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寶
2021年10月28日,臉書宣稱將公司更名為Meta,來源于元宇宙(Metaverse)一詞,這個消息讓元宇宙成為科技圈的大熱話題。到底什么是元宇宙,這個概念又從何而來?這就不得不提到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于1992年創作的科幻小說《雪崩》。
《雪崩》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1世紀瀕臨崩潰的美國社會。在這個混亂頹廢的現實世界中,還有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被稱為“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現實世界中的人們可以通過化身進入由三維計算機圖形學創造的虛擬世界。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寬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比薩外賣員,但在虛擬世界中,他是擅使雙刀的黑客武士。當致命的雪崩病毒開始威脅到虛擬世界時,阿寬就成了制服病毒、拯救世界的人。
斯蒂芬森在小說中構想的虛擬世界啟發了一群網絡程序員和技術專家的想象力,尤其是游戲領域。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把現實生活中的交流通信網絡搬到虛擬世界,成為這些軟件開發工程師持久的夢想。麥克爾·亞布拉什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軟件工程師,他覺得自己可以實現《雪崩》中90%的構想。為此,亞布拉什花費了數月的時間說服微軟成立一個游戲研發項目,專門研究這種共享的虛擬世界。
一次,臉書公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談論到元宇宙,他們希望通過計算機打造虛擬世界,任何人在虛擬世界里都可以實現在現實世界中永遠無法觸及的夢想。人們只要戴上VR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這個世界中包含社交、游戲、辦公等場景,有繁華的都市,有形象各異、光彩照人的玩家,而不同次元的影視游戲中的經典角色也可以在這里齊聚。
斯蒂芬森認為這與他的想法有相似之處,但與《雪崩》中的元宇宙還不太一樣。在他的幻想里,元宇宙不是某一個固定的虛擬空間,這個虛擬的世界可以是你的想法,也可以是別人的想法,你的元宇宙跟別人的可以不一樣。作為真實世界的延伸和拓展,元宇宙的載體可以是一款游戲,也可以是一部電影,甚至可以是腦子里的一個想法,你用它做什么取決于你的商業模式。
斯蒂芬森描繪的超現實主義數字空間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給扎克伯格帶來極大的觸動和啟發,他敏銳地意識到,元宇宙是連接人們的下一個前沿,就像剛開始使用社交網絡一樣。未來,人們之間的活動交流都離不開虛擬環境,不管是在工作中和同事交談,還是在世界各地與朋友閑逛,人們都將通過進入虛擬環境進行聚集和溝通。為此,扎克伯格做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把公司的名字直接改名為Meta,并且宣稱,從現在開始,將是元宇宙優先,而不是臉書優先。
當元宇宙正在創造新世界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的奇妙。作家和軟件工程師本來是毫不相干的兩個行業,可偏偏一股神秘的力量將他們連接在一起,并且相互成就。網絡世界的崛起為科幻作家的思想提供了一個馳騁萬里的絕妙空間,科幻小說又為網絡世界的發展和網絡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成了最佳的未來指南和造詞詞典。
目前,我們雖然不知道元宇宙將來會為人類打造怎樣的神秘空間,但是從已經有很多科幻小說變成了現實來看,未來一定有更多的驚喜和奇妙在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