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是足以載入湄公河史冊的一天。十年前的12月10日,湄公河上汽笛長鳴,原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聯合老撾國防部人民軍波喬省、南塔省軍區邊防部隊,緬甸內政部水警局萬崩水警分局,泰國警察總署第五警區組成四國聯合執法力量,吹響了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護航湄公河的號角,正式啟動了首次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勤務,之前因“10·5”慘案已中斷兩個多月的湄公河國際航道,恢復通航。
2021年12月10日,站在第二個十年新征程的起點上,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繼續肩負“湄公河衛士”的使命前行。
十年來,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隊伍,開展電話聯系4200次,函件往來800余次,召開雙邊例會220次,年度會議18次,信息交流104次,文體交流53次,參觀互訪20余次,中老、中緬4艘船艇達成友好共建,開展警務實戰、查緝技能、語言文化、船艇實操、正規化建設等各類警務培訓18期(次)200余人次;促進了沿岸各國人民往來和文化交流,搭建起地區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有效鞏固和深化了執法合作基礎,凝聚了合作共識,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地區安全之路,創造了國際執法合作的成功典范。
四國守望相助 共護大河平安
湄公河十年安瀾的背后是一群不分國籍、團結協作,以赤誠之心“負重前行”的人。在一批批“湄公河衛士”的努力下,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機制不斷取得創新發展。
時任泰國駐昆明總領事館警務處參贊高力鵬作為聯合巡邏執法工作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每月送聯合巡邏執法編隊起航是他三年來從未缺席的一項工作。隨著一聲鳴笛,聯合巡邏執法編隊緩緩駛離碼頭,高力鵬用自己的手機記錄下了這一切。即將離任,下次再看到聯合巡邏執法編隊,也許是在泰國清盛港了。談及四國聯巡,高力鵬說:“自四國聯合巡邏執法啟動以來,我們開展了禁毒、打擊偷渡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合作。此外,對于各類跨國犯罪,中老緬泰四國也一直在開展合作。中方向泰老緬三國提供了大力支持,尤其是2020年云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還向泰國警察提供了教育資金,支持泰國警員學習中文,這除了提高大家交流和理解文化的能力外,還可以加強兩國之間的友誼,我謹在此向中國表示由衷的感謝! ”
談及中老緬泰聯合巡邏執法的意義,原老撾人民軍波喬省軍區司令員維東說:“四國聯合巡邏執法為來往商船和沿岸民眾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湄公河上的搶劫犯罪情況現在也沒有了,我們四國要繼續加強合作。四國聯合巡邏機制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中方對聯巡工作的支持和大力投入。”
原緬甸水警局萬崩水警分局局長苗頓吳說起四國執法部門的合作時動情地說:“我們有著傳統的胞波情誼,在聯合巡邏執法中,無論是對中方還是緬方來說,都值得銘記。緬甸萬崩水警分局積極與中方和老方開展好各項合作,我們在湄公河流域開展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此外,我們雖然對湄公河的稱呼不同,緬方稱之為湄公河,中方叫做瀾滄江,但是我們同飲一江水,就像一家人,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們的合作也是如此。”
回看十年來的112次巡航,看似相似的112次啟航、凱旋,都一步步推動著更加緊密的合作與創新。第三次巡航,緬方和泰方指揮官登乘中方執法艇參與巡航;第四次巡航,老緬泰三方派員參加,泰方為巡航編隊補給油料,中方首次登乘緬方執法艇開展交流。2013年5月第十次聯巡后,四國已固定每月開展一次聯合巡邏執法,形成了機制化、常態化。老撾,授命湄公河沿岸邊防部隊承擔聯合巡邏執法任務;緬甸,在萬崩專門成立水警部隊;泰國,在清盛港成立預防打擊湄公河流域違法犯罪指揮中心。2012年、2015年,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駐老撾孟莫、班相果聯絡點相繼建成使用。
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成為了沿岸執法合作的推動者和見證者。云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黨委委員李杰成認為:“通過這些合作交流,進一步凝聚了四國執法部門的共識,密切了關系,深化了友誼,提升了執法合作水平,走出了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地區安全之路。”
每一次危難,四國風雨同舟。
每一次攻堅克難,四國攜手同行。
臨危受命 火速集結
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中國青海唐古拉山脈,全長4900余公里,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國后注入南海,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和沿岸各國友好往來的黃金水道。
