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開車的人都遇到過這樣一種交通現象:前面沒有發生事故,沒有停頓車輛,不是上下班高峰期,也不是合流交替行駛道路,在車輛正常行駛的狀態下,莫名其妙地出現堵塞,過了一段時間又毫無征兆地自行恢復。人們幽默地稱這種現象為“幽靈堵車”。
其實,幽靈般的交通擁堵是高速公路上車輛通行的一種新興特征。在正常行駛的車流中,有一輛汽車緩慢減速時,“幽靈堵車”就會開始,減速動作就像波浪一樣,通過行車道向后傳播,導致后面的汽車也減速。換而言之,在車流量不大的道路上,由于某個司機不當操作,比如急剎車、突然變道、加速超車這種突發性的行為,雖然看起來并沒有造成任何事故,但是每個人的反應都是有差別的,駕駛人對這種突發性的狀況如果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就可能導致短暫的停頓,而在其后方的車輛會引發一連串的停頓。
對第一輛車來說,只是將速度放慢了一點,但是其帶來的“波動效應”會導致后方的車輛不斷將速度放緩,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最終造成堵塞現象。這條路就像撞上了“幽靈”一樣,開始了莫名的堵車。
有研究人員粗略估算過,在車流量較大的路段,一個急剎車會影響到20輛車的行駛,受其影響的路長超過500米。這樣看來,“幽靈堵車”歸根結底是被不良開車習慣引發和加劇的“蝴蝶效應”。那么,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最近,致力于研究“幽靈堵車”現象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霍恩教授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個新方案:行車間距雙邊控制法,即在遇到前方剎車等情況時,快速調整與前后車之間的距離,盡量使其位于二者之間。因為適當的車距在車流中扮演著阻尼器的作用,可以緩解潛在的“幽靈堵車”問題。研究人員還建立了一個仿真模型模擬普通路況,正常行駛中的小車很快陷入擁堵;而當研究人員開啟雙邊控制,擁堵情況開始緩解并最終消失。霍恩教授指出:行車間距雙邊控制法可以通過簡單修改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來實現。
看來,干掉“幽靈”的最佳方案,是讓道路上的汽車之間保持相等的間距。當然,前提是每個駕駛人都要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否則,“幽靈堵車”還是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