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犇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在我國會計制度全面改革的過程中,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比如,會計要素發生了巨大變化。通常情況下,組成會計要素的內容較多,但主要分為預算會計要素、財務會計要素兩個方面,其中,預算會計要素的覆蓋面較小,主要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算三個方面,而財務會計主要涉及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方面;會計核算原則發生了巨大改變,在制定《政府會計制度》的過程中,嚴格按照預算會計以及財務會計雙管齊下的錄入與核算要求執行,在對高校各個部門預算管理現金收支職能與義務進行核算、管理的過程中,通常會以預算會計方式為主,同樣也要利用財務會計進行核算,針對其他業務,只需要針對相關職能與義務進行財務核算即可;會計核算基礎發生了較大變化,實時收入與實施支出的基本核算原則成為預算會計必須遵循的原則,而權責發生制的基礎核算原則成為財務會計必須遵循的原則。因此,為了確保政府部門制定的各項財政改革措施能夠得到有效落實,高校應該對會計核算工作的改革情況給予高度重視,以《政府會計制度》為背景,對常見業務的會計核算變化進行逐一分析。
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相比《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的固定資產業務核算工作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背景下,固定資產核算業務遵循收付實現制原則,在獲得固定資產的同時,計入支出,并同步增加非流動資產資金。
在《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高校在開展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資產核算業務權責發生制的相關要求與原則執行,在獲得固定資產的同時,借助計提折舊的方式,將相關費用進行分期攤銷,并劃分到當期對應費用中;而收付實現制則是高校在開展預算會計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的原則與要,具體費用直接納入對應業務支出中。
在全面落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過程中,針對財務會計獲得的固定資產進行處理時,以借貸為主。對高校預算會計固定資產獲得進行處理時,以固定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基金的借貸為主。
在《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對高校財務會計固定資產獲得進行處理時,以借貸為主。對高校預算會計固定資產獲得進行處理時,以行政支出相關科目以及資金結算和存儲、財政撥款預算收入的借貸為主。
在《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對高校財務會計固定資產集體折舊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以非流動資產資金和累計折舊的借貸形式為主,以開展各項教育工作涉及的費用、開展各項管理工作涉及的費用、開展各項經活動涉及的費用、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費用進行借貸。
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相關內容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知道,明確規定行政事業單位的基礎建設投資應該嚴格遵循對應標準進行統一會計核算,改變傳統單獨建賬的方式。但為了確保項目資料具有較高完整性,仍然要根據具體項目進行單獨核算;《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則要求基礎建設業務應該單獨建賬,并且將相關賬目通過在建工程科目,在每個月末并入事業大賬中。
財務會計:以預付賬款、預付工程款、財政補助收入等相關科目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行政支出、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為主進行借貸。
財務會計:以在建工程、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工程物資等相關科目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行政支出、事業支出、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為主進行借貸。
財務會計:以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無。
對于高校科研項目的間接經費而言,主要是指在開展各項科研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費用,這些費用無法以直接費用列出的間接成本管理費用、績效支出等分支狀態呈現。通常情況下,高校科研間接成本主要包括:在開展科研項目過程中各項儀器設備和房屋的折舊成本,水、電、氣、暖的消耗成本等。對于績效支出而言,主要是指為了使高校科研人員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
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明確高校應該在制定事業基具體范疇的過程中,將與科研項目有關的間接經費納入其中,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應該由高校進行統一的預算安排。
在《政府會計制度》中,明確指出,要求科研項目的間接經費應該以“高校管理費用”“管理預提費用”為平臺落實各項核算工作,從而為高校靈活使用間接費用提供便利。
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規范中,高校個部門在對科研活動相關經費進行計提的過程中,以科研事業支出、事業基金、項目間接費、項目管理費為主進行借貸。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統一的預算安排。
高校計提科研間接費時,財務會計以單位管理費用、具體費用、項目間接費用、項目管理費用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非財務撥款結算的項目間接費用、項目管理費用、項目管理費用為主進行借貸[1]。
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相關政策內容展開的系統分析可以知道,高校使用與科研、研學工作有關的經費時,需要由統一預算進行安排。
在《政府會計制度》中,高校使用科研間接經費時,財務會計以預算費用、銀行存款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事業支出、資金結存為主進行借貸[2]。
根據對《政府會計制度》相關內容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發現,在每一年的到年底,以高校為主的事業單位必須對不必上繳的各種應收賬款進行逐一回收以及檢查,不僅要對這些賬款的可回收性進行分析,而且還要對可能產生的壞賬以及這些壞賬可能產生的損失進行預計,事業單位多元化業務發展需求高度契合[3]。
