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森

來到位于淮海中路的捷尼賽思之家門前,這座簡約而頗具現代設計感的體驗中心,讓我隱隱有種預感:今天這場探美之旅,或許會突破我對汽車豪華感的既定邊界。
早在半個月前,我便和上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的李彥龍教授,共同約定了今天這場探店之旅。之所以選定這家以無畏,進取和韓韻而聲名鵲起的豪華車“后起之秀”作為探索標的,也正源自我內心對于傳統豪華體系進取不足的暗自抱憾。
作為一家成立時間與入華時間都并不久遠的“后浪”品牌,捷尼賽思對于自身設計豪華感的定義,叫做“動感的優雅”。正是這個跳脫中帶著些韻律感的設計理念,以及諸如G80和GV80這樣定位于中大型豪華領域的旗艦產品,引發了我對于豪華新方向的探索之意,以及接下來的這三重問題。
作為中國汽車設計領域的學院派泰斗之一,李彥龍教授對于彰顯豪華感這一命題的答案非常簡單:舒展的比例,流暢的線條,呼應的細節。當我們走到陳列于捷尼賽思之家的中大型豪華SUVGV80面前時,一大一小的兩處設計讓我在第一時間體會到了教授所言的真實意義。

足有22寸的輪轂大小在同級別車型里無出其右,而先天大輪轂所帶來的比例優勢既保證了GV80在長寬高層面的極致力量感,又將三維數據層面的領先優勢進一步轉化成為了車身弧線與車側曲面之間的簡潔呼應。無需太過繁復的線條與波紋,充盈而強壯的肌肉感便能從尺寸和設計的雙重維度竭盡彰顯這種名為“浩漾之雅”的設計美學。而這一切,全都始于這套有如概念車比例的超大尺寸輪轂。
除此之外,GV80車頭名為“勇者之徽”的盾形格柵同樣是這臺中大型SUV彰顯豪華感的一處絕佳印證。在與頭燈組完美結合的同時,這組格柵的造型并沒有止步于車輛前部。若是從尾部細細觀察,左右雙出的排氣設計同樣采用了兩個與格柵造型相仿的盾形輪廓。這兩枚小巧盾徽的細節呼應不僅大大增強了車輛尾部的整體造型質感,更通過體系化的成熟設計風格將GV80的豪華感提升到了一個更為圓融的層面。
對于李彥龍教授來說,敢于選擇“做減法”的內飾設計風格才稱得上是某種程度上的先鋒設計。而定位于中大型豪華轎車領域的捷尼賽思G80,也正以“留白之美”的設計理念遵循此道。
置身后排,足足18聲道的Lexicon環繞立體聲音響不僅包裹了位于車輛前后,以及兩側門板上的多處區域,連后排座椅下方,也同樣內嵌了兩只揚聲器,以進一步優化空間聲場。不同于大多數知名音響大廠在幾乎每個揚聲器上都加裝Logo的宣傳方式,這套規格極高的Lexicon環繞立體聲音響只在前排加入了簡約徽標設計,為大多數揚聲器保留了純粹的紋理設計。這種頗為低調的設計風格,不正是“留白之美”的最佳體現嗎?

來到前排,對于絕大多數功能的高效整合既實現了兩塊屏幕與空調系統“三分天下”的簡約布局,更讓包裹座艙大部分面積的上乘Nappa皮革與呈T字形貫穿中控臺區域的木紋飾板交相呼應,呈現出對于座艙空間更大比例的溫潤包裹與無瑕呵護。“留白”的魅力,也正隨著這種簡約而不簡單的座艙設計美學,彰顯無疑。
對于這個連接設計與人的終極問題,李彥龍教授選擇以“座椅”為例,為我講述這兩臺中大型豪華車在設計層面展現出的諸多人文關懷細節。
拉開車門,前排座椅會提前向后推移,以方便駕乘者更為輕松舒適地實現上下車的空間騰挪。在我發出“這樣的空間改變似乎并不明顯”的疑問時,李教授立刻從設計師的實操角度,將我的思緒帶到了北方車主身著羽絨服用車的寒冷冬季。面對類似羽絨服這樣頗為厚重的著裝場景,舒適進入的功能便可以發揮出更為明顯的功效。而面向多個地域,多種季節的全方位設計,才是人文關懷體現在細節之中的真正意義。

即便將目光聚焦在這兩只前排座椅的區域,體現在其間的人文關懷設計也多到不勝枚舉:座椅加熱、座椅通風的雙重溫控調節;座椅按摩的不同力道和施展區域;主駕駛位16向、副駕駛位12向的電動調節幅度;符合人體工學長時間乘坐需求的椅墊支撐性和椅背包裹性設計,每一項功能與配置的加入,都讓選擇這臺捷尼賽思G80的消費者,可以在確保自身足夠舒適的駕乘質感基礎上,去更好地探索都市生活的無限可能。
結合全車遍布的主被動安全配置,以及大到每只座椅,小到每塊選材可靠而堅固的裝配工藝,捷尼賽思為我們帶來的人文關懷設計,在于每一刻的溫度,更在于可靠而安全的長情。
“一臺充滿人文關懷的豪華車,一定會讓駕乘者時刻感受到舒適、從容、自信和安全。”李彥龍教授如是說。

事實上,在結束了一整日的探美之旅后,我也由衷地認同他對于汽車設計豪華感的諸多觀點。流暢呼應的外飾設計細節,勇于“做減法”的內飾設計風格,以及時刻以使用者全方位需求為第一要義的人車聯動。結合被捷尼賽思品牌奉為圭臬的“動感的優雅”設計理念,我已然看到了面向下一代中堅消費者的豪華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