然而,在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啟動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安全局勢長期處于高危狀態,劫持商船、偷渡、毒品販運、槍支販賣、人口拐賣、綁架勒索、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頻發,給瀾湄流域各國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危害。特別是2011年湄公河“10·5”慘案的發生,完全暴露出湄公河流域形勢的復雜和嚴峻。“10·5”慘案發生后,湄公河航道一度陷入“陰霾”籠罩之中,昔日繁忙的湄公河航運頓時中斷,流域各國經貿發展蕭條,數十家船企停工破產、數百艘商船閑置碼頭、數千名工人失業待工、數萬百姓恐慌不安,人們“談河色變”。
在“10·5”慘案發生后的第25天,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中老緬泰四國聯合發表《中老緬泰關于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的聯合聲明》。四國攜手宣布:切實履行維護湄公河流域治安穩定責任,迅速建立四國湄公河流域安全執法合作機制,還沿岸各國人民以和平安寧;第50天,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部長級會議召開,決定自12月中旬起開展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并在中國云南關累港舉行首航儀式。
短短50天,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際執法安全合作機制破繭而出。短短50天,四國患難與共、攥指成拳,創造出一個國際執法合作交流的奇跡。與此同時,中國公安部授命公安部原邊防管理局組建一支水上執法隊伍,與老緬泰三國執法部門共同專門護航湄公河。命令一出,來自全國11個沿海、沿邊公安邊防總隊的200余名官兵從四面八方云集云南西雙版納,爭相履行神圣使命。
2011年12月9日,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聯合指揮部在云南西雙版納關累港揭牌,標志著四國執法安全合作新平臺正式建立。也在當天,原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在西雙版納正式成立。
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讓湄公河從犯罪活動猖獗到重現生機活力,從百姓草木驚心到商貿自由繁榮。中老緬泰在湄公河流域精誠合作,打造了國際執法安全合作交流的成功典范,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讓這條源遠流長的“東方多瑙河”回歸了原本該有的動人風采,也為沿岸各國人民帶來了期盼已久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實現著瀾湄流域各國人民共同的夢想和心愿: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
112次巡航 湄公河恢復昔日繁華
十年間,17225名執法隊員、849艘執法船艇,已經歷了112次四國聯合巡邏執法行動。
每一次巡航都是生死考驗,都歷經艱難險阻。3600多個日夜里,四國攜手同心,砥礪前行。據統計,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隊伍累計開展水陸查緝、分段巡航等各類聯合行動183次,聯合反恐演練5次,在湄公河沿岸及邊境地區破獲毒品案件36173起,繳獲毒品136.93噸,破獲人口販賣案件6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7人,抓獲偷渡人員2659人,遣返“三非”人員4643人。2013年3月1日,湄公河“10·5”慘案主犯糯康、桑康·乍薩、依萊、扎西卡被執行死刑,籠罩在湄公河的魔咒得以驅除。
目前,各國執法艇平均每月江面巡邏25天,江面見警率平均達到80%以上,重點時間節點見警率達到100%,湄公河沿岸港口貨物吞吐量較“10·5”案件前翻了兩番,旅游人數年均增長20%以上,湄公河再未發生一起非法劫持、殺人案件,“母親河”恢復了昔日的繁華。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屬區域間多國共同執法合作機制,無先例可循。十年來,四國始終堅持“親、誠、惠、容”的合作理念,探索建立了互聯互通、參觀見學、友好共建、互幫互建等多形式交流合作和友好往來活動,共同建成實時視頻指揮和應急指揮通聯系統,健全完善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年度總結會、船艇互訪、遇事直連等一系列子機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聯巡執法機制內涵,有效搭建了高層往來、業務交流、實戰演練等多元化合作平臺。
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發展形勢,四國因時而變、隨事而制,以聯合巡邏執法為基礎,在推動聯巡勤務常態化的同時,多措并舉拓展合作領域和模式。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模式已從單一的聯合巡邏執法向聯合掃毒、聯合搜救、信息共享、應急處突、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能力互建、實戰演習、船艇駐訓、分段聯巡、疫情防控等多元化合作模式延伸,同時進一步完善中老緬泰四方遣返引渡、聯合偵查、辦案協作等制度協議,積極推動執法合作向打擊恐怖主義、非法出入境、拐賣人口、網絡犯罪等新的領域拓展,執法能力水平不斷提升,流域管控能力日益強化。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老緬泰四國始終秉持“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抗疫共識,開展抗疫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和拓展國際執法合作成果。
