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于1992年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環境安全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并將其與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毒品犯罪等視為對人類造成巨大負面影響的非傳統安全問題。作為全球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歐盟于2021年5月12日出臺了《歐盟行動計劃:實現空氣、水和土壤零污染》(EU Action Plan: Towards Zero Pollution for Air, Water and Soil,簡稱“零污染行動計劃”),致力于到2050年將空氣、水和土壤污染降低到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生態環境不再有害的水平?!傲阄廴拘袆佑媱潯弊鳛椤稓W洲綠色協議》的組成部分,是疫后歐盟推進經濟綠色服務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全球環境犯罪愈演愈烈,地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公共健康、安全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威脅,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和安全。作為歐盟內部的執法機構,歐洲刑警組織旨在加強歐盟成員國之間打擊跨國犯罪的執法合作,在打擊全球環境犯罪中發揮了其領導力、協調力和動員力。
一、環境犯罪及其特征
歐洲刑事警察組織將環境犯罪定義為:“違反環境法并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威脅與損害的行為活動。”主要包括垃圾廢物的收集、運輸、回收或處置不當;從事危險活動或儲存危險物品或制劑的工廠的非法運營;殺戮、破壞、擁有或交易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進口、出口、營銷或使用等。環境犯罪形式多樣,如廢物犯罪、海洋污染犯罪、非法販賣化學品、碳交易犯罪等。由于使用化學品和機械,非法采礦活動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其特征主要包括:
(一)犯罪行為隱蔽性強
環境犯罪的犯罪分子一般利用合法的商業流程實施犯罪,因此很難區分該行為是犯罪行為還是合法企業生產行為,如廢物非法販運者在整個廢物處理鏈中運作,并嚴重依賴欺詐性文件的使用。環境犯罪的主要危害是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污染程度增加、野生動物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平衡的紊亂。而環境犯罪并非沒有受害者,其對生態系統和環境造成破壞從而增加人類罹患疾病的風險、引發環境災難、造成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食物鏈的污染、預期壽命縮短甚至人類的死亡。
(二)犯罪回報高、制裁輕
環境犯罪屬于高回報、低風險類型的犯罪。犯罪分子利用區域發展不平衡這一特點實施犯罪,如一些國家勞動力成本低、環境立法和執法能力薄弱等。這些全球不平等因素為犯罪分子在國家間非法販運危險品和在陸地、河流或海上非法處置以降低成本或獲取利潤創造了犯罪機會。歐洲刑警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跨國環境犯罪的年價值估計為每年70億至2130億美元。在經濟回報最高的12項跨國犯罪活動中,有3項與環境犯罪有關,其中包括非法販運野生動物(估計年價值7.8億至100億美元);木材(估計年價值70億美元)、魚(估計年產值4.2億至95億美元)。環境犯罪不僅破壞本國環境系統,而且殃及其他國家乃至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因此,打擊環境犯罪已經成為各國執法合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國對環境犯罪的認識尚存在差異與分歧,且對環境犯罪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定義,在懲治此類犯罪時也缺乏相應的合作規范,導致對國際環境犯罪的打擊不力,處罰過輕。
(三)與多種犯罪交織融合
