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雁慧 胡英雪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青少年工作系,北京 100089)
引領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是共青團作為政治性組織的重要使命。一百多年來,圍繞不同歷史時期黨的工作大局和時代任務,共青團引領青年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思想,并積極投身于黨和國家的時代任務中,充分發揮了青年的先鋒作用。2022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一次強調了共青團要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
賀軍科在共青團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引領力既包括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直接的思想引領,也包括通過利益滿足間接換來的思想認同,還包括組織化日?;ㄟ^支部生活開展的思想引領[1]??梢?,引領力的實質是思想引領力。借鑒駱郁廷教授對“黨的思想引領力”內涵結構的分析,他將思想引領力分解為思想創造力、思想傳播力、思想疏導力和思想轉化力四個方面[2]。對共青團組織而言,其主要使命不是創造先進思想,而是向青年傳遞黨的先進思想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從而產生激勵人心、凝聚共識和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認同結果,并最終轉化為巨大的社會行動能力。因此,本文將共青團引領青年內涵分解為三個方面:思想闡釋與疏導(對黨的先進思想和政策綱領的青年化闡釋以及對錯誤思潮的反駁疏導,即“引領什么”的問題)、思想傳播(對黨的先進思想和政策綱領進行廣泛傳播,即“怎么引領”的問題)和行動轉化(促進青年投身于黨的事業和社會建設行動中,即“引領到哪里”的問題)。
結合共青團引領青年的百年歷程,從歷史實踐中總結共青團在思想闡釋與疏導、思想傳播和行動轉化方面所積累的有益經驗,對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凝聚青年力量,引領青年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以及共青團履行青年工作的職責使命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1922年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青年團(1)注:共青團在不同歷史時期名稱有改動,本文在使用時遵循如下原則:有具體年份時用當時共青團的名稱,在不特指的情況下,都統一使用“共青團”。)一經成立,就成為引領中國青年的重要力量。團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匯集更多的青年力量,不斷擴大革命隊伍,培養黨的后備力量。特別是由于當時黨是秘密的,而團是公開的或半公開的,黨的有些工作實際是用團組織的名義完成,所以青年團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協助黨,甚至是代替黨從事政治宣傳、發動群眾運動等工作[3]。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時代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4],簡言之,就是推翻反動統治,建立新政權。因而作為“黨的助手和預備學校”[5]的青年團,是以協助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與獲得政權為主要任務,革命斗爭是這一時代的主題。
為了有效組織與整合作為革命重要力量的青年,青年團在黨的領導下以信仰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以及建立新中國為先進思想來吸引與號召青年[6]。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了《青年運動決議案》,提出“社會主義青年團對于青年學生應從普通的文化宣傳進而為主義的宣傳,應從一般的學生運動引導青年學生到反對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的國民運動?!盵7]這一決議案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年團引領青年的方向性指導。
第一,青年團創辦了《中國青年》雜志,以此為主要陣地,向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深刻批判影響中國青年的各種反動思想的錯誤,引領青年與形形色色的主義和錯誤思潮斗爭,如東方文化派、國家主義思潮、戴季陶主義等。通過這些論戰,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和對錯誤思潮本質的認識,讓他們更加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第二,青年團將“向青年輸送黨的影響”作為重要的任務使命,圍繞革命斗爭救國的時代主題教育引領團員、廣大青年工人以及包括學生在內的青年知識分子樹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美好愿景。這一時期,一些地方團組織內部出現過取消主義和先鋒主義的錯誤傾向,但很快得到了黨和團中央的批評與糾正。1927年12月,黨、團中央聯合發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通告第六號》進一步強調:“共產主義青年團是青年工農無產階級的政治的群眾的組織,是要領導青年工農群眾在斗爭中去養成共產主義的精神,是輸送黨的影響到青年中的組織”[8]。自此,青年團在黨的領導下,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教育引領青年。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話語滲入社會各階層,革命高于一切,甚至以革命為行動的唯一規范和價值評價的最高標準。[9]青年團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對革命話語進行了重構,增加了共產主義信仰和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實質內涵,并采用分眾化宣傳的策略,即通過報刊引領進步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再由他們深入到工農大眾中,宣傳黨的革命主張,從而實現更普及、更深入的思想傳播。
