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萌蘭是北京動物園奧運館里調皮的“男寶寶”。近日,它憑借一己之力成功“出圈”,自行爬進了飼養后臺的緩沖區,“參觀”了一下平時參觀自己的人類,惹得游客紛紛圍觀拍照。
市民劉先生目睹了萌蘭翻出圍欄的全過程。他說:“上午11點30分左右,這只大熊貓走到了圍欄邊上,然后雙手握著圍欄上方,右腿一跨就翻過去了。”好在緩沖區與游客區是完全隔離的,飼養員用食物引誘萌蘭回到了獸舍,并及時疏散了游客。
其實,大熊貓屬于“猛獸”,它們的咬合力是巨大的,可不要被它們萌萌的外表欺騙了,近距離接觸也是有危險的。北京動物園也表示冒險之旅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啦!
最近,旺旺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把6種品類產品打造成6個零食星球,帶消費者遨游其中。快穿上你的“宇航服”一起來看看吧!
其中,“奶里奶氣星球”是由6種堅果混合牛奶做成的飲品,“辣么HOT星球”是能夠燃燒你的激情的大米餅,“浪味仙仙星球”則是全自動化生產的薯條和粟米條,滿滿都是童年的味道。而且,每個星球都會配有太空景點探索任務,如“監測泡芙星球任務”“穿越小饅頭星際”“勘測鮮貝星球地貌”等。
旺旺的這波操作很漲好感,把消費者置于新奇夢幻的場景中,遨游“旺系宇宙”,享受把整個星球抱回家的快樂。
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1000億件,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相當于全國每個人全年至少收到了71件快遞。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主任王豐表示,從結構上來看,現在全網每天有1億件包裹是到農村的,承載著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鄉的使命。
因烏江沿線梯級水電站修建而斷航近20年的貴州烏江水運首次大規模全線復航,14艘共運載6800噸磷礦石的貨船從貴陽洛旺河碼頭出發,沿烏江水路直赴重慶涪陵。船隊經過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時,輪船需要懸空穿行,呈現出一幅“水往高處走,船在天上行”的壯麗景觀。
圣家族大教堂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始建于1882年,是唯一一個沒有竣工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筑。2021年的12月8日,圣家族大教堂的瑪麗亞塔樓完成封頂,一顆長7米、重5.5噸的十二芒星安置其上。人們等待這顆星139年了,它的落成也意味著,世人距離見證這座建筑史奇跡的完成又近了一步。
幾乎沒有人能夠比肩他對地球生命,甚至是對外星生命所產生的影響。
晚上好,圖書館即將拉閘閉館,請各位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祝福大家晚安吉祥。
我們一起對著雪喊Siri,Siri也不答應我們,我們就用手刨。
指每到節假日都會比平時醒得早,明明可以睡個舒服的懶覺,卻早早地就自然醒,而且還特別清醒,根本不想賴床。
有這樣一些人,遇到學習教育視頻,馬下來;遇到減肥健身視頻,馬下來;遇到演講講座視頻,馬下來……沒有任何后續動作,他們是知識視頻收藏家,他們是馬來人。
看到打扮過于潮流的人會害怕,下意識想躲,還有點若有若無的尷尬,可能是因為自己永遠走不上時尚前線吧。
咖啡愛好者們在意咖啡豆的產地、處理方法和風味,但很少注意到它給環境造成的負擔。從食品行業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來看,咖啡生產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僅次于牛羊肉、奶酪和巧克力,每生產一杯咖啡需要消耗大約140升水,每生產1千克咖啡會產生 17千克二氧化碳。從這個角度看,咖啡是一種“不環保”的作物。
近期,一些生物科創公司找到了替代咖啡的方法,研發了無豆咖啡。生物科創公司通過“逆向”思路,拆解了咖啡的風味,再借由生物工程和食品工程技術進行重組,模擬出一種喝起來就是“咖啡”的東西。
無豆咖啡通過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可利用的成分,比如棗、菊苣根、葡萄皮這類“廚余垃圾”,轉化為28種最關鍵的咖啡成分,比如帶來果香的醛類、帶來焦糖氣味的呋喃,以及蔗糖、油脂和咖啡因等,共同組成了咖啡的口感和功效。無豆咖啡的生產過程不會消耗太多的能源和水,相比傳統咖啡種植業,生產無豆咖啡可以減少90%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水消耗,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抵御季節和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只要技術和衛生環境有保障,這種不占地方的“農場”可以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種植”咖啡,又能極大降低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