四國充分發揮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指揮部平臺作用,暢通聯系渠道,制定預警、防疫、救治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和預案,通過多邊、雙邊會談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共商防疫措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相互援助防疫物資,開創四國執法艇和執法隊員“零接觸”聯合行動模式,確保了四國執法隊員“零感染”。疫情暴發以來,四國共同開展防疫工作交流,相互援助各類防疫物資,有效助力湄公河沿岸疫情防控,提高湄公河流域疫情防控水平。
十年來,四國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在中國四國聯合指揮部、老撾班相果和孟莫聯絡點、緬甸萬崩水警分局、泰國清盛縣水警局設立報警點,建立報警就近聯處機制,主動利用巡航之機走訪各國航運人員,發放警民聯系卡,公布四國報警求助方式,開展各類救助服務和扶貧幫困活動。截至目前,四國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隊伍共走訪流域群眾上萬人次,向周邊學校村寨群眾援助生產生活物資價值1000余萬元,成功救助遇險商船130艘536人次,為數千艘商船護航,挽回經濟損失近2億元,贏得了各國人民的認同。聯合巡邏執法編隊所到之處,四國軍警敬禮致敬,沿岸各國百姓歡呼雀躍,沿河商船紛紛鳴笛致敬。聯合巡邏執法編隊被稱之為“湄公河上的移動救助站”,執法隊員被沿岸百姓譽為“湄公河保護神”。
英模輩出 互利共贏
中老緬泰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只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的一角,但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十年間,在四國執法安全合作中,共同形成、發揚和傳承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
一代代“湄公河衛士”以十年聯合巡邏執法零差錯、零事故,江面劫持案件零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蔓延形勢下聯巡執法常態化開展和執法隊員零感染,湄公河航道長久安全穩定的優異成績向沿岸的人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自2011年組建至今,中國云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先后被公安部授予集體嘉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榮記集體一等功,所屬53101艇被公安部表彰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并榮記集體一等功,5名同志榮立個人一等功,23名同志榮立個人二等功,200名同志榮立個人三等功;2名同志榮獲聯合國和平勛章、維和警察榮譽勛章,8名同志獲中老緬泰四國部長級領導聯合署名表彰;1個集體、3名同志被老撾國防部授予二級英勇勛章、3個集體、10名同志被授予三級英勇勛章、28名同志被授予老撾人民軍友誼勛章,累計700余人次受到各級表彰。首航勤務的圓滿完成還被媒體評為2011年“全國公安機關十大給力行動”“云南十大法治大事記”“云南對外開放十大亮點”。
新的起點上,聯合巡邏執法迎來了“新裝備時期”。
2021年12月9日15時,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新型執法艇53107艇出現在景哈碼頭,正式交接入列。53107艇是云南省公安廳在綜合中老緬泰四國湄公河聯合執法巡航十年來已列編的甲級巡邏艇、主力型、突擊型執法艇性能基礎上,針對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任務需要和湄公河航道水文特征,自行主導設計、監造的新型執法艇。53107艇入列,標志著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邁入嶄新篇章,將大幅提升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和應急處突能力,為湄公河流域發展提供更加安全、更加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四國聯合巡邏執法還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搭建四國合成作戰指揮體系,建成應對湄公河突發事件的兩棲特戰隊尖刀力量,執法船艇逐步更新換代,水面救生機器人、無人偵察艇等高科技裝備逐步配齊,強化中老緬泰四國警務實戰技能合作交流。
從瀾滄江到湄公河,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承載著為湄公河安全穩定保駕護航的歷史使命,傳達著中國親、誠、惠、容的睦鄰理念,滿載著流域各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愿景。未來,中老緬泰四國將進一步深化合作,不斷開創執法安全合作新領域、新模式、新平臺,共同譜寫合作新篇章,為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