第一,《中國青年》等進步期刊成為青年團的重要思想宣傳陣地,并深受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及一部分青年工人所喜愛,起到了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傳播思想的目的。團早期杰出領導人任弼時曾說:“這個刊物(作者注:《中國青年》)傳播著馬列主義思想,組織青年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斗爭,在中國人民革命運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它的鼓舞教育下,千百萬青年投入了中國人民偉大的解放斗爭?!盵10]在《中國青年》被停刊期間,青年團和各地團組織創辦了一系列的進步期刊報紙,如《先驅》《中國學生》《列寧青年》等,都起到了宣傳黨的各種決議、宣言,介紹工農青年受壓迫剝削的現實窘境以及國際青年運動經驗,指導青年參與革命斗爭等宣傳引領作用。
第二,青年團也清醒地認識到,青年團是“學生團”,成員多是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青年團曾明確指出:“共產黨的骨子是勞動者,勞動者是將來社會的主人翁。將來社會上的人都應當是勞動者……所以我們要到民間去,深入農工社會中,宣傳指導以促進革命。”[11]因此,青年團組織團員深入到工人農民大眾中,通過講習團等形式進行革命思想的宣傳和傳播,從“打倒列強,除軍閥”到“打土豪,分田地”,將反抗壓迫與青年責任聯系起來,爭取團結更廣大的勞動青年在黨的周圍,從而實現了思想普及。
在思想傳播和動員的基礎上,青年團積極動員帶領青年參與到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將思想轉化為具體行動,從而實現了引領青年的最終目標。
第一,在大革命運動中,青年團動員帶領青年參與罷工、抗議示威等革命斗爭。團的“一大”結束后到1923年2月,青年團帶領青年工人參與到安源路礦工人罷工、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等各地罷工斗爭之中;1925年,帶領青年參與上海“五卅運動”的抗議示威活動,批判了帝國主義的血腥罪行;1926年,帶領青年學生進行北京“三一八”游行示威活動,積極參與反奉倒段運動;同年又帶領廣大青年參加北伐戰爭等。青年團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地方團組織和全國學聯,在全國各地掀起一次又一次規模宏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浪潮。
第二,在土地革命運動中,青年團帶領工農青年投身挽救革命的行列。通過組建“少年先鋒隊”“少共國際師”等,青年團引領青年參與革命根據地的武裝斗爭,反抗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同時也開展“共產青年團禮拜六”等義務勞動,引領青年投身于工農業生產等活動,支援前線的革命戰爭。
第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根據黨的意見,青年團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號召“一切愛國的青年同胞和青年組織,大家在抗日救國的義旗之下聯合起來”[12],宣布把青年團改造為具有民族解放性質、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青年團體。青年救國會聚焦于建設青年統一戰線,凝聚廣大青年英勇戰斗在最前線,抵御侵略,成為革命斗爭的中堅力量。
總之,這一時期,共青團獨特的政治屬性和青年屬性,以及在惡劣環境下能公開活動的特點,使其成為引領青年、凝聚青年的重要力量。青年團通過多樣化、分眾化的傳播形式引領青年的思想和行為,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習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革命斗爭、救國圖存的強大思想武器,并意識到“革命斗爭”救國的必要性??梢哉f,當時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既是中國先進思想的傳播者,又是將思想轉化為行動,帶領廣大青年積極投身于黨的革命斗爭的組織者。
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的《關于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提出:“在中國普遍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青年團迎著新中國的曙光再次誕生,后在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三大中改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13]青年團一大明確了團的基本任務:“要領導并鼓舞全體青年團員及廣大青年在各種不同的實際工作中進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以便能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事業,培養出千千萬萬‘有高度政治覺悟又有堅強實際工作能力’的優秀后備軍。”[14]
在這一時期,黨的中心任務是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并不斷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對于共青團而言,作為黨的助手,引領與整合青年鞏固黨的領導與政權基礎,推動青年參與以實現公共權力有效運行以及公共事務有效處理,就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共青團引領青年的兩項主要內容和目標[15]。鞏固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是這一時代的主題。
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和毛澤東領袖魅力的感召下表現出巨大的政治熱情,共青團積極帶領青年開展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著作的學習活動,向青年宣傳黨的戰略決策和工作任務,引領青年樹立共產主義的道德風尚,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
第一,共青團引領青年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毛澤東著作,筑牢精神支柱。1949年,周恩來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學習毛澤東整個思想體系”。1958年,共青團三屆三中全會發出《關于組織廣大青年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著作決議》,要求各地團組織通過各種形式帶領青年學習毛澤東原著和馬列主義等政治理論。1960年,共青團三屆六中全會又通過了《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著作的工作規劃》,將學習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引領青年“聽毛主席的話,跟黨走”。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共青團引領廣大青年逐漸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自身的精神支柱,并自覺運用這些理論和思想指導革命建設實踐和自身成長[16]。