目前,由于高校綜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應的應收賬款額度不斷增加,呈現出明顯的提升態勢,此外,高校投入到各項工作、活動中的成本難以降低,監控體質存在的漏洞較為明顯,導致對應的應收賬款追蹤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導致高校應收賬款存在的損失較大,對高校資金的正常周轉產生了嚴重影響,包含了大量壞賬風險。因此,高校應該最大程度降低應收賬款對資金周轉產生的影響,消除壞賬風險的發生概率[4]。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落實“營改增”稅務改革措施,《政府會計制度》為了能夠與財政稅收改革內容相適應,應該對各項涉稅業務進行核算。在此過程中,應該將房產稅、車船稅等繳稅類型劃分到“其他應繳稅費金額”中,進行綜合計算[5]。
在《政府會計制度》背景下,高校在對增值稅業務進行處理時,財務會計以業務活動費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應交增值稅以及銀行存款等相關科目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事業支出、資金結存等相關科目為主進行借貸[6]。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對其他稅種業務進行處理時,財務會計以業務活動費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應繳稅金、銀行存款等相關科目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事業支出、資金結存等相關科目進行借貸[7]。
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下,高校對企業所得稅業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當發生企業所得稅業務時,以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應繳稅費為主進行借貸。在實際繳納時,以應繳稅費、銀行存款為主進行借貸。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對企業所得稅業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當發生企業所得稅業務時,財務會計以所得稅費用、其他應繳稅費為主進行借貸。在實際繳納時,財務會計以其他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以非財政撥款結余、資金結存為主進行借貸[8]。
在《政府會計制度》中涉及的收入科目具有多元化特征,財務會計的出現,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原有其他收入的下屬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捐贈收入、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等一系列二級科目提升為一級科目,不僅使各項收入的內容具有較高清晰性,而且在對各項收入設置明細科目的過程中,還能按照不同用途、不同種類、不同單位進行合理劃分。
應該按照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其他收入來源部門進行填報說明,包括同級財政部門、本部門的內部單位、本部門以外的政府部門等。因此,在對項目和科目進行設置的過程中,必須對報表編制的各項要求進行綜合考慮[9]。
高校在開展科研活動以及科研輔助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對從非同級政府財政部門處獲得的經費撥款進行核算,設置“事業單位收入—科研事業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明細,并嚴格執行,建立縱向科研收入會計處理體系。
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下,高校科研事業收入會計處理方式以銀行存款、科研事業收入為主進行貸款。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科研事業收入財務會計處理方式以銀行存款、科研事業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的處理方式以資金結存、科研事業預算收入為主進行借貸[10]。
將“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科目納入《政府會計制度》中,能夠對高校從非同級政府財政部門獲得的經費撥款進行核算,核算內容包括:高校從同級政府其他部門獲得的橫向轉撥財政款、高校從上級或下級政府財政部門獲得的經費撥款。
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下,高校對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進行會計處理時以銀行存款、非同級財政撥款為主進行借貸。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對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進行財務會計處理時以銀行存款、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為主進行借貸,預算會計處理以貨幣資金、非同級財政撥款預算收入為主進行借貸[11]。
在我國財政部制定并發布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中,相關通知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高校不再按照原有《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相關內容執行。該通知能夠充分滿足《政府會計準則》的具體要求,對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核算內容、會計報表的設置要求進行了明確。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的科學制定,能夠使高校對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的各項需求充分適應,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具有的規范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會計改革目標的有效途徑。因此,高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多元化角度入手,借助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對各項財務核算工作進行對比分析,明確掌握改革重點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業務管理水平,實現健康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