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華
陳方正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前所長。陳教授家學淵源深厚,在美國獲物理學博士后,即回香港從事教學與研究。教研以外,他主編《二十一世紀》,負責建立“中國古代文獻電子數據庫”,并出版《大逆轉與新思潮》《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等著作,是一位長于思辨的文化學者。他的學問,穿梭于中西科學與傳統、出入于文化與文明之間。他對中國文學、文化及學術界動向了如指掌,當年獨具慧眼,推薦中文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予巴金,成為香港文學及文化界的盛事。
最近,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方正教授近八十萬字的《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增訂版),讀者可一窺作者上下求索三十年的最新成果,同時喚起我們重審與反思這個幾乎遭遺忘的“李約瑟問題”──何以現代科學出現于西方而非中國?
“一部出色當行的西方科學與科學思想發展史”,是余英時教授對陳著的公允評價。對于李約瑟的提問,過去不少學者嘗試響應。然而,要全方位解答李氏的叩問,難度相當大。從陳方正一書所見,所謂現代科學,幾乎是整個西方文化:數學、哲學、醫學、光學、天文學、地理學、地圖學、機械學、動力學、煉金術、翻譯傳承、大學體制、航海技術、繪畫技法、教會神學。陳教授逾千頁的巨著,正好面面俱圓地、全方位地間接回應了李氏的疑惑,這是陳書的可貴而讀者必須留心之處。
全書主要有三部分:西方古代科學、中古科學及近現代科學,涵蓋上下四千年的西方科學發展思想歷程。
作者從埃及與巴比倫科學開始探索,梳理古希臘科學與自然哲學家諸如柏拉圖、泰勒斯、芝諾、希波克拉底、畢達哥拉斯等人努力探索宇宙原質、數學、天文學、航海及地圖學的情況,以及第一次現代科學革命的曲折經過。希臘科學作為西方科學的開端,卻傳承自遠古巴比倫和埃及科學。作者又探究與羅馬科學同時的亞歷山大科學,論述托勒密、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等人的傳承與貢獻,得悉西方古代科學的偉大傳統。
在中古科學部分,作者認為,羅馬帝國出現,基督教重新抬頭,惜古代科學大傳統蕩然,個別教會學者通過編纂辭典,部分科學知識才得以保留。八世紀后,伊斯蘭帝國重視古代希臘科學,搜書翻譯,不少古代科學文獻通過阿拉伯翻譯運動以譯本姿態重生,敘利亞天文學、波斯的醫學與哲學、馬拉噶與撒馬爾罕天文學、大馬士革的計算科學等,成為一代伊斯蘭科學。十二世紀,科學典籍又被翻譯成拉丁文,造成早期文藝復興,大學及制度亦告確立,同時孕育出歐洲的中古科學。
第三部分西方近現代科學,作者交代,英法戰爭及黑死病雖然阻礙了科學的發展,然而在十五六世紀科學卻蓬勃發展,哥白尼、卡爾達諾、邦貝利等成為一代天文數學大師。后來文藝復興受君士坦丁堡的希臘熱潮影響,與科學相關的繪畫、建筑、冶煉、航海等實用科技亦得以發展,開普勒、伽利略、哈爾維及惠更斯等科學家,成為此時期之佼佼者。此外,皇家學會、巴黎及柏林科學院的出現,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孕育出牛頓這位劃時代科學家。作者認為,牛頓的科學革命,在于結束古代科學的偉大傳統,開啟現代科學的新傳統,后來更觸發歐洲大規模的啟蒙運動。
《繼承與叛逆》的出現,無非要讓讀者知道,西方現代科學一直有其傳統,這是“拜一個傳統,前后兩次革命所賜”。當然,陳著豐富的學術含金量,無法在此詳加介紹。
《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初版發行,即有不少同好品題,林行止、金觀濤、焦宗燁、劉鈍及作者好友楊振寧,余英時更為之作序,詳述其重要性。楊振寧教授謂,陳著是一部內容充實、見解深入的書,無論讀者是文科人、理科人還是愛書人,均可從此書學到不少東西。今增訂新版,內容改動幾近全書一半,筆者捧讀再三,深覺楊公所言屬實。書中內容之紛繁,仿如一部科學百科全書,任何古今重要科學家的生平、師承、代表著作、與時代的關系、對科學的貢獻等,一應俱全。書末詳盡的參考書目、譯名對照表及索引,無不可以令人登堂入室,按圖索驥。因此,如此翔實論述現代科學思想發展的精品,在漢語世界確實難得。
該書另一個優點,是它并非一部枯燥的、純粹臚列數據的科學史,而是一部系統的科學思想史。作者從時代思潮、科學家時代及科學哲學思潮中分析他們如何自處,如何繼承,如何成功突破前人成就等具體情況,如書中對伊斯蘭科學傳承的描述、對大學興起如何影響后來的科學家、對哥白尼天文學新突破的淵源以及牛頓如何繼承前人與如何化解宗教科學的沖突等例,均令人印象深刻。作者行文思路清晰,通過“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這一副題,讀者當可體會今天西方現代科學進步的客觀理由,也看到作者隱隱回應李約瑟提問,以及此書在漢語世界的價值。
另一方面,書中牽涉的人、事、時間和范疇既廣且深,要平衡各部分篇幅而又能綜述全局,殊不容易。作者需要有持久的耐性,焚膏繼晷、孜兀經年外,還需不時留心行文結構比例,才可避免顧此失彼之弊,對此陳公一一克服,而且將嚴肅煩瑣的內容有條不紊地交代出來。三十載辛勤,終于殺青付梓。讀者如能風檐展書讀,必能感受陳公的匠心經營。
陳方正教授曾對筆者說,一般教授每年得寫若干論文以評表現,學生寫博士論文也有繳交時限。他可不同,假如《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某章寫得欠佳,他可以干脆撕掉重寫,因為書稿從沒繳卷時限。所謂“慢工出細活”,這部增訂版,珠璣處處,科學家的秘聞軼事如數家珍,如羅馬教廷“西西里的晚禱”事件、伽利略遭多米尼加修士挑釁后還擊等,寫來引人入勝,趣味盎然。該書行文緊湊,有令人追看下去的吸引力。光是為了八卦,就已經值得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