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會進行體檢。可能不少人的體檢報告上都會出現一個“常客”——結節,比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那么,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
嚴格來說,并非所有結節都會癌變。結節有三種類型:良性結節(不會癌變)、惡性結節(其實就是早期腫瘤)和混合結節(良性和惡性均存在,發展較惡性結節慢)。單純通過影像學很難區分結節類型,需要結合其他表現來判斷。
首先是結節外形。通常情況下結節越大,形狀越不規則,惡性可能性越高。
其次是危險因素。如果存在癌癥家族史,則惡性結節幾率較大;長期職業暴露于危險因素(如接觸輻射、長期吸二手煙等)也會增加惡性結節發生幾率。
最后是年齡因素。由于年齡與癌癥發生密切相關,因此老年人出現結節需要高度注意。
近年來,隨著CT 等診斷技術分辨率的提升,大量小的肺結節(幾毫米)在進行常規體檢時被發現(成年人肺部CT掃描中近一半存在肺結節)。大部分肺結節是無害的,造成良性肺結節的因素很多,最常見因素為肺部原發感染或其他疾病引發的肺部炎癥。良性結節既可表明肺部炎癥仍在發生,也可代表炎癥痊愈后留下的瘢痕。
體檢發現結節,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心態,大部分結節是良性的,不會給身體造成太大影響。
2.如果不放心可與醫生進行溝通,醫生會結合結節形態、臨床表現、個人病史等因素對結節風險給予整體判斷。
3.定期體檢觀察結節的大小變化。通常認為兩年內結節大小沒有發生明顯增加就是良性結節。當結節較大或邊緣不規則,則要引起重視,與醫生溝通確定開展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的必要。
結節階段確診為癌癥大多為早期階段,如果尚未出現轉移,手術切除是最好的治療方案,通常可達到治愈目的;如果已有部分轉移,則要配合其他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