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菁
作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香港電影IP之一的“反貪風暴”系列發軔于2014年,四部前作積累了一定的觀眾及票房基礎。《反貪風暴5:最終章》 (以下簡稱《反貪風暴5》)在2021年最后一天上映,首映日票房突破1.4億。該片由香港導演林德祿指導,古天樂、張智霖、鄭嘉穎聯袂主演,作為該系列的收官之作,《反貪風暴5》呈現了中國香港警匪電影一貫強烈的戲劇張力以及燃情的視覺效果,堪稱該類型電影又一部經典作品。新時代下的中國香港警匪電影,有從敘事中反映出當下反貪廉政主旋律,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傳播法治文化的責任。
一、新時代香港警匪片的敘事手段
香港警匪動作片始于20世紀80年代,正處于整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隨著吳宇森、杜琪峰、林超賢等導演對該類型的堅持,警匪動作片已發展成經典的類型電影片種之一。2000年初,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的《無間道》系列使該類型達到巔峰,電影敘事超越了傳統的警匪對抗,主題從常見的“善惡交鋒”升華為“善惡難分”。然而,隨著2000年后內地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香港警匪片逐漸走向了衰退,“反貪風暴”系列作為近年來少有的香港警匪電影IP,其從《反貪風暴1》 (2014年)到《反貪風暴4》(2019年),積累了一定的觀眾基礎與口碑。每部電影成倍增長的票房也反映了該類型電影的全面回歸。從定義上出發,“警匪片是將警察或執法人員與強盜、不法分子一起塑造為主人公,描寫他們之間沖突的電影類型”。
在《反貪風暴5》中,由古天樂所飾演的香港廉政公署總調查主任陸志廉與恐襲集團首腦King的直接對抗,充分體現了警匪片的定義。從敘事心理角度出發,符號化的警察與匪徒的設定凸顯了正義與邪惡的直接對抗,滿足了觀眾對該類電影的心理預期。然而,敘事的側重點在于King的幕后指使人的不法目的,以及由此牽扯出撲朔迷離的真相。由宣萱所飾演的大法官龐愛瑪為片中重要角色,其為打擊東南亞販賣人口團伙而四處奔波,在電影開頭就以“受害者”的身份出場,在故事的發展中也時時刻刻被保護著。在電影高潮處,龐愛瑪坦白了其為保護家族名譽而掩蓋父親罪行的行為,揭示了其與幕后指使人沖突的由來,反映了電影“善惡難分”的主題。此外,由鄭嘉穎所飾演的調查官程德明,在得知同父異母的弟弟參與犯罪后,面對正義與親情之間的兩難抉擇,先幫助弟弟掩飾后又決定坦白的行為,同樣體現了《反貪風暴5》超越了該類型影片傳統的二元化警匪關系,進而討論更細膩的人性以及人文精神。
結合當下反貪廉政的主旋律,“反貪風暴”系列電影主要講述香港廉政公署偵破案件的過程,與國家積極倡導反腐倡廉的大環境休戚相關。同時,該系列電影將重心放在了廉政公署成功破獲的多起典型案件(部分由真實案例改編),體現了電影的社會意義以及人文關懷,因此該系列電影不僅僅是單純的警匪類型片,還兼具法治傳播意義。其中由古天樂成功塑造的有勇有謀、清正廉潔的陸志廉,在《反貪風暴5》的結局中為保護他人,舍棄小我,英勇犧牲,體現了廉政公署警察的無私奉獻精神。此外,法官龐愛瑪雖然曾觸犯法律,但在故事最后決定在公開場合坦白自己的罪行及心路歷程,同樣具有教育意義。體現了電影傳播正確的道德觀及社會價值觀的責任。
二、極具表現力的動作場景與視聽呈現
作為警匪動作片,除了敘事,場景的視聽呈現尤為重要。《反貪風暴5》體現了香港電影制作團隊的專業性,場面真實,極具表現力。其中,香港實力派演員古天樂的加盟,使電影制作更加精益求精,其不懼危險、堅持不用替身的敬業精神讓人欽佩。槍戰、爆炸、肉搏、追逐等警匪片特有的觀影體驗被真實地呈現,充分體現了該類型電影獨有的直接訴諸感官刺激的能力。其中,兩場極具特色的動作場面不得不提。
第一場戲發生在電影開頭:主人公陸志廉與法官龐愛瑪相識于東南亞打擊販賣人口會議現場,兩人的初次見面的寒暄將觀眾緩緩帶入故事。然而,突然出現的滿身大汗、衣著古怪的人瞬間引起了陸志廉職業本能的注意。隨著攝影機慢慢地推進,身綁炸彈、手持控制按鍵的人質,讓觀眾瞬間意識到了危險即將發生。但隨著陸志廉循序漸進、曉之以情的安慰,最終奪過了控制器,爆炸并沒有發生。