第二,宣傳黨的戰略決策和工作任務,引導青年貢獻青春力量。1956年,黨的八大修改黨章,明確指出“共產主義青年團是黨的助手”,是“黨的政策和決議的積極宣傳者和執行者”[17]。由此可見,宣傳黨的政策決議是黨對共青團職責使命的基本定位和工作要求。1950年,青年團在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略決策的指導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通過各種報告宣傳抗美援朝戰爭的重大意義,深刻揭露美帝國主義的罪行,在青年中進行廣泛深入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極大地激發了青年的愛國熱情。1953年,劉少奇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二大中再次強調,青年團要“高度地發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18],引領青年思想進步,提高青年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思想覺悟。
第三,共青團引領青年樹立共產主義的道德風尚,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1961年,在團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好好注意青少年中的道德風氣問題,注重對青少年進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走又紅又專的道路。[19]因此,各級團組織將增強共產主義理想道德教育、培養有高度政治覺悟又有堅強實際工作能力的又紅又專的優秀后備軍作為共青團引領青年的首要任務。
為了推進全國青年學習政治理論的熱潮,共青團中央開展了多樣化的宣傳教育和理論學習活動,后期還演變為“學語錄”“學紅寶書”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毛澤東著作和講話內容的宣傳。
第一,開展多樣化的青年學理論活動。召開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著作的現場會議和組織學習觀摩團。如1960年的“全國青年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著作黑龍江現場會議”及會后的觀摩團;以召開報告會的形式總結交流先進單位組織青年學“毛著”的經驗。如1965年的李家莊現場會議等。從總體上看,這個時期的青年學理論活動對于引導青年做社會主義時代的“新愚公”、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等都起到了積極的社會效果,但后期演變成全民性的“學語錄”“學紅寶書”運動,也造成了理論學習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等問題。
第二,遵循“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同必要的社會安排相結合”[20]的原則開展多樣化的教育和宣傳活動,包括學習王進喜等勞動模范活動、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活動、學習雷鋒活動等,促進青年形成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思想觀念,引領青年做共產主義道德新人。
在這一時期,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主題,共青團帶領青年為“盡可能迅速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中心任務而奮斗[21]。在黨中央的指導下,共青團積極動員引領青年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四化”(指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建設中,以高昂的斗爭精神和生產熱情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添磚加瓦。
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實踐中,為協助黨完成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民主改革、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等工作任務,共青團根據黨的各項政策和毛澤東提出的“按照青年特點,開展獨立活動”[22]的工作指示,通過具體的工作實踐全面引領青年。在鞏固政權方面,共青團動員青年積極加入軍干校、參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社會主義生產勞動方面,組建青年突擊隊、青年墾荒隊、青年節約隊等生力軍參與生產建設;在科學文化建設方面,共青團引領廣大青年,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向科學技術進軍,組織農村青年開展掃除文盲活動、學習農業生產新技術活動等,效果顯著??傮w而言,共青團在社會主義生產活動和科學文化建設中引領青年從“四化”建設的大局出發,做好本職工作,爭當社會主義建設青年積極分子,為新中國鞏固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這一時期,共青團政治性極強,在引領青年方面基本延續了革命戰爭時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依托當時特殊的黨團關系,借助黨的政治影響和承擔國家部分的行政職能,在青年群體中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和引領力。同時,在黨的領導和毛澤東領袖魅力的感召下,共青團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具有標志性、政治性的活動,引領青年樹立起共產主義的道德風尚,發揚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投身建設“四化”的時代洪流中。
改革開放之后,共青團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不再承擔具體的國家行政職能,而是作為黨領導的群眾組織,突出政治性的特征。在黨的十三大對群眾團體改革原則性要求的指導下,共青團中央于1988年頒發了《關于共青團體制改革的基本設想》,確定了共青團的性質是黨領導的群眾團體。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黨的中心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這一時期,共青團緊跟黨的步伐,引領青年服務于黨的經濟發展大局,“從參加政治運動為主轉到以參加生產建設為主”[23]。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是這一時代的主題。
在全黨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的大局下,共青團緊跟黨的步伐,對工作重心也做了調整;但同時清醒地認識到,工作重心的轉移,絕不意味著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取消或削弱。相反,這一轉移要求共青團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工作的水平[24]。
