育項目,分為兩年制或三到四年完成。學生在獲得聯邦職業教育與技術文憑后可以就業,也可以進入高等職業學院,或通過會考進入應用科學大學乃至聯邦理工大學繼續學習。
瑞士職業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由企業、政府和學校三方緊密合作的學徒制教育模式,也稱為“三元制”。在瑞士,職業教育由公司和學校一起承擔,課程全部由行業組織、公司和政府共同參與設計,從而保證教育內容與行業現狀、未來發展緊密對接。這樣學習三到四年后,學生就能掌握所學行業的專業技能。
英國: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職業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教育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義務教育(對應小學和中學)、延續教育和高等教育(對應大學)。在英格蘭學生中考(GCSE考試)過后,英國學生的義務教育階段就結束了,延續教育正式開始,并分成兩個路線:一個是學術路線,繼續上高中;另一個是職業路線,讀職業學校,學生可以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職業資格證書可以轉換成普通教育的文憑證書,也可以獲得英國大學的入學資格。
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去當學徒。英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學徒制是沿襲百年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來,英國又推出學位學徒制。學位學徒制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提供課程,學生可以一邊念大學,一邊在企業實習,畢業后既能獲得學術認可,拿到正規大學學位,又能收獲企業所需技能,甚至提前鎖定一份工作。這樣的職業教育方式目前在英國廣受歡迎,值得借鑒。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
在芬蘭,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的畢業生一樣,通過考試既可進入職業技術大學,也可報考綜合性大學。
芬蘭的職業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給予學生選擇權,甚至可以跨專業選擇課程,這樣畢業之后可以擁有更多職業選項。
芬蘭職業學校的教學必須基于真實職場需求,因此,企業會深度參與課綱制定、課程安排、教學活動等環節。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擁有了更具勝任力的人才。這也是中國職業教育倡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