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小億
在剛剛舉辦不久的第二屆綠色經濟發展論壇上,濟南市推薦的濟南回民中學案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打造綠色低碳校園》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基礎教育學校案例入選2021年度“碳中和典型案例”。回民中學只是濟南雙碳工作的一個縮影。
從2021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雙碳”一直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并形成了一種引領城市發展的新風尚。為了“雙碳”目標,全國各地爭相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探索發展路徑,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城市建設,“綠色、減碳”等詞匯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風向標。濟南也不例外,甚至于在更早前,濟南已經在為雙碳工作積極布局。尤其在“綠色宣傳”“綠色轉型”“綠色生活”等方面,不斷加大宣傳及改革力度,全方位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如果說,濟南雙碳工作最直觀的成效是什么?大概就是“濟南藍”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標配”。
歷史上的濟南是一座傳統工業城市,以煤炭為主體的化石能源一直是濟南市能源供給和消費的主力,能源結構的高碳特征較為明顯。作為第三批低碳試點城市,濟南市以不破不立的“信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全力推進“綠色經濟”發展。
2018年,濟南市制定印發了《濟南市低碳發展工作方案(2018- 2020年)》,并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到2025年左右,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力爭盡早提前達峰。
有目標就有行動。早在2019年濟南市就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的籌建,2020年3月6日,濟南市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隨后,濟南市便穩步推進建立部門協作工作機制,充分調動部門、地方、行業的力量,積極組建國家級、省級、市級三個層面的專業支撐機構,提升應對工作技術支撐能力,開展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研究工作,并相繼完成了濟南市2016年、2018年溫室氣體清單報告和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實施方案研究,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及“十四五”規劃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在“雙碳”發展戰略下,加快產業轉型,發展清潔能源,是落實二氧化碳排放的重中之重。2020年12月,萊蕪高新區最后4臺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煙道和煙囪全部完成切割工作,這標志著濟南市已全面完成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間,濟南市累計完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2810個,總投資達1992億元。截止到2021年底,濟南市已經在高新區、萊蕪區、濟陽區、平陰縣、商河縣、天橋區、長清區、章丘區等建成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6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5個,沼氣發電項目2個。僅2021年1- 9月份發電總量達11.12億度,占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2%。一個個企業在創新的催動下,展現出了驚人能量,提升了濟南經濟綠色發展能力。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濟南市實施雙碳戰略行動較為密集的一年。1月20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北方中心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在濟南共建“北方中心”。7月16日,伴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在濟南正式啟動,這為濟南綠色低碳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了嶄新動力。
2021年12月10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周蓬在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力植樹造林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實現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2%,提前完成山東省下達濟南市“十三五”下降20.5%的目標任務,基本扭轉了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為實現“十四五”碳強度約束性目標和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021年12月3日,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濟南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其中多次提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同時,在前不久中共濟南市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設全國“碳中和”現代綠色智慧城區。
建設綠色城市,起步區擁有良好的“綠色”基礎。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黃河穿城而過,再加之節水典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競賽最高獎、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加持,綠色成為起步區建設的“底色”。基于良好的綠色基礎,起步區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納入發展規劃,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開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區建設。
2020年10月,在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現場,濟南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簽約,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共建山東氫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這為濟南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支撐。在濟南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還提到,濟南市將依托山東氫谷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的產業化優勢,建設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后將打造黃河流域最大的氫能綜合應用示范區。
此外,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優先開發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實施地熱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和氫能源制儲運加示范工程,推進新能源在綠色電力、綠色熱力、綠色建筑等領域的廣泛使用。同時,嚴格產業準入政策,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產業應用示范基地。并在運營方面,完善數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統,搭建碳評估與交易平臺。
“綠色”已經不僅僅體現在產業方面,在起步區,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等已經形成一種新的引領風尚,引導起步區逐步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其實,充滿“綠色”發展基因的不僅僅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力諾集團低碳工業園區、銀豐山莊低碳社區、石崮寨低碳景區和濟南回民中學低碳校園4個不同類型的低碳社區,是濟南市低碳社區首批試點建設項目,這在全省尚屬首創。
對于“雙碳”工作,濟南市緊緊扭住降碳牛鼻子,不斷深化減碳步伐,廣泛開展綠色低碳宣傳,以碳排放強度約束性指標推動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碳減排,以市場手段促進控排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節能減排。下一步,濟南市將積極申報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成為國家試點示范,同時推進近零碳排放、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通過試點建設,逐步將低碳理念融入到濟南規劃、建設、管理和居民生活之中。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Jinan has insisted on green, low-carbon development, promoted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carbon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ostering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 energy and increasing tree planting. And thus the city reduc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by 32 percent, accomplishing the work requirement of the province of cutting carbon emissions by 20.5 percent ahead of schedule. It has basically stopped the relentless rise of carbon dioxid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eet its targets of lowering the intensity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reaching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Jinan’s next work is to vigorously apply to become a national pilot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 a demonstration city in which its carbon emissions approach zero and achieves carbon neutrality. This process will help boost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integra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to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lifestyle in th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