環境犯罪利潤豐厚,但制裁要輕得多,而且更難被發現,這些因素使其對有組織犯罪集團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許多有組織犯罪同時也涉及環境犯罪案件,并與盜竊、販賣人口、欺詐、毒品、槍支販運以及洗錢等其他犯罪類型相融合。有組織犯罪集團將環境犯罪中獲得的非法收益用于資助恐怖主義,滋生二次犯罪。因此,需要在國家層面(機構間合作)和國際層面采取協調一致的執法應對措施。
二、歐洲刑事警察組織打擊環境犯罪的國際執法合作
歐洲刑警組織將環境保護視為其優先事項之一。環境犯罪偵查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包括廢舊產品的非法進出口、走私受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偽造有關廢品和受保護動植物物種的運輸文件等。為了打擊環境犯罪,歐洲刑事警察組織從建立打擊環境犯罪的專屬合作平臺、加強情報信息共享、提供技術與戰略支持等方面促進歐盟區域各國打擊環境犯罪的執法合作。
(一)建立專屬平臺加強國家間合作
環境犯罪應對戰略項目(Strategic Approach for Tackling Environmental Crime,Project,簡稱LIFE+SATE)旨在促進國際法律框架的定義,以及新的偵查方法、加強執法人員的培訓、警察和立法機構的合作,以期更有效地打擊環境犯罪。
一方面,促進歐洲區域內各國打擊環境犯罪的合作,從而提高歐洲各國打擊環境犯罪的必要性與合作意識。項目旨在從戰略層面加強打擊環境犯罪的行動,全方位提升各國刑事調查的能力。其目標是整合歐洲現有的共同能力,發現和減輕現有的弱點,并提供一個共同的行動框架,實現協同效應,以便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有效地打擊環境犯罪。
另一方面,該項目還加強與歐洲外第三國和國際組織的密切合作,以打擊非法廢物販運、野生動物販運、網絡犯罪調查、生物多樣性相關等領域的犯罪活動。2021年3月1日至30日期間,17個歐盟成員國和50個非歐盟成員國共67個國家的300個機構在第三次全球海上30天行動期間聯手應對海洋污染。作為環境犯罪行動計劃的一部分,歐洲刑警組織和歐洲邊境和海岸警衛局(European Border and Coast Guard Agency)協調了行動的歐洲部分,而國際刑警組織則協調了全球活動。通過這些行動,發現了從非法排放到廢物販運的眾多犯罪行為,并在全球范圍內對數以千計的嫌疑人進行了調查。行動開始前先進行了五個月的情報搜集和分析工作,使參與國能夠鎖定重點和目標。此次行動進行了34000次海上和內河航道、沿海地區和港口的檢查,共檢出1600宗海洋污染罪行;排放油類、非法拆船、船舶硫黃排放等海上違法污染行為500起;查獲1000起沿海地區和河流污染違法行為,包括非法排放污染物;查獲通過口岸販賣廢物130起。此次行動通過使用國際刑警組織廣泛的數據庫和分析能力,各國能夠將污染犯罪與欺詐、腐敗、逃稅、洗錢、海盜和非法捕魚等其他嚴重犯罪聯系起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暴發,醫療廢物引發的環境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一次性用品,如口罩和手套,使一個在歐洲和亞洲之間販賣塑料垃圾的主要犯罪網絡被曝光,涉及了13起醫療廢物的案件,歐洲刑警組織與亞洲當局展開了合作。截至目前,已有22名嫌疑人被抓獲,數千噸垃圾被非法運往亞洲。這些廢物很可能被傾倒在那里,造成污染土壤并產生大量海洋垃圾。
(二)搭建執法數據庫加強區域各國情報信息交流
加強各國間在打擊環境犯罪領域的情報信息分享與交流是有效建立各國執法機關日常交流聯絡,提高合作效率的關鍵。該領域犯罪的跨國特點更凸顯了執法部門對情報信息分享的必要性。2010年建立了打擊環境犯罪網絡(Environmental Crime Network,簡稱EnviCrimeNet)。2015年,環境犯罪網絡和歐洲刑警組織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環境犯罪情報項目,該項目使用了50個司法管轄區的數據。歐洲刑警組織認為必須加強情報網絡的互動工作,以便能夠按照歐盟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等多個歐盟文件中引用的建議,打擊整個鏈條中破壞環境的罪行。