這一懸疑類型片中經典的懸念設置方法,使《反貪風暴5》作為一部警匪片的電影語言更加豐富化。隨著匪徒原始計劃落空,原汁原味的港式槍戰、槍林彈雨的對決一觸即發。手持攝影機的運用,樓道、停車場等大場景下的追逐戲,都讓觀眾意識到這是一部地道的港式警匪片。其中,導演在展示匪徒與陸志廉的持槍近身對抗中,安排匪徒在陸志廉的耳邊開槍,導致其失聰。這一動作設計為原創,在之前的香港警匪片中并未見過,動作觀賞性極強。隨后的特寫鏡頭捕捉了陸志廉手捂耳朵、表情痛苦、滿頭大汗、雙眼無神等細節,為故事接下來陸志廉患上嚴重戰后精神創傷、情緒障礙埋下了伏筆。
第二場戲發生在電影結尾:在本片的地標場景香港太空館,制作團隊在棚內原樣打造了一個太空館內景,用于動作場景的視聽呈現。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團隊與反派集結于太空館,展開最終的巔峰對決。其中,館內大屏幕播放的火山噴發鏡頭與警匪之間的追逐鏡頭交叉剪輯,形成了一段經典的表現蒙太奇,同樣具備原創性。鮮紅的巖漿極具壓迫感,陸志廉團隊由于人數劣勢,暫時被反派包圍,壓迫于角落處,等待著反擊的時機。同樣渲染著緊張氣氛的背景音樂和低調燈光處理讓觀眾身臨其境,從情緒上體會到故事的緊迫感。
三、反思性價值的呈現
香港警匪片作為重要的中國商業類型電影,其觀眾群體大,屬于大眾文化產品,其所具備的文化傳播功能與責任不言而喻。如上文所述,除了滿足主流觀眾的觀影訴求之外,新時代下的香港警匪片結合當下反貪廉政的主旋律,傳遞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其中,《反貪風暴5》對于反思性價值的呈現真實且全面,片中所塑造的警察不再是單純符號化的“正義”形象,而是會犯錯誤的普通人,追求“正義”的道路也充滿著人性的掙扎。
首先,由宣萱所飾演的龐愛瑪,是一名致力于打擊人口販賣集團的大法官,她在多地演講,與犯罪集團正面對抗,在電影的前半段被塑造成典型的“正義”化身。然而,龐愛瑪的父親也是一名法官,多年前意外去世,在龐愛瑪的深入調查后,發現父親曾參與到了人口販賣的勾當中,并且死因并非意外,而是被謀殺。龐愛瑪為守護家族聲譽,選擇保守秘密。她一面與犯罪集團展開殊死對抗,一面隱瞞父親的犯罪事實,體現了人性的復雜面,同時也違背了法官“公平公正”的職業精神。但是,在犯罪集團掌握了其父親的違法證據,并以此威脅龐愛瑪時,她選擇了在公開場合主動曝光父親曾經的罪行,決心粉碎犯罪集團的任何幻想。龐愛瑪這一角色在經歷人性的掙扎后,體現了反思性價值,最終恪守了作為法官的職業操守,弘揚了正直的法律人形象。
其次,由鄭嘉穎飾演的調查官程德明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警察,在與匪徒的交鋒中無所畏懼,彰顯了其“正義”的形象。然而,在看見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駕駛著匪徒卡車的時候,他一改之前無所保留、重視團隊合作的形象,轉而一個人行動,深入調查弟弟與匪徒之間的聯系。在得知弟弟誤入歧途、參與不法犯罪之后,程德明不再是那個“正義”的警察,在“親情”和“法律”之間選擇了“親情”,決定幫助弟弟逃脫法律的懲罰。這是人性弱點的真實呈現,在“小我”與“大我”的困難抉擇面前一時失衡。陸志廉在發現真相后,站在“朋友”與“警察”的雙重角度上,勸說程德明讓弟弟自首。然而,法律若得不到徹底的貫徹執行,“邪惡”必將變本加厲。在程德明看見弟弟同樣被全身綁滿炸彈后,心理防線徹底崩塌。最終在朋友陸志廉英勇犧牲之后,程德明看著擔架上又一次被拯救的弟弟,決定把他交還給法律。程德明這一人物體現了人性的復雜面,以及人性在經過反思后重新選擇“正義”,并堅持反貪廉政的正確價值觀。
總之,對人生價值的反思以及對人性更為真實的剖析,是《反貪風暴5》作為警匪片的一大亮點,同時體現了新時代下香港警匪電影作為類型片所承載的社會意義,為電影人與觀眾提供了思考。警匪片作為大眾娛樂、傳播能力強的片種,除了要做好戲劇化的故事沖突的視覺效果,更要呈現承擔新時代下弘揚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反貪廉政主旋律的文化責任。
(編輯 易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