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布魯克斯

許多年來,美國人搬家的頻率一直在降低。但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遠程辦公已經從最初的臨時策略慢慢轉變成了一種意外的就業福利,這樣一來,搬家頻率下降的趨勢很可能走向終結。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發現,22%的美國人表示自己或熟識的人在疫情期間搬了家。另一項調查顯示,多達56%的美國人說他們打算在近幾個月搬家。
無論是考慮到與家人的距離(搬得更遠或更近),還是逃避大城市高昂的消費和令人抓狂的交通,人們總是有一大堆搬家的理由。當然,還有天氣。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波士頓的人們正度過一個灰蒙蒙的清晨,而前方還有更多的陰霾等著我們。當整個北半球都陷入漫長、寒冷、黑暗的冬天時,你可能會想:啊,我應該搬到一個陽光更充足的地方去!那些飛速發展的南方城市肯定會對你的想法“舉雙手贊同”。
從表面上看,這種搬家動機一點都不奇怪。即使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也有11%的美國人說,他們至少因為天氣的緣故搬過一次家。許多研究表明,陽光和溫暖確實可以讓人心情變好。但總的來說,為了好天氣搬家可能不值得花那么多錢、時間和個人精力。即使你生活在一個陰沉沉的地方,也會有比搬家更好的方法讓你變得更快樂。
不可否認,陽光和幸福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研究人員早就發現了“精神癥狀的季節性惡化”——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天空更加灰暗,人們的情緒也會隨之變得更糟,焦慮的程度也會大大升高。1983年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在不同的天氣里對人們進行了調查,讓他們評估自己的情緒和幸福感。結果發現,這兩項指標在晴天的表現均明顯好過雨天。
人們在長期享受某件事物后就會習慣它的存在,幸福感也隨之回落到基準水平。
約翰·丹佛在一首歌里唱道:“陽光照在我肩上,讓我很快樂。”他唱得一點沒錯。當陽光照在皮膚上時,我們體內的血清素水平就會升高,而血清素是一種改善情緒的神經遞質。曬太陽不足甚至會給一些人帶來強烈的負面反應,具體表現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多達9.7%的人受此影響,尤其是在高緯度地區和冬季。除了因缺少光照而導致的血清素不足外,SAD患者似乎還容易受到黑暗的影響,造成晝夜顛倒、睡眠周期混亂,從而降低生活的幸福感。
溫度對幸福也很重要。2013年,一項關于溫度和情緒的研究發現,14度左右涼爽的戶外環境最適合營造積極的情緒。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直接導致幸福感的降低。
看了上面的內容,你很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幸福的秘訣就是搬到帕羅奧圖這樣的地方——一個幾乎總是陽光明媚、溫度適宜的地方。別那么快下結論哦。溫和不變的天氣也不一定都是好事。雖然在秋冬季節,生活在溫暖如春的地方的人往往比承受寒冷天氣的人更快樂,但到了春天,這種情況就完全變啦!如果聽到有人說“喜歡季節的變化”,可別以為他們在說喜歡把車從雪堆里挖出來,他們想表達的很可能是,當壞天氣變好時,他們會得到巨大、明顯的快樂提升。
當然,還要考慮到體內平衡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人們在長期享受某件事物后就會習慣它的存在,幸福感也隨之回落到基準水平。研究人員警告說,搬家后,好天氣帶來的興奮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消失,就跟其他激發幸福感的事情(如結婚或賺大錢)一樣。
如果搬到一個溫暖的地方所產生的幸福感如此微薄而短暫,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趨之若鶩呢?事實證明,人們往往以為天氣對幸福感的提升非常重要,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項經典研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和他的合著者大衛·施卡德讓生活在美國中西部和加州的居民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度以及生活在另一地區的人的幸福感進行評分。他們對自己生活的評價是一致的,但兩組人都認為加州人比中西部人更快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天氣。研究人員總結說,這種錯配證明了“認知偏差”的存在:與其他不太明顯的因素(如友誼和熟悉感)相比,晴朗的天氣往往被認為對幸福感的提升更重要。
晴朗的天氣確實不錯。但除非你已遭受季節性情感障礙的折磨,否則為了天氣搬家很可能是不值得的。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四季都溫暖如春的地方,你就會錯過季節的變換,你所獲得的幸福收益會比你想象的要少得多,更糟糕的是,那小小的幸福感也會很快消失。另外,幸福感的持續跟你選擇的地方也有關系——享受陽光的同時,你也可能會為高稅收和高房價等慢性幸福感流失所困擾。當然啦,我并不是說你不應該住在帕羅奧圖,我想說的是,不要為了追隨陽光而這樣做。
如果能找到一種暫時獲得陽光和溫暖的方法,就再好不過了,尤其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季,享受陽光會讓你感到更加快樂。研究表明,頻繁、短暫的假期(如果你能休的話)是提高整體幸福感的一個絕佳辦法,因為這樣的假期不會涉及適應性的問題。我們已經知道,隨著春天的到來,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們的情緒會得到提升,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到陽光明媚的地方度假來反復體驗這種感覺。(當然,假期結束后你還是需要回家的。)

陽光和風雨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體驗。
尋你所愛,不如愛你所有。與其想方設法去獲得你喜歡的天氣,還不如學著喜歡你已經擁有的天氣。我的妻子來自陽光燦爛的西班牙,當我們搬到紐約雪城時,她開始努力探索雪城背后的科學,最后,我們都愛上了雪城——一個氣候陰郁的地方。同樣,“壞”天氣帶來的壞心情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疏解。我遇到過一個在紐約州北部參加冬季露營的家庭,雖然我個人覺得大可不必這么做,但不得不說,冬季確實是越野滑雪的好時機,而在邁阿密,你根本享受不到這種樂趣。
如果所有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干脆放棄,停止無休止的抱怨吧。無論是陽光明媚的地方(博卡拉頓、圣莫尼卡、巴塞羅那),還是陰郁的地方(西雅圖、紐約州北部),我都生活過。幾十年來,我一直仔細記錄自己在不同地方的幸福感,結果大致相當。盡管抱怨起來很容易,但事實上,天氣并沒有以任何系統性的方式影響我的幸福。面對這些數據,我不再抱怨波士頓的冬天,那之后,我甚至慢慢喜歡上了它。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別的地方——我生活在這里的目的,比如這里有我喜歡的大學教學工作。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許多看似常識性的為了幸福而追逐太陽的想法根本不是來源于對天氣的仔細研究。除了我上面列出的實際問題之外,人們可能還受到一個哲學問題的困擾:假設每一絲陰霾都應該被驅除。然而,一個完整的生命應該既享受艷陽高照的明媚,又經歷風吹雨打的考驗,所有的陽光和風雨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體驗。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在他的詩《雨天》中真切地道明了這一點:
平靜些,憂傷的心靈!且休要嗟怨;
烏云后面依然是燦爛的晴天;
你的命運是大眾共同的命運,
人人生活里都會有無情的雨點,
總有些日子又暗又凄慘。
太陽總會回來的。下雨的時候,也要讓自己充滿活力啊!
[編譯自美國《大西洋月刊》]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