第一,這一時期,共青團常規化地開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教育。1993年,團的十三大強調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青年,高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團結帶領青年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而奮斗。之后,團的十五大、十六大都強調各級團組織要引導團員青年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構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充分發揮青年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生力軍作用。
第二,廣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培養“四有”新人。改革開放初期,面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西方思潮的影響,團的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口號,四項基本工作”——以四化為中心;以“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爭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先鋒”為口號;以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帶領青年為四化貢獻青春,關心青年的切身利益,提高團員質量、增強團的戰斗力為四項基本工作[25]。這一指導思想為當時共青團引領青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黨中央提出的要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指引下,共青團將努力培養“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作為共青團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在青年當中積極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21世紀以來,隨著網絡化、全球化發展和西方多元價值觀不斷涌入,共青團自2006年起開展“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領廣大青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自覺地把個人成長進步和祖國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在改革開放之初,團中央就明確了青年思想工作方式需要改革的思路,對團的青年引領工作作出了方向性的指導:要從一般大轟大嗡活動,轉到和風細雨、精雕細刻、深入細致的工作中來;要從簡單的行政方法,轉到靠用生動活潑的方法吸引青年的軌道上來;從離開生產、工作、學習單搞一套,轉到生產、工作、學習過程中來[26]。在這一時期,共青團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兩個方面,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教育活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一,將意識形態色彩鮮明的政治話語轉變為“社會話語”和“青年話語”,以青年化、生活化的話語加強思想引領。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中,共青團及時發掘青年自發產生的進步思想和口號,并加以發揚、推廣。如20世紀80年代大力提倡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精神,就是來自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生的口號。以青年話語的方式更好地契合青年心理,起到了有效引領的作用。
第二,通過組織化日常化的支部活動傳播黨的思想。這一時期全國范圍內加強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團也陸續開展“學習教育活動”“黨在我心中”等活動和知識競賽,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學習黨的文件;聯合全國學聯、全國青聯等組織,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開展宣傳,傳播黨的指導思想;進行“戰士在我心中,祖國在我心中”等愛國主義教育、“一山兩湖”英雄集體事跡等集體主義教育,引領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幫助青年一代構建堅固的精神基石。
第三,強化服務青年的社會功能,以服務促引領。為了更好地維護青少年的權利,1998年,團中央和其他部委聯合創辦“青少年維權崗”,并將“預防青少年犯罪”和“維護青少年權益”作為共青團一項重要的工作職責。此外,共青團組織還開展幫扶貧困學生的“希望工程”,以及緩解青年就業創業壓力的一系列品牌活動,為不同類別的青年提供了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讓青年切身感受到黨的關心和溫暖。
在這一時期,共青團主要通過社會化動員的方式,以活動和項目為抓手,帶領青年投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時代任務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引領青年行動的各種品牌活動,如“學雷鋒、樹新風”“五講四美三熱愛”以及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崗等“青”字號活動,引領青年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黨有號召,團有行動”。
各級團組織在實踐中摸索出各種服務經濟建設和生產大局的有益做法,并將其制度化、常規化,形成了常規項目和品牌活動。比如80年代初期的“五小”活動,以及后來的“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為重點工程獻青春”“青年星火帶頭人”“青年突擊隊”等,這些活動與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大局相適應,既實現了經濟效益,又為培養和鍛煉青年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舞臺,鼓舞了青年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
