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倩倩,魏 偉,2,田 慧,劉策漩
(1.吉首大學 張家界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2.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自2014年國家旅游局確立“智慧旅游年”以來,我國旅游業對于旅游智慧化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全國各大景點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建設,本研究借鑒九寨溝風景區、黃山風景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等智慧化水平較高的景區智慧化建設模式,提出適用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智慧化內部交通系統。
旅游內部交通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游客滿意度的重要指標。在旺季,客流對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內部交通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特別是不能及時預測客流量,造成的擁堵現象極大地制約了景區的發展。因此,通過運用科學技術改良景區內部交通系統,首先,可以緩解甚至消除景區的擁堵現象,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其次,通過獨特的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旅游企業在內部交通方面的收益,促使景區實現長足發展。再次,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作為國內外知名的山岳型景區,理應緊跟旅游業發展的脈絡,帶動同類型景區的改革,在新時代尋求新的發展。
本研究在分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部交通現狀時,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法,發放關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部交通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采取非概率抽樣中的方便抽樣,發放形式為網絡發放,對曾經游覽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人員(如當地導游、游客等)進行問卷發放,發放時間主要集中在2020年4月28日至2020年5月1日。問卷共計31題,有效回收106份,有效率100%,符合要求。
對于問卷數據信息處理、分析可得,在景區交通上,對景區游步道滿意度達81.13%,對十里畫廊小火車滿意度達63.36%,天子山索道的滿意度達79.24%,對楊家界索道滿意度達78.3%,對黃石寨索道滿意度達75.47%。其中集中反映的問題為:旺季時,旅游交通供給與需求不平衡,排隊時間過長,時常出現游客滯留袁家界景區的情況,以及游客在部分景區過度集中游覽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旅游體驗的質量;十里畫廊小火車的體驗度一般,其自動播放的講解音頻并未完全做到游客和各景點一一對應;百龍天梯只簡單使游客發生了空間位移,過度擁擠使大部分游客并不能欣賞到風景;景區之間換乘的標志不夠清晰,容易導致游客浪費過多時間甚至迷路。
張家界旅游行業已經逐漸進入到成熟階段,人們的旅游經驗日益豐富,越來越傾向個性化的旅游模式,對于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要求不斷提高,并且逐漸發展為“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散客旅游的日益普遍推動著旅游行業的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通過問卷分析可知,影響游客出行的因素中75.4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景區服務,81.13%選擇了自然風光,63.21%選擇了交通,其他影響因素為景區周圍配套服務設施。針對影響游客景區內部交通選擇的因素中,有80.19%的被調查者選擇其方便程度、71.7%選擇安全、64.15%選擇價格、41.51%選擇節約的時間成本,33.02%選擇天氣。
1.網絡平臺建設背景
常見的智慧旅游平臺有微信公眾號、網站、手機軟件等。其中介紹有關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有名為“張家界核心景區武陵源”“張家界旅游官方公眾號”等的公眾號,主要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對各景點概況及文化作簡要的介紹,路線圖較為簡略、不清晰,景區周邊配套服務設施信息共享的平臺,能夠實現瀏覽、訂購等功能,但是商戶不多,對于景區內部交通的概況主要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各景點也有其自身的公眾號,并沒有實現信息的整合,不能使主要平臺發揮品牌效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官方網站的建設中包含智慧旅游這一欄目,主要包括720°全景、虛擬旅游APP(并未建設完成,暫時不能下載)、景區風景的圖庫等。總之,其智慧旅游平臺的建設中,并沒形成完整的景區內部交通體系。
2.硬件基礎設施
各景區之間由硬化道路連接,各景區內部都有游步道的建設,代步設施較為齊全。有關智慧化建設的有排隊候車長廊配備液晶電視,對景區做一定的介紹,但由于通常情況下周圍過于嘈雜,并沒有起到明顯的效果;景區入口、自費代步工具入口有電子檢票設備;景區內部交通智能化的硬件設施尚不完善。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的主體為政府、企業、旅游者、當地居民和高技術人才;使得政府績效提升、企業利潤增加、游客滿意度提高、當地居民共享系統帶來便利、高技術人才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旅游資源得到保護。
1.可持續發展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一處景區,同時是全人類的自然遺產。對于景區的開發必須在保證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
第一,在保護和開發中尋求平衡。在生態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過程中,應該在保護與開發中尋求平衡,適時、適地、適量地進行資源開發。對于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在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資源保護,深刻認識資源質量的重要性。
第二,保護為主,開發為輔。在開發過程中,不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當地政府、本地居民、游客都應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保護是開發和發展的前提,開發是保護的必要體現。
2.兼顧企業利益
系統建設需要大量投資,僅憑政府撥款是不現實的,如獲取企業家投資,還需兼顧其利益。高新技術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結合,勢必吸引更多游客,帶來更多的收益。
3.以人為本
景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及運用高科技開發的智慧內部交通系統,都是以人為主體,服務于人。旅游業是為旅游者服務的,那么智慧旅游也應該是以旅游者為核心,因此,智慧旅游建設的評價體系應該是站在旅游者角度而設立的。智慧旅游內部交通體系旨在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合理、便捷、高效、個性化的旅游服務。
