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2月24日文章,原題:美國正在推動中國的技術民族主義副題:美國限制中企使用關鍵技術的行徑已適得其反中國憑舉國體制培養出許多體育冠軍。如今,中國正利用這種體制II通過大舉投入來實現某個戰略目標或增強國家威望——獲得世界級的技術實力。中國正以自60年前決心發展核武器以來未曾有過的力度爭取實現自己的技術目標。個中動機再清楚不過。美國打壓中國科技公司,其行動敲響警鐘。為了不再受制于人,中國需要在技術上實現自力更生。
隨著更多企業采購本土先選設備和技術,對中國技術的需求正在上升。這可能反過來加快中國技術發展。不過,北京并沒有讓中國科技的命運取決于市場。科技進步是寫入“十四五”規劃的核心國策之一。中國政府為本土科技企業提供大量土地、資金與合同,通過連接國家實驗室、大學和高科技園區的一體化孵化鏈,打造創新生態體系。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紛紛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許多在如何支持科技發展方面已變得頗具創意。
過去兩年來,中國政府為反壟斷、社會公平和數據保護,對科技巨頭進行監管整頓。但這場行動與中國獲得全球科技優勢的目標并不矛盾。從長遠看,適當監管將在公平競爭的賽場上為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鋪平道路。創新是充滿風險的過程,不能聽任私人企業自行其是,有關公司往往只考慮眼前利益。
中國擁有實現長期轉變所需的工具、耐心和決心,會“撒大網撈大魚”。為實現技術突破,中國需要更開放的教育體系,還須創建這樣一個創新過程一一受到市場回報和提升知)只的內在強烈愿望的雙重激勵。“短平快”投資策略須讓位,于由一個擁有耐心的民眾、耐心的資本的耐心國家所采用的新科技劇本。可以肯定,美國的進一步限制只會增強中國實現技術自力更生的決心。這應該能令拜登政府考慮下一步行動時三思而后行。▲(作者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副教授金刻羽,丁可譯)
環球時報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