21世紀以來,共青團實施了引領青年的“品”字形發展戰略。首先,通過“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兩大工程,把蘊含在青年中的精神力量轉化為促進改革和建設的物質力量,充分發揮青年特別是青年人才的積極帶頭和模范示范作用。其次,通過“服務萬村行動”切實把青年行動與農村脫貧致富、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在促進青年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很好地服務了經濟發展大局。
總之,這一時期,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群眾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活動,不再追求純粹的政治性,而是強化了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和服務青年的社會性功能,通過將思想引領與日常學習工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思想傳播,全面提升青年的社會主義精神風貌,引領青年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努力建功成才。
十八大以來,共青團進一步深化改革,強化了其作為先進青年群團組織的性質,明確了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根本任務是“為黨育人,始終成為引領中國青年思想進步的政治學校?!盵27]這一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步入了新時代、踏上了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共青團來說,首要的政治任務是引導廣大青年更加堅定自覺地“聽黨話、跟黨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這一時代的主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共青團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導工作、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須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28]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共青團在深化改革中聚焦主責主業,通過線上線下兩個宣傳陣地,加強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
第一,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來重燃青年的理想信念之火。針對廣大青年物質需求基本滿足但精神層面還存在“空心病”的現狀,2013年起,團中央啟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旗幟鮮明凝聚青年理想信念共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塑造青年一代強大的政治靈魂。共青團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為主題,通過了《新時代共青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規劃(2019—2023年)》,要求加強和改進理論武裝工作,引導廣大青年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從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第二,與錯誤思潮做斗爭,引領青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當前多元化社會思潮紛繁復雜,其中摻雜著一些不良社會思潮,如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嚴重干擾和影響青年的思想、行為,甚至影響到青年的政治認同。共青團一方面在線上線下批判錯誤思潮,揭露誤導青年思想的非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從而引領青年認清其本質;另一方面,旗幟鮮明講政治,幫助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引領青年“聽黨話、跟黨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牢牢抓住“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29]。黨的十八大以來,共青團加強網絡思想引領陣地的建設,2013年“@共青團中央”微博微信上線,吹響了全團進軍網絡新媒體的嘹亮號角。在“破壁”思路的指導下,各級團組織在青年聚集的主要網絡平臺打破圈層限制,占據一席之地?!爸灰嗄暝诘牡胤?,無論千山萬水,團團都趕來見你”,團中央進駐B站的開篇語在青年中圈粉無數,并且通過“薩德事件”在95后青年中成功起到了傳播信息、凝聚共識、統一思想的正面作用。至今全團新媒體矩陣已經建成,粉絲總量超過7億,影響力長期居全網政務賬號前列。
共青團致力于創新思想傳播方式。在網絡空間中的共青團,被網友親切稱作“團團”。共青團不斷優化話語方式,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網言網語”“青言青語”加強理論宣傳力度,發起了“爭當中國好網民”“我和國旗合個影”“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等網絡主題活動,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對青年群體的覆蓋面,引領青年認同并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最終鞏固和擴大了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此外,共青團依托網絡平臺開展“互聯網+”活動,深入舉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等系列活動,開展“青年大學習”行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和“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等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引導青年在學習和實踐中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共青團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引領青年將個體發展與黨的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同頻共振,將“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落實到行動實踐中。
