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卓發表講話
12月6日,以“工程技術促進可持續創新”為主題的第九屆中俄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天津和俄羅斯莫斯科三地連線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視頻致辭,俄羅斯科學工程協會聯合會第一書記德魯卡連科·謝爾蓋·彼得羅維奇線上致辭。論壇由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主持。
張玉卓表示,習近平主席強調,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動共同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中俄工程技術論壇是中俄互鑒之橋、合作之橋、友誼之橋,希望在此平臺上匯聚更多的兩國科學精英,鏈接雙方高校院所、科技企業和創新項目,以科學交流、技術創新、場景展示等方式,加速促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合作,助力天津產業振興,促進中俄科技經濟融合發展。
張玉卓提出3點建議:一是深化工程技術交流合作。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等全球性問題,在互學互鑒中解決新難題、應對新挑戰,為解決全球性重大問題提供更多工程技術答案。二是構建開源開放共享平臺。以知識的多元化、無障礙傳播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實現工程技術知識與理念的傳播普及。三是推動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促進中俄工程界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推動世界工程技術進步與創新。
主論壇上,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任主席龔克,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劉昌勝、吳宜燦,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斯捷潘·尼古拉耶維奇·卡爾米科夫、尤利婭·戈爾布諾娃、阿列克謝·阿特維耶維奇·里帕諾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及俄羅斯工程科學院院士米哈伊爾·米哈伊洛夫,7位中俄院士圍繞新冠病毒研究進展、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專題作主旨報告。
莫斯科大學科技園、北京國際交流協會、天津(濱海)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南開大學科技園、天津大學科技園、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發起成立了中國(天津)-俄羅斯科技創新創業協作網絡。這個網絡將秉承資源互通、技術互補,促進創新、推動創業的理念,積極吸收中俄雙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和科技中介組織等參加,致力于加強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交流和科技型企業培育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協、俄羅斯科學工程協會聯合會主辦,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天津市科協等單位承辦,十余家國際學會、全國學會、創新基地等作為支持機構,光明網、央視網作為媒體支持機構直播了論壇,點擊觀看量達到516.3萬人次。論壇期間還舉辦了中俄工程能力建設圓桌會、人工智能創新平行論壇、核醫學創新平行論壇、項目路演暨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
中俄工程技術論壇自2014年開始舉辦,迄今已連續舉辦9屆。論壇旨在搭建中俄學術、技術和產業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推動兩國在相關工程技術領域的廣泛深入交流。論壇圍繞造船、航空、機器人、信息安全等領域,對加強中俄兩國工程技術多領域、多層次合作,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助力“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和地方科技經濟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