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微信和移動支付的普遍應用,司法領域的實踐也在發生變化。比如自從移動支付普及以來,扒竊案件明顯變少,而電信詐騙明顯增多。在民事司法上,微信的聊天記錄也能夠更好地還原當事人對合同的磋商、訂立、履行、變更的過程。很多在過去無法舉證的事實,通過微信記錄都能夠得到較為充分的舉證。
我國在2012年出臺的《民事訴訟法》中,將電子證據作為獨立的證據形式,并在2019年修訂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進一步統一了對電子證據的適用規則,這其實是中國在立法先進性上的一種體現。
目前很多國家都還沒有電子證據這種獨立的證據形式,但也都準許電子證據在訴訟中使用,比如英國就是將電子證據歸類到視聽資料一類中。在立法之初,中國當時的主流觀點也是傾向于將電子證據作為視聽資料對待,但經過論證,認為電子證據有很多不同于傳統證據的地方,不宜歸于任何一種傳統證據類型,所以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證據形式。
當然,電子證據僅是一種證據類型,它的證明力跟具體的證據相關。比如一般基于網絡平臺形成的電子證據,其中短信、微信、郵件、微博等證明力比較高,而儲存在個人設備里的文檔、圖片等本地文件因為容易被使用人修改、編輯,不容易判斷其原始性,所以證明力就要弱一些。
現今,最常見的電子證據就是微信記錄,甚至有些案件,從合同的磋商、簽訂到付款等流程都是在微信上完成,在過去是舉證難點的合同背景和現金付款,于當下,在電子證據上都能夠得到比較好的還原,客觀上也讓交易變得更加穩定和誠信。可這并不意味著沒有難點。比如讓當事人困擾的莫過于因更換手機、重裝系統等導致微信記錄丟失,有些當事人寄希望于通過恢復來找回,但從實踐上看,不僅程序極其復雜,且找回的概率也不高。還有些當事人,以為只要將微信截圖就可以了,手機上的聊天記錄不注意保存,這樣也有很大的風險。就像上文所說,雖然截圖也算是電子證據,但屬于儲存在個人設備中的圖片,在證明力上沒有可以調閱的記錄證明力強,也難以全面地反映案件事實。
事實上,嚴格的微信記錄的舉證,不只是要能夠證明聊天記錄的完整性,還需要證明聊天記錄與具體案件當事人的對應關系。只不過,很多情況下通過查看完整的聊天記錄就能夠推斷出對話雙方的身份,如果對方不持有異議,裁判者也不會苛求這方面的舉證責任。但若沒有完整的記錄,一旦對方質疑起來,這些就都成了問題。
在這里還要提醒廣大讀者,務必保存和備份好自己的微信聊天記錄。微信的設置中可以將所有的微信記錄備份到電腦上,有需要的時候進行恢復。如果經常用微信談及交易內容的,應該經常進行本地備份,避免因手機丟失、系統重裝等出現難以舉證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