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田秀才”“土專家”等職業農民的職稱評定,有助于挖掘激勵農業人才成長,提高廣大農民學習和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建設新農村、實行鄉村振興壯大人才隊伍。
“種地也需要評職稱?”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出臺了《石家莊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實施方案》。石家莊市鹿泉區永飛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永平和鹿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于江通過職稱評審,成為全市最先取得初級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
實際上,給“農民”評職稱并非新鮮事。早前,擁有一定技能和學歷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便可以申請評定職稱。而評審的對象,也并非我們刻板印象中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即新型職業農民。
2019 年10 月,人社部、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有關負責人就印發《意見》答記者問提到,近年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對農業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更好地發揮了“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能夠激勵和引導廣大農業技術人員提升能力素質,不斷強化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保障作用。
針對職稱制度改革,《意見》就專業設置、評價渠道、評審權限、建立綠色通道等方面均作出了調整。如學歷放寬至高中(含中專、職高、技校);評審權限方面,正高級職稱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主組織評審,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地市或大型企業、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
在《意見》印發前,山東省東營市已經先一步進行探索。
經過調研走訪、充分論證,2018 年10 月15 日,《東營市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這份文件對于“誰能評”“評什么”“怎么評”“如何用”都進行了明確要求。
誰能評?東營市將評審專業圈定在東營傳統優勢和潛力較大的特色農業產業上,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評審范圍主要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從事農業專業技術工作的骨干人員。
評什么?試點之初,東營市先行開展初級、中級職稱評定,名稱分別為農民助理農藝師、農民農藝師。2019 年,又開展副高級、高級職稱評定,名稱為高級農藝師、正高級農藝師。
怎么評?“鄉鎮誰種的地好,誰種的壞,基層最有發言權。”在職稱評定方式上,東營采用了“基層管、行業推、專家評”的“優中選優”方式。同時,還采用多元評審方式。如對中級職稱評審采取業績陳述、面試答辯和綜合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申報高級職稱人員采取模擬培訓授課,重在考察實際傳授和帶動能力。
如何用?對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個人,分別給予3000 元、5000 元、8000 元的一次性補助。在此基礎上,還對取得職稱的農民,在技術服務、項目合作、銀行貸款、產品推介、財政扶持、評先樹優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享有優選權。
據了解,在東營市試點兩年后,山東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截至2021 年1 月,全省已有2224 名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評審取得職稱,其中高級41 人、中級626人、初級1557 人。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浙江、甘肅、寧夏、湖北、廣東等省份也陸續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很多職業農民評上了“正高級”。
2022 年8 月,廣東省首批鄉村工匠烹飪專業類別專業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結果出爐,全省共有12 人獲評鄉村工匠烹飪專業類別正高級職稱。這是廣東乃至全國的鄉村工匠專業人才首次獲評正高級職稱。
2022 年9 月,在湖北宜荊荊恩區域鄉村振興農民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會上,通過現場展示、理論答辯、專家打分等環節,來自宜昌、荊州、荊門、恩施的44 名農民技術人員破格通過高級職稱評審。
據報道,此次職稱評審不受“學歷、論文、資歷”限制,注重“實踐、創新、貢獻”,以實績論英雄。
專家認為,“田秀才”“土專家”等職業農民的職稱評定,有助于挖掘激勵農業人才成長,提高廣大農民學習和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建設新農村、實行鄉村振興壯大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