4.以先進技術為支撐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有效地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對于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智慧旅游離不開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支持,它的建設、應用都是通過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完成的。
各部門通過新興技術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使得決策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政府、景區各管理部門、旅游者都能通過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獲取信息。旅游者能借助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獲取更加準確的信息,有利于其制定個性化的旅游路線,高質量完成其旅游活動。
構建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其目的是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合理的出行體驗,并根據游客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分析總結,張家界森林公園智慧旅游內部交通分為五個系統:信息收集處理反饋系統、旅游服務系統、安全保障系統、智能導游系統、人流預測系統。
1.信息收集處理反饋系統
運用GIS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檢測景區內實時的動態變化;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對于游客基本信息、旅游路線、消費水平、不同需求及對于景區滿意度等數據的處理,得出一般性結論,總結規律,不斷地完善景區的服務質量,這無疑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
2.旅游服務系統
第一,通信服務子系統。通過檢測,把景區的路況、人流、安全等信息傳輸到各部門,并及時讓游客知曉,有效協調好游客、代步工具之間的需求與供給關系。
第二,氣象服務子系統。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通過氣象服務子系統,準確預測天氣變化情況,并及時發布路況信息,使游客能享受到及時、準確、溫馨的氣象服務,甚至對于云海等美景的時間進行預測。
3.安全保障系統
對于景區代步工具的運行情況、路況、游步道的路面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在其出現安全隱患時,及時進行預警、反饋;對于游客,可通過安全保障系統進行定位,在事故發生后及時進行處理,減少損失,保障游客安全。
4.智能導游系統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點多且較為分散,對于散客來說不易掌握景區的整體分布,通過智能導游系統,可以自動講解、景區內導航、景點及基礎設施提醒等功能。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不需要真人導游,通過此系統也能實現對于景區各種信息的獲取。此系統的載體可以是電腦、平板、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也可以是景區開發一款智能的移動設備,如耳機、手環等。
5.人流預測系統
可參考黃山智慧旅游的建設,黃山景區建立起一套人流量檢測預測機制,通過人流量分析模型,全面分析天氣、歷史同期、重大活動等因素對每日人流量的影響作用,從而提升了景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可增加對于監控的使用以及鼓勵游客在系統中進行信息分享,達到準確預測的目的。
智慧的內部交通系統要應對的是加強游客掌握景區基本信息的能力、提升游玩順暢程度和安全性,是應對游客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的新方法,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旅游交通服務體系,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服務于游客。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需要實現的目標主要有:
未出發之前,可以通過自身需求、消費水平、年齡、職業、性別等,進行個性化路線規劃,游客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選擇起點、途徑景點、所需搭乘的交通工具、所需時間、終點等。可以精準到以分計時,使游客能較好地把握行程,并能在景區內實現自動導航。
第一,可設置自動提醒,如途經知名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時,可自動進行介紹,并對景區沿途自然風光及人文積淀進行闡釋,通過網絡的方式,實現旅游的教育功能。途經餐廳、商店、洗手間等地時,可做溫馨提醒。
第二,可查詢旅游目的地的天氣情況,提出適宜的路線安排,并做溫馨提示。
第三,智能旅游內部交通系統可提供景區周圍的餐飲、住宿、娛樂、車站、銀行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價格、位置、功能、優惠活動等信息,游客能實現信息查詢、預定、支付等功能。
第四,通過人流的移動情況以及景區內各站點的監控情況,可實時播報各站點、各景區的人數情況、排隊時長、擁堵程度;也可開啟游客自主分享平臺,共享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流。
第五,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應該跟相關安全保障部門取得實時的聯系,做到對于一些災害進行監測,并在安全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處理。做到精準定位到每一個人,避免游客的滯留,減少安全隱患,保證游客安全。
第六,形成景區與外部市場合作形式,為增加游客積極性,可在景區內知名景點進行定位打卡或拍照打卡,可獲得商鋪獎勵,拉動經濟增長,提高景區游客參與度。
第七,通過MR技術,使游客在瀏覽各景區時,能知曉其中來源、名字,甚至發展過程。例如,在十里畫廊小火車上配備MR眼鏡,解決講解和景觀不能匹配的問題,實現自助導游的旅游體驗。
第八,加強旅游信息輸出的硬件設施建設,如LED屏,可在景區重要站點建設LED屏,滾動播報景區實時的人流、氣溫、排隊時長等信息。
在以“智慧旅游”為主題的全國旅游景區建設浪潮下,張家界旅游行業也在不斷發展。作為張家界標志性景點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了增強其競爭實力和響應國家號召,應當積極建設“智慧景區”。從游客對于內部交通的需求出發,結合尖端新興技術,在明確建設目標、原則的前提下,制定了信息收集處理反饋系統、旅游服務系統、安全保障系統、智能導游系統和人流預測系統五個結構為主體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在具體建設過程中,首先應明確政府的主導地位,抓住“智慧旅游”發展的大勢,發揮景區在競爭中的優勢,同時注重高技術人才的培養。以平臺開發為主要途徑,服務于政府、游客、景區管理者等利益相關者。智慧旅游發展是我國旅游業轉型升級、向現代化旅游業邁進的強大動力,但是發展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智慧旅游內部交通系統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智慧旅游是涉及面廣且復雜的工程建設,從理論、結構,再到實施,都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