打擊環境犯罪網絡也被稱為歐洲打擊環境犯罪的刑事事務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說,該網絡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讓更多國家的司法人員參與對此類犯罪的起訴,并成立一個小組來交流最佳做法和從以往經驗中吸取的教訓。除此之外,打擊環境犯罪網絡還是一個投射到歐盟邊界之外的網絡。在該網絡中積累的打擊環境犯罪的經驗成果還被應用于歐盟以外的國家。例如,非洲或拉丁美洲,促進歐盟國家與其就環境犯罪問題進行交流并展開聯合執法。2020年7月,在歐洲刑警組織和意大利憲兵的支持下,西班牙國民警衛隊搗毀了一個有組織的犯罪集團,他們非法將危險廢物從加納里群島轉移到非洲幾個國家。被捕者還涉嫌偽造證件進行非法活動。犯罪分子向海上集裝箱裝載了二手物品,如汽車零件、家居用品以及大量電器廢物和電子設備。西班牙官員進行的調查結論是,這些不需要的電子產品被運到非洲的幾個國家,然后賣給那里的買家。出售的物品都過時了,不適合使用,因為犯罪網絡主要從垃圾箱和街上采購設備。一名意大利婦女在為海關機構準備必要的清關文件時被捕。發現的文件包括偽造的電氣設備證書。官方統計顯示2018年至2019年,該犯罪網絡從特內里費港向非洲幾個國家運送貨物138次。在此期間非法運輸的危險廢物總量估計約為250萬公斤,超過75萬公斤是電器和電子設備的廢物。
(三)為區域內各國提供技術及戰略支持
為了加強區域內各國打擊跨國犯罪的合作, 2010年歐洲刑警組織設立歐洲多學科打擊犯罪威脅平臺(European Multidisciplinary Platform Against Criminal Threats,簡稱EMPACT)。該平臺是一個內部安全綜合管理辦法平臺。平臺以4年為一個政策周期,保證相關成員國在打擊跨國犯罪合作中的持續性。包括從外部邊境管制、警察、海關和司法合作到信息管理、創新、培訓、預防和內部安全,以及酌情建立公私伙伴關系等措施。2021年3月8日,歐洲理事會同意永久延續歐盟針對有組織和嚴重跨國犯罪的政策周期,旨在通過改善和加強歐盟成員國、機構、團體、第三方國家和組織以及相關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2021年7月,葡萄牙國家共和黨領導了針對非法捕魚的EMPACT聯合行動日。行動日由西班牙民間衛隊和歐洲漁業控制署(EFCA)共同牽頭,歐洲刑警組織促進了此次行動情報信息的交流和業務協調,并提供了分析支持。來自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法國、意大利、馬耳他、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和瑞典的執法和漁業機構參與了此次行動。行動共偵破犯罪案件64起,8人被捕。此次行動繳獲的物品包括塑料炸藥、引爆帽和燈芯。行動期間繳獲超過11噸魚類、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高科技設備、計算機和文件,非法漁網167張,其他非法工具20件。
2021年5月,歐洲刑警組織第三屆打擊環境犯罪會議召開。受疫情影響,此次會議在線上舉辦,由打擊環境犯罪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組織,來自不同領域(司法、監察、警察和檢察官)的180多名專家齊聚一堂,就加強環境立法、執法領域的國際合作,完善全執法鏈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研討。會議的目的是召集所有與打擊環境犯罪有關的執法部門,加強各部門間的密切合作,共同打擊環境犯罪。會議包括反思和辯論兩個關鍵主題。包括對這一時期進行的打擊環境犯罪的主要行動和結果進行了整合和梳理;對環境刑事保護指令(2008/99/EC)的修訂以及關于歐盟歐洲多學科打擊犯罪威脅平臺下一個周期 (2022-2025)環境優先事項的聯合提案。其中,環境犯罪被該平臺納入2022—2025年度十大優先關注犯罪類型之一。計劃到2025年,歐洲刑警組織將繼續加強各國在打擊各種形式環境犯罪的合作網絡,特別側重于廢物和野生動物販運,以及相關犯罪網絡,還包括利用相關企業實施犯罪或成立自己的公司以便利實施環境犯罪的犯罪分子。
三、展望
歐洲刑警組織在打擊環境犯罪、促進各國警務執法合作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依然面臨一系列現實阻力。一方面,歐洲內部國家發展不均衡,與西歐國家相比,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仍然以高污染、高能耗的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合作積極性不高。在當前民粹主義抬頭的形勢下如何保證所有成員國步調一致打擊環境犯罪是歐洲刑警組織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另一方面,資金是計劃實施的重要保障。據BBC的統計顯示,英國脫歐后,歐盟每年減少近77億歐元的收入。作為歐盟內部最大的執法機構,歐洲刑警組織需要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從而更有效地支持打擊環境犯罪的執法合作工作。
【作者簡介】王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涉外警務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