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江寧
牛仔褲是時尚人士穿搭的必備物品,它以穿著舒服、耐磨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牛仔褲愛好者中,有一個群體叫“養牛黨”。所謂“養牛”,就是“養牛仔褲”,把牛仔褲穿出自己獨有的痕跡,如同一場養成游戲。
“養牛”不僅催熱一部分牛仔褲品牌,也萌生出一些新興職業。由于褲子需要長期穿著,大腿內側很容易磨損,這成為很多“牛友”面臨的難題。90后安徽小伙劉云強專為“養牛黨”縫褲襠,成為一名“護牛人”。靠著給“養牛黨”縫補褲襠,他年入百萬元。
“網癮少年”遇上愛情
劉云強是安徽宿州人,初中時,他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成績常常在班里墊底。中考時,他毫無意外地落榜。那個暑假,父親本想找他談心,希望送他去學一門技藝傍身。可家里家外根本就找不到劉云強,原來考試一完,他就徹底放飛了自我,一頭扎進網吧,沒日沒夜地玩起了游戲。
那時候他壓根不知道青春年華的可貴,就這樣虛擲了四五年光陰。直到有一天,他跟著朋友去泡吧,遇見一位長發披肩、明眸皓齒的女孩,他心里莫名地涌起一股暖意,感覺自己喜歡上她了。在朋友的勸撮下,他鼓起勇氣,走到女孩的面前,結結巴巴地向她表白。
女孩看了劉云強一眼,問他:“你做什么工作?”劉云強說:“沒有工作。”女孩又問:“假如你喜歡的女孩過生日,你有錢給她買一套大牌護膚品嗎?”劉云強壓根不知道女孩所說的護膚品品牌。
女孩和劉云強再也無話可談。“我對你沒有超出友誼的其他情誼,沒法像你喜歡我那樣喜歡你。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需要考慮到一些現實的東西,謝謝你的喜歡。”女孩說完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劉云強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女孩的話驚醒了他。是呀,一個成天無所事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人,又有什么能力給自己喜歡的人撐起一把傘呢?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將來,可這幾年渾渾噩噩地度日,閉上眼都能看到未來。
劉云強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一連好幾天都沒有出門。經常跟他一起玩的朋友過來找他,說介紹幾個新朋友給他認識。劉云強想,自己閉門思過也找不到出路,不如聽聽陌生人的意見。
就是這個偶然的機遇,劉云強被帶進了“養牛圈”。在這個“復古聚會”上,新認識的朋友說自己喜歡“養牛”。劉云強腦中頓時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他以為是養的真牛,結果一問才知道,這是“復古圈”內的行話,也就是“養牛仔褲”,意思是指把沒有水洗做舊的牛仔褲穿出屬于自己的痕跡。說簡單點,就是買一條高檔的復古牛仔褲一直穿,穿的年頭越久越顯得有品位。
浪子回頭金不換
這位“牛友”給劉云強科普了“養牛”的一些門道,比如怎樣區分牛仔褲的面料以及紋路、怎樣形成漂亮的紋路,還有落色脫漿等等圈內的專業名詞。
給牛仔褲染色的染料名叫靛藍,是一種植物染色劑,很難將面紗芯部染上色,牛仔褲經過磨損后就會顯現出棉紗的白芯,形成一種獨特的花紋。即便是同一條牛仔褲,不同的人穿也會形成不同的褶皺,而且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經歷也不同,因此便造就了一條條獨一無二的牛仔褲。
“牛友”們最終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完全映射到牛仔褲上。膝蓋處的一條褶皺,對應了愛蹺二郎腿的習慣;后袋處的一抹淺色,則是放車鑰匙的位置。這些標記一定要鮮明亮眼,一條“落色通透、對比強烈”的牛仔褲,是每一位“養牛人”的驕傲。
從此,劉云強便對“養牛”著迷,開始研究牛仔褲的一些細節。當時父母對于劉云強沉迷牛仔褲特別不滿,認為他這是不務正業。“跟你一般大的孩子都在外努力打拼,你再看看你,整天鼓搗什么破牛仔褲!”父親恨鐵不成鋼地說。
