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玉
一
20世紀90年代的沈陽,初冬的黃昏,天氣異常的陰冷。莊云手里拎著當時民工普遍用的紅白條大編織袋子,走下了長途客車,環顧著四周,同學曉曉沒有來接他,也許是忙吧,她在信里提過,每天都會加班到很晚。沒辦法,自己找吧。那個年代,電話不是很普及,更別提手機了,就連盛極一時的傳呼機都是有錢人和領導才能配得起的。莊云拎著編織袋走過兩條街才找到一家公用電話。他撥通了曉曉服裝廠的電話,接電話的人不耐煩地說:“曉曉在加班,半個小時后就下班了,一會兒再打過來吧!”
莊云無奈地坐在編織袋子上,等半小時之后再打過去。袋子軟綿綿的,他想起出門前的晚上,娘在燈下一邊給自己收拾衣物一邊輕聲地囑咐:“這里面有新做的棉襖,要在最冷的時候穿上。棉襖里子上用新布縫了一個小口袋,里邊裝著一個寶貝,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別拿出來用……”
莊云坐了一會兒,覺得屁股底下熱乎起來,像娘剛燒熱的火炕。
又一次撥通電話,這次是曉曉接的:“阿云你好,我今天加班,請不下來假去接你。現在下班了,你趕緊回到客運站,別亂走,我馬上去那里接你……”曉曉是個善良的打工女孩,在服裝裁剪班里就格外關注莊云,偶爾會分給他一份零食什么的。因為她了解到莊云很早失去爹,娘帶著他和弟弟改嫁,繼父家比較困難,而且還酗酒賭錢,對他們好像也不太好。她經常看到莊云總一個人心事重重的樣子,年紀不大竟然學會了吸煙,曉曉心生憐惜,特別關心莊云,這次也是她主動要幫助莊云找工作的。
莊云看到曉曉氣喘吁吁地來接他,很感動,慌亂地在編織袋里翻騰半天,拿出一根自己沒舍得吃的火腿腸:“吃吧。”
“廠里有飯,給我們留了,趕緊打個的回去,你這個袋子一定挺沉的。”
廠子距離車站還不遠,兩人先到食堂吃過飯,就趕緊去宿舍了。
宿舍屋子里有濃烈的異味,床是陌生冰冷的,一層薄薄的軍被軍褥,只有橘黃色的燈光給人很溫暖的親切感,讓他想起家里的燈光,燈光下的娘在做什么,明天應該捎個信回去,省得她惦記。莊云拿出新棉襖摟在胸前取暖,沒脫衣服就睡著了。
“新來的當學徒吧,先碼邊,一件5分錢。”班長看著莊云瘦高的身影,算是接受他進廠了。
“謝謝,謝謝——”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終于有了落腳點,有了穩定的一日三餐,有踏實睡覺的地方,還有了微薄的收入,對于莊云這個只有17歲的農村少年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同宿舍新來了兩個工人,一個是王慶林,一個張祝;一個是裁剪工,一個是縫紉工。他倆是黑龍江農村的,為人都很好,在工作生活中給莊云很大的幫助。在孤單的城市邊緣,三個打工少年結為異性兄弟,相伴彼此。在他們的幫助下,沒出半年,莊云順利成為這個“織夢服裝廠”的合格縫紉工。每件衣服加工費2元錢,一天做6件就是12元,這樣一個月工資就將近300多元,莊云感覺很有成就感。
二
過去大半年了,莊云已經攢了1000元錢,他學著娘的辦法,把錢縫到棉襖里的另一邊,每天都枕著睡覺,覺得很踏實。這件棉襖里有兩個口袋,一個口袋里有娘給的寶貝,一個口袋里有自己攢的工資,兩個口袋里裝著他的兩個夢。
“哪天我們把棉襖偷走,出去大吃大喝,瀟灑一把!”哥兒幾個經常沒事就和莊云打趣。
“哈哈,別急,兄弟們,面包會有的,好日子會有的,不至于拿棉襖去換!”莊云看著娘的棉襖不緊不慢地說。
莊云每加工一款服裝的時候,都特別關注衣服的口袋。他發現由于服裝越來越注重功能性,口袋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經過多年的演變,口袋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服裝上衣、裙子和褲子的口袋,既可供人們隨身存放物品,又可供插手取暖,同時也是造型布局中一個顯眼的局部。口袋往往能使服裝表面形象更豐富,更有立體感,具有多種情趣又有多種用途。因此人們在前身、后背、前腹、后臀、手臂、腿部甚至在領子、帽子上都裝上各種各樣的口袋,在服裝上增多了表現力和時代感。
廠里設計推出一款服裝,投放市場后反應不錯,不料被另外一家工廠跟貨仿版。莊云了解后,利用休息時間大膽展開設計構思,目的是要區別和高于仿版的服裝。莊云對原有口袋方向加以變化,豎直方向的改成向兩旁傾斜的,打破古板的感覺。莊云還采用了不同于衣身同樣顏色和質地的面料,這種口袋的面料是別廠沒有的,這樣就大大控制了仿版,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莊云改變后的服裝顯得更輕松活潑,漂亮獨特。
廠長對莊云的設計非常滿意,從此格外器重他。莊云憑借自己的勤奮和智慧邁開事業第一步。
莊云利用空閑時間借來裁剪書看,對各種服裝的口袋作品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改進。他為廠里每一款服裝設計出別致的小口袋,成為美麗的亮點,吸引著人們。廠里的服裝銷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莊云被廠長提升為車間組長,參加服裝設計。
哥兒幾個也支持他,經常和他一起熬夜為廠子設計新裝上市。爾后廠長會請他們喝點兒小酒慶祝,月末還會有獎金,生活開始有了幸福的味道,莊云從此成了哥兒幾個的老大。
廠里積壓了一批童裝,廠長在五愛街租了兩個月的攤位。半個月快過去了也沒賣出幾件,索性關了檔口,繼續生產其他產品。
莊云大膽地找到廠長:“廠長,您把這批貨都給我吧,還有五愛街剩余的攤位費也兌給我,停著太可惜了……”
廠長一聽就興奮了:“拿去拿去,可算解我燃眉之急了!”
