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
2021年,“碳中和”毫無疑問是汽車行業熱詞。“雙碳”目標下,綠色引領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航標,汽車行業減碳、脫碳大勢所趨。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21年,盡管受到全球芯片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車市遭遇“寒冬”,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依然在刷新歷史紀錄。2021年前11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6年穩居全球第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北京、濟南等11個城市納入此次試點范圍。《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提出,到2022年建成濟南、青島等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
至此,正在建設工業強市、強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濟南,樹立了更清晰的奮斗目標:布局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碳中和”征程開啟后,濟南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面發力,與相關領域頭部企業開展了積極對接合作,并出臺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
濟南市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半導體等領域開展了全方位合作。2021年8月,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各項合作順利推進。8月底,比亞迪在濟南成立新能源電池公司和半導體公司。隨后的9月23日,比亞迪又成立了濟南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12月22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動力電池二期項目簽約。
近日,山東首個8英寸高功率芯片生產項目完成全線設備調試,在濟南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順利通線。該項目實現了完全國產化,補齊了芯片產業應用領域一塊重要短板,緩解缺芯造成的新能源汽車產能不足問題。新能源汽車即將用上“濟南芯”,這一消息,讓久旱逢甘霖的汽車業界興奮不已。
除牽手比亞迪外,近年來,濟南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持續落子。
2020年10月18日,濟南市政府與吉利科技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吉利智慧充/換電站運營及城市出行項目、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項目建設。截至2021年5月,濟南市吉利科技換電站建設項目累計建設換電站20座,輻射整個濟南區域,形成骨干服務網絡,已形成可服務于不低于4000輛運營車輛的換電服務體系。
2021年11月,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投產暨首臺車輛下線儀式舉行,標志著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正式投產。
再加上已在濟南布局的北汽、蔚來等,一條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在濟南加速延伸……
不限行、停車半價、個人購買補貼3000元……種種優惠政策的出臺,也讓許多消費者將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車。
2021年6月,濟南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若干政策》,提出了推廣新能源車消費、重點領域新能源車推廣、差異化交通管理、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網絡、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5個方面的20條措施,構建了從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加快推廣應用的政策體系。如在新能源汽車消費方面,對個人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給予3000元充電費用補貼,高層次人才購買純電動汽車給予2萬元人才綜合獎勵;在實行差異化交通管理方面,通過路權及停車收費管理等措施,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包括新能源汽車不受有關機動車分時段、分車型禁行限制,不受尾號限行限制,純電動汽車停車享受5折優惠等。

通過以上政策措施,濟南的新能源車推廣數量不斷提升,2021年7- 11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9509輛,同比增長了238.4%;至11月底已突破4.5萬輛,占比超過1.5%。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極大促進了充電樁的利用,濟南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由2019年的2%提升至目前的8%,增強了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的營利能力,激勵了運營企業的投資熱情,實現了車樁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2021年12月31日,四部委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顯示,為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良好發展勢頭,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市場銷售趨勢以及企業平穩過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盡管面臨著補貼的退坡,但汽車業內普遍認為,補貼退坡不會改變增長大趨勢。專家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一步爆發式增長。
不斷下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為充電樁匹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要讓新能源汽車“飛入尋常百姓家”,加快新能源車充電樁這一“新基建”的建設,提升充電便捷度是吸引車主“嘗新”的不二法寶。
濟南市明確規定:2020年10月1日之后竣工驗收的新建住宅小區需100%將充電基礎設施供電線路敷設至停車位,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包括預埋電力管線和預留電力容量),并按照不低于停車位10%的比例配建充電設施,建設情況納入驗收范圍。據了解,濟南市已有64個新建住宅小區項目通過驗收,共配建充電樁5800余個。
針對既有小區停車位少、電力容量不足、物業阻撓等問題,濟南采取多種模式推進充電樁進小區,解決居民充電之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充電服務示范居民小區建設,濟南在老舊小區周邊統籌建設充電站,為無固定車位的新能源車主提供充電服務,目前已建設充電服務示范居民小區26個。
同時,濟南采取統建統營的模式,由充電基礎設施運營企業聯合物業服務企業在小區停車位統籌建設充電樁,統一建設、統一運營,有效解決了個人報建復雜、充電樁設施維護管理缺失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目前已在10余個小區采取試點模式建設。
濟南充電樁建設已開啟“競速”模式。從數據來看,2019年底濟南的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僅3000余個,經政策推動及各方努力后,截至2021年底各類充換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已超過3萬個。在濟南,新能源汽車充電不再是難題。
生產、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發力,賦予了濟南市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應用的良好環境,全力推動濟南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綠色、清潔、低碳的城市交通體系。
Carbon neutrality has been the new most popular buzz word in the auto industry through 2021. As China put forward its dual carbon goals - peak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 green development is a beacon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The industry sees a general trend towards powering a low carbon, zero emissions future.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patched a notice on launching the pilot work of electricity allocation model for power exchang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Eleven cities including Beijing and Jinan are listed in the pilot program. A batch of industrial cluster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due to be built as of 2022,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Shandong Provi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2018-2028). Given the opportunity, Jinan which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strong industrial strength and advancing the transition from old to new growth drivers has brought up a whole-industry-chain approach for new energy vehicle.
While China exploring ways of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Jinan is fully devoted to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The city has developed a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industry leading companies, brought up the Policies on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facilitated continuous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car parc. It has boosted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pushed forward with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uniform standard, and thus spurring sustainable progress for the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