有一次,“牛友”聚會,大家正在聊天時,一個人突然說道:“真煩,我最喜歡的那條牛仔褲被磨破了,補都沒地方補。”
劉云強便開始好奇:“補衣服的店鋪不滿大街都是嗎?補一下不就好了。”
那人說:“你不知道,外面補衣服的水準根本達不到我的要求。這不是普通的牛仔褲,這是復古牛仔褲,需要專業的人來補,不然就廢了。”
聽到這,其他人也紛紛附和說自己也有牛仔褲需要補,可惜國內目前還沒有針對復古衣服的修補店,國外倒是有不少,但是為了一條褲子出趟國,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番話點醒了劉云強。那時,他內心就有了一個想法——專門去做復古牛仔褲的修補。他抓住機會,轉身一變成為“護牛人”,因為做過“養牛人”,他更了解“牛友”的需求。
“護牛”生意年入百萬元
之前苦心研究過“養牛”知識,細心的劉云強發現牛仔褲最易產生破損開叉的地方就是褲襠的位置,他決心把補褲襠這門技藝鉆研透徹。可是修補復古牛仔褲需要的縫紉機比較特殊,國內買不到。
劉云強便向朋友借了一筆錢,從國外買了一臺二手的縫紉機——產于1914年的Singer 47w70,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十臺。這臺機器沒有推布齒條,也就是說使用者不但可以控制每一個針腳的距離、踏板的速度,同時還能手動控制走線的方向,甚至內部不墊任何東西也能修補。這就給了使用者極大的創作自由,可以觀察衣物的紋路細節來組合使用不同顏色的細線,讓補丁與衣物融為一體,從而讓修補的痕跡“隱形”。劉云強使用的線也是從國外進口的,幾百塊錢一卷,是專門用來補復古牛仔褲的褲襠的。
花了大半年工夫,縫紉機運到國內以后,劉云強才發現是壞的。他只能想辦法將這臺縫紉機修好。前前后后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這臺縫紉機終于能用了。
縫紉機修好后,又一個難題擺在劉云強面前:這臺機器怎么用?為此,他看了所有使用古董縫紉機的網絡視頻,但由于視頻上傳年代久遠,內容不夠具體,并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于是劉云強便找來一大批牛仔褲,用剪刀剪出破洞,嘗試著用這臺縫紉機補好。那段時間,他把自己關在家里好幾個月,沒日沒夜地思考修補手法。家里人曾多次勸他去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可劉云強每次都擺擺手說道:“我有自己的想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云強終于練出了高超的技藝,拿到一條牛仔褲就知道完美的縫補方法,并且毫無修補痕跡,讓人無可挑剔。他也憑借補褲襠的技藝,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因為全國沒有幾家這樣的店,所以劉云強都是在網上接單,無數的“養牛人”將心愛的牛仔褲通過快遞寄到他這來修補。他根據難易程度及材質劃出價格區間,一般在100~700元不等,修補周期要半個月。他坦言接到過最貴的訂單,足有3萬元。
劉云強打開了知名度,甚至有明星也來找他補褲子。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的演員譚凱就是劉云強的客戶之一,他經常來找劉云強補褲襠,還夸贊劉云強說:“中國補襠哪家強,安徽宿州找云強。”
如今,劉云強的工作室已經擴大了數倍,由原來的一臺古董縫紉機發展到現在的30多臺。每個月收入大概在10萬元,一年下來,他要補近2000個褲襠,收入近百萬元。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找劉云強補一條牛仔褲不但浪費錢還浪費時間,但是對于“養牛圈”的人來說,這卻是千金難買心頭好。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劉云強在這個小眾的行業里精耕細作,靠著這一門好手藝不但買房買車、成家立業,還將老家的舊屋翻新了,讓父母也能安享晚年。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