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貝
冬天來臨。冬眠,是動物的生存智慧。
青蛙的冬眠是深藏不露——若不是,非凍僵致死不可。
蛇的冬眠,相互摟抱,相互依偎,溫暖一冬。
熊的冬眠,與眾不同,半眠半醒之間——若是艷陽天,就會出來活動,尋找食物。
冬眠中的烏龜,體溫下降,不吃不喝,睡意濃濃。
你看吶,還有睡鼠鉆到地下蜷縮成一團,成群的蝙蝠撤退到房角閣樓和洞穴中,土蜂鉆進地洞,刺猬都蹲在巢穴……
外邊北風呼嘯,大雪封山,而這些動物能冬眠,真令人羨慕。
動物需要冬眠,植物也一樣。
在屋后的河岸邊,男孩眼看著一棵棵楊柳仿佛枯死一般,枝干完全無葉,完全枯黑,毫無疑問地說:“爸,樹都死了,不如砍了做柴?”
爸爸摸了摸男孩的頭,微微一笑,耐心地說:“傻孩子,這些樹正在養精蓄銳,冬眠呢!到了春天,它們就會長出新芽,抒發枝條!”
男孩似懂非懂,愣愣地看著父親,又看了看毫無生機、死氣沉沉的楊柳。
來年春天,那一棵棵仿佛死去很久的楊柳,枯枝發新芽,明媚在春光里——無風時,枝條垂地;起風時,連枝帶葉,飛舞輕揚,像臨湖濯發的少女,長發浮在水中,隨著水流漂來蕩去。
那個男孩,就是當年的我。
后來,我明白:就生命的強度和韌度而言,我,或者我們,都遠遠不及那些樹木——看似冬眠之中的枯木,豁然醒來就欣欣然長出新葉。
有一則廣為人知的笑話,說的是書法家啟功先生生前有一次因為身體欠安,閉門養病,奈何訪客不斷,不勝其煩,就用一貫的幽默天性寫了一張字條貼在門上:“啟功冬眠,謝絕參觀。敲門推戶,罰款一元。”啟功大師的冬眠,只是為了給自己營造個一時的清靜。
縱觀外面的世界太熱鬧、太擁擠:街道上車如潮,鬧市里人如蟻,商場里客爆滿,餐館里擠成了“八寶粥”……
但也有一些人不去湊熱鬧,感覺在家“冬眠”好——無事此靜坐,有福方讀書。
“冬眠”的最好方式,當然是讀書。獨處一室,氣緩心舒,清茶一杯,茗香裊裊,展書讀來,仿佛自己化作了“書蟲”,在書紙字里行間爬行,那種愜意難表,與書中的古人、今人面對面,孰論圣賢與俗子,抑或英雄與凡夫,敞開心扉,做穿越時空的無聲交流。
我每逢假日便“冬眠”,不讓時間這位敬業的“賊”偷走時光。
書蟲,我也算一只。“冬眠”之后,伸個懶腰,打個哈欠,睜開惺忪的睡眼,迎接下一個周期輪回。
人,終究是個矛盾綜合體,總想著趨利避害。可,天底下哪又有百利無害之事呢?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向天再借五百年”, 這是千年美夢嗎?或許是,或許不是。
據說,世界上已有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的“冬眠”問題——如果你厭倦了現在的生活或者身患絕癥,好,讓你進入冬眠狀態,多少年以后再蘇醒過來,繼續生活或接受更先進的治療。
被核輻射?別怕,去冬眠,醒來后輕松痊愈;得了癌癥?別怕,去冬眠,醒來后“起死回生”“長生不老”……
有了“冬眠”的技術,也許,人類的壽命真就將在未來的時空中延長;也許,我們真的能夠勝天半子、向天偷命。
奮斗著,堅毅著,我們要懷著美好的愿望,向未來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