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俊
(國能大渡河枕頭壩發電有限公司,四川 樂山 614000)
枕頭壩電站裝設4臺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為180 MW,型號ZZ-LH-875,額定水頭29.5 m,最大水頭36.49 m,最小水頭17.98 m。電站以500 kV電壓等級接入電力系統。發電機電壓側采用聯合單元接線,500 kV側采用四角形接線,出線兩回,一回線路輸送至深溪溝電站,另一回為備用線路。電站按“遠方集控,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設計。
2020 年03月10日4號機組B修過程中發現,尾水錐管(Q235B)與湊合S(04Cr13Ni5Mo)的焊接焊縫存在較多的開裂(開裂部位見圖1所示),計 6 處,其中最長2 m,最短0.8 m,開裂口最大10 mm,總計8.1 m。
對本條焊縫進行了整體的超聲波 UT 探傷(見圖2所示),發現整條焊縫存在大量的缺陷,決定整條焊縫進行處理。利用碳弧氣刨對焊縫進行清理、解剖,發現母材與焊縫金屬邊界有大量的未熔合區且有混凝土滲入,焊縫流道表面熔敷金屬厚度最小處僅3 mm。

圖1 開裂部位

圖2 探傷圖
安裝現場焊接管理分析:產品焊接的質量保證貫穿于設計、制造的全過程,按照本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對產品進行全面質量控制。
焊接產品保證的一般原則見表1所示。
利用骨刺圖進行分析見圖3所示。

圖3 骨刺圖

表1 產品保證的原則
(1)上述接頭形式是按照設計要求設置湊合段設計的,見圖4所示。

圖4 現場焊接接頭結構圖
(2)現場焊縫有3條(即①②③),②或③焊縫強度計算焊喉有效厚度為7 mm(焊腳高10 mm),與坡口深度14 mm相加,強度計算厚度為21 mm,大于t=16 mm 母材厚度。
(3)通過對母體的材料分析后(見表2),選擇焊接材料為奧氏體不銹鋼 。

表2 材料分析
奧氏體不銹鋼焊接材料的抗拉強度也大于母材Q235B,通過上述的分析:焊接接頭設計強度可以滿足使用要求。
(4)可能產生缺欠的原因分析:
1)根據碳弧氣刨過程中有混凝土滲入現象可以認為襯墊板(件33)未參與安裝,或②③焊縫有漏焊。
2)未熔合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操作不當造成的,例如:焊接電流與焊接速度不匹配、焊條與坡口角度不合適、焊條型號與工藝不符、工藝錯誤等。
3)現場在此條焊縫安裝焊接時,質量控制失控,出現大量的未熔合和漏焊進而導致強度嚴重不足,在機組運行產生微弱的應力及殘余應力相互作用下開裂。該焊縫在安裝焊接后進行過探傷和煤油滲漏檢查查證。
焊接環境的要求:焊接環境出現下列情況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無防護措施應立即停止焊接工作。風速:SMAW>2 m/s,GMAW>8 m/s;相對濕度>90%;環境溫度低于 5℃。
焊接方法:采用熔化極CO2氣體保護焊 GMAW或手工焊條電弧焊 SMAW。
缺陷去除:
首先進行 UT 檢查,確定并標識缺陷位置、長度、深度。根據 UT 探傷標識采用碳弧氣刨去除,深度超過缺陷深度3 mm。 碳弧氣刨參數:碳棒直徑Φ10 mm,壓縮空氣壓力0.4~0.8 MPa,氣體流量0.8~1.7 m3/min,刨 削 速 度0.5~1.2 m/min,電 弧長度1~2 mm,電流350~500 A,碳棒與工件 傾角20°~45°。氣刨槽口要求從距離開裂終點30~50 mm向開裂方向刨,形狀適于2G焊接(上角約 35°,下角10°,兩端 20°,根部有R≥10 mm)。
要求分段刨削處理,每段長度≤1 000 mm,一段焊接完后再刨另外位置。 操作時應先通風后引弧,以防止在引弧時產生夾碳現象。引弧后,氣刨速度應緩慢待金屬充分加熱熔化后,再以正常速度進行氣刨。氣刨結束后應先熄弧后關氣。 碳棒伸出長度80~100 mm,燒損30~40 mm 時,應調整長度。工作量計算,碳弧氣刨:速度500~1 200 mm/min,每層刨削深度4~5 mm,寬度=碳棒直徑+2~4 mm; 焊接:SMAW-0.8 kg/h,GMAW-1.5 kg/h。焊條在烘箱中按300~350℃的烘干溫度 經1~2 h烘干后放入焊條保溫筒(控溫100~150℃)內保溫,隨用隨?。ㄈ绻嫦錀l件不具備,允許采用其他方法進行烘烤以去除藥皮水分),焊條在保溫桶內,在焊接現場要求通電保溫。其中注意事項如焊條受潮嚴重,可加長烘干時間或提高溫度至 350℃;保溫桶內焊條量不超過一天的使用量,不得使用隔天的焊條;焊條烘干次數不得超過2次,藥皮無脫落或明顯的裂紋;其他的推薦方式可有木炭、微波爐、烤槍等對焊條烘干。
焊接:焊接極性采用直流反接DCEP(工件接負極,電極接正極),焊接的參數(見表3);焊道寬度SMAW≤10 mm、GMAW≤15 mm,連續焊接焊道長度≤300 mm,必須采用薄焊道進行焊接(≤6 mm),焊接時要根據要求的焊接厚度量適時調整焊接。

