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閨蜜說我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她覺得我在跟她交流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會因為某一句話或者一個很小的細節,一下子說話聲音大了起來,情緒也激動起來,讓她不知所措,但是我卻覺得自己并沒有她說的那么夸張。為此,我也問了其他朋友,大家也都說我有點情緒化,這讓我很意外。老師,我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情緒化嗎?我該怎么調整呢?
我對你了解不多,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對你的性格做出判斷,但從朋友們的反應來看,似乎你是個比較情緒化的人。有時候我們已經有情緒了,或者已經陷入情緒中了,但是我們自己卻不一定能夠及時覺察。陷在情緒中時,我們就可能在情緒的支配下沖其他人發火,莫名其妙地“傷及無辜”。
所以,我們要努力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警覺。一般而言,當我們的聲音變大、語速加快時,可能是有了急躁、憤怒的情緒;當我們不想動、不想說、聲音變低、語速放緩時,可能是有了悲傷、抑郁的情緒。
覺察到自己陷入情緒之中以后,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方式來宣泄情緒。比如,傾訴、運動、聽音樂、唱歌等都是宣泄情緒的好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讓情緒歸于平靜。
其實,每一次情緒的發生也是成長的機會,我們可以試著回想是什么觸發了我們的情緒。通常,情緒失控往往源于我們的欲望和期待沒被滿足,當我們意識到觸發情緒的根源,就有可能慢慢接納、轉變。這樣,我們在面臨相似的情境時,就有可能改變原有的應對方式,能夠自動調節自己的情緒。
愿你在覺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了解更多,能夠與自己、他人更和諧地相處。
宋憲萍,中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著有《柔和堅定 靜待花開》等暢銷書。
3459535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