莊云低價拿下這批滯銷產品,兌下剩余一個半月的五愛街攤位費,然后他和幾個兄弟合伙借用廠房,連夜加班,給每件衣服重新加工,貼上一個漂亮的卡通口袋。可愛的小動物圖案栩栩如生,非常適合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裝小手絹和紙巾,有很多家長被吸引來購買。莊云在攤位上還打出“回饋六一,半價銷售”的廣告條幅。沒想到,不到一個月就全部處理了,除去本錢費用,一件衣服賺2元,一共賺1.2萬元,他們4個人平均每人3000元。
首戰大捷后,幾個年輕人士氣大增,接下來,他們簽下五愛街檔口兩年的合同,在沙嶺租賃一個小廠房,買了設備,4個人的服裝廠建成了,莊云起名“夢的口袋”童裝廠。從此這個小廠真的成了他們夢的口袋,也裝著他們辛勤的汗水和奮斗的青春歲月。
幾個年輕人分工明確,合作愉快。曉曉負責五愛街的銷售,兄弟三個負責生產運輸,雖然生意時好時壞,但是終歸比給別人打工好了很多,每人每月至少能分到三四千元。莊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信心,經常設計出新穎獨特的童裝,去打開市場銷路,創建自己的品牌特色。
建廠的初期,莊云有時兩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他的辛苦是快樂的。為了自己為了所有人,莊云暗下決心要把廠子辦好,不管有多難,相信自己一咬牙就會挺過去的。
莊云深知服裝行業是比較辛苦和瑣碎的,想從事這行而且要做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有耐心、細心和恒心,要有專業知識的積累。莊云覺得作為一個服裝設計師,不僅僅是能夠畫出服裝的款式,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實現自己的設計構想。比如應用什么樣的面輔料、什么樣的制作工藝、版型的調整、圖案的設計、裝飾等,還要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和揣摩,學到更多的設計知識。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是一個服裝設計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莊云有計劃地開始自己事業的探索,他到一些工廠學習服裝的制作工藝和流程、到商場看不同類型、季節服裝的面輔料選用和搭配,大量閱讀設計類的資料、書籍,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等,這些都是不需要到服裝院校就能學到的東西。通過用心學習,莊云掌握的知識更扎實和具有操作性了。莊云知道,做服裝設計說難也不難,生活就是很好的老師。
三
莊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就會看到掛在床頭的大編織袋,娘做的棉襖一直沒舍得穿,那里裝著娘的夢,他的夢。“我所設計的不是衣服,而是夢想”,這句話成了他的座右銘。
在打拼的過程中,莊云認為,做生意就是為服務社會而存在,服務的報酬就是得到應有的利潤。如果得不到利潤,表示我們對社會的服務不到位,因此,只要服務完善,必定會產生自己的價值。
在5年的童裝生產創業過程中,莊云的服裝廠為各地童裝客戶提供了穩定、一手的質優貨源,充分滿足了各種客戶的需求,為自己贏得了利潤,贏得了客源,贏得了前景,穩定地擴大發展了“夢的口袋”童裝事業!
逐漸,“夢的口袋”童裝在東北三省有了一定知名度,因為做工好,面料環保,款式新穎,加之每款服裝都會有別致的口袋設計,深受消費者青睞,訂單不斷。莊云每年春節都會回家看望老娘,用大編織口袋裝滿年貨,另外再給娘一沓錢,讓娘別舍不得花,現在的生意這么好,多虧娘當年這個編織袋,在打拼的路上為自己儲藏了溫暖和希望,還有棉襖口袋里的寶貝,那是埋藏在莊云夢里一個神奇的種子,如今已經開出美麗的花朵。
莊云問娘:“那個棉襖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寶貝,我一直也沒拆開看,因為也沒有遇到特別需要的時候,生活非常厚愛我。”
娘對他說:“那是你爹留下的金戒指,老物件。當年不是萬般無奈,我咋會領你倆又進另一家的大門,讓你受了不少苦。你現在混得不錯,你親爹也不會怪我了,那戒指你留著給曉曉吧。”
一轉眼,莊云和曉曉的孩子都10歲了,他至今還留著娘給做的那件棉襖,有時翻出來看看,那枚戒指依然放在里邊。那是莊云對爹所有記憶,也是娘一輩子的回憶,更是爹和娘給予他無盡的愛護和守望。莊云想,以后生活無論多窘迫,自己也會守住這枚戒指的,就像守住了所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