表3 焊接參數
GMAW:保護氣體 CO2,干長15~20 mm,氣體流量18~20 L/min。
SMAW:采用短弧焊接,電弧長度2~4 mm。
層/道間溫度≤150 ℃;每連續焊接不超過 3 道時,必須采用風鏟錘擊消應,但要求每層必須錘擊;錘擊部位,焊縫金屬和周邊(周邊為熔合區+粗晶區),重點錘擊壓道、起始焊道的搭接部位。第1層不錘擊,主要是冷作會損壞焊縫金屬,產生根部裂紋;最后 1 層也不錘擊,以免影響焊縫的表面質量;錘擊應保持均勻、適度,扁錘頭圓角1.0~1.5 mm,錘擊深度0.5~1.0 mm,風壓0.4~0.8 MPa;圓錘頭最佳尺寸S=Φ 8 mm;錘擊時機為焊道在 100~150 ℃時。
控制焊道成形系數=寬度/厚度=1.3~2.0,以防止熱裂紋; 焊補前,烤槍去除水分后馬上補焊,充分利用其烘干溫度,尤其在S135側;嚴禁在補焊區域外的區域引弧和息弧,起弧要回弧填滿弧坑,收弧時要求采用緩慢停頓收弧或回弧以填滿弧坑防止產生弧坑裂紋;對于面域狀缺欠采用跳/段焊接方式處理,連續焊接焊道長度不得超過300 mm,超過時采用分段退焊法焊接;焊接后隨型打磨和拋光,焊縫余高0~1.5 mm;焊道間嚴格清理,尤其是焊道側面的形狀不良可能會道間缺陷,必須修磨處理;焊前將坡口內打磨漏出金屬光澤。打磨后 PT 檢查無裂紋。
點狀缺欠隨型修磨;焊完后24 h,PT 檢查焊縫表面,焊縫和HAZ表面不得有裂紋、氣孔等缺陷;如有條件可進行UT檢查,檢查有效深度13 mm。
過程質量控制要點 :
(1)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的各項要求執行;
(2)缺欠打磨去除后PT檢查,確認無裂紋;
(3)嚴格進行道間清理防止壓道缺陷;
(4)道間風鏟振動消應力必須徹底和及時;
(5)認真對待弧坑裂紋的嚴重性和預防措施;
(6)烤槍進行水分的去除;
(7)嚴格進行焊條水分的去除工作;
(8)缺欠修復的斷、跳方式嚴格執行,以防止應力過大;
(9)短焊道焊接以減小焊接應力;
(10)嚴格隨型修磨和測量,型線和波浪度按較小值;
(11)合理的PT探傷時機,以便有效地發現延遲裂紋。
結合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尾水錐管與湊合S段的焊接焊縫存在焊縫開裂現象,存在較復雜的原因,在后續檢修期重點關注。2021年4號機組檢修全面進行UT(采用橫波和縱波聯合)檢查,機組有效熔覆金屬深度達到13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