具體來看,一方面,共青團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通過“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博士服務團”等項目,帶領和凝聚青年在實踐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艱苦奮斗,貢獻青春力量;另一方面,引領青年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共青團開展“挑戰杯”“振興杯”等創新創業創優活動,發揮創新獎評選的引領作用,帶動青年創新、奮發創業,踴躍參與國家建設[30]。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共青團通過宣傳鼓勵人心的抗疫事跡,弘揚抗疫精神,引領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疫情防控一線,激勵當代青年奮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熱實踐中,建功新時代。
總之,新時代共青團聚焦主責主業,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框架內努力發揮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功能,當好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共青團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來看待引領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全團抓思想政治引領,將對青年的思想引領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引領青年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
在不同歷史時期,共青團依據黨的中心任務、自身的角色使命、時代主題以及青年特點等不斷調整引領青年的內容、方式和具體行動,但百年來共青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一直沒變,作為黨聯系青年橋梁紐帶的角色一直沒變,始終引領青年作為先鋒力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攜手共進。總結百年的歷史經驗,新時代共青團要引領青年,在思想闡釋上要更加重視黨的思想的青年化闡釋,發揮政治功能;在思想傳播上要把握青年特點,提升傳播效度;在引領角色上要加強自身建設,筑牢引領青年的合法性基礎;在行動轉化上要重視實踐育人,落實處、見實效,從而不斷幫助和引導青年一代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發揮政治功能是共青團的重要職責和基本屬性。堅持黨的領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共青團工作的應有之義,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服從并服務于黨的中心任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歷史上共青團犯過一些錯誤,這些錯誤歸根到底就是削弱黨對青年的政治影響,或者脫離甚至取代黨的領導。百年來共青團引領青年的有益經驗都是以黨的中心任務為核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主線,引領青年凝聚在黨的理想信念旗幟下,帶領青年在革命斗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當前,我國正邁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為黨做好青年思想工作,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是共青團政治引領工作的第一要義。
共青團要發揮好政治功能,最關鍵的任務就是要推動黨的科學理論、政策走進廣大青年的思想深處、情感深處、心靈深處,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讓青年“跟黨走”的目的。一百年來凡是引領青年效果好的,都是因為青年化闡釋做得好。因此,在全球化、網絡化的當下,必須善于將科學理論的“大道理”轉化為青年喜聞樂見的“小故事”,按照從元素到觀點、再到理論的認知規律,面向青年闡發黨的創新理論,有效做好提升黨的思想的青年化闡釋工作。
準確把握青年的特點,是我們黨歷屆領導人對共青團引領青年的工作要求。毛澤東同志在《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特點》中強調:“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照顧青年特點,組織和教育廣大青年群眾”,提出“按照青年特點,開展獨立活動”的工作方針。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指出,“要深入研究當代青年成長的新特點和新規律,把準方向、摸準脈搏?!盵31]準確把握青年特點意味著共青團要深入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喜所好,要針對青年的特點和需求來進行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和思想的傳播。當前青年發展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壓力和現實問題,共青團要實現聯系服務青年“零距離”,與青年交朋友,幫助青年解決煩心事,從而吸引和凝聚青年牢牢靠在黨的周圍,引領青年高質量發展。
當然,把握青年特點并不意味著共青團要“緊跟青年步伐”,而是應當走在青年前列。共青團要了解青年,但不能止于了解,而是應當在充分了解和照顧青年特點的基礎上,做到正確有效引領。這就需要共青團走在青年前列,把握住引領的方向,確定好引領目標,創新出引領方式,特別是在網絡意識形態陣地上,要采取分眾化傳播、短視頻傳播、精準傳播等形式,傳播彰顯青年特色和青年元素的政治理論內容,有的放矢地批判網絡意識形態中的錯誤思想和言論,從而有效提升思想傳播的效度和青年的政治思想水平。
共青團擔當引領青年的社會角色,必須基于一定的身份合法性。在這里,身份合法性既包括基于法律或行政的授權,也包括基于青年認同而獲得的事實授權。共青團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主要基于與黨的特殊關系和政治權威、行政權威來獲得引領青年的合法性基礎;改革開放之后,共青團逐步淡去國家行政權力、權威色彩,越來越多地依靠在某些領域的專業化和知識權威來獲得青年認同,從而形成引領青年的身份合法性基礎。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青年的思想更加開放、需求更加多元,對傳統權威的認同感下降。因此,共青團應當順應時代和青年需求,加強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團,在站穩政治立場的基礎上,甩掉共青團曾經的“政治權威”包袱,“去四化、強三性”,增強自身的公信力和魅力,重塑團在青年群體中的親民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當前共青團要努力做到這“三人”,用服務青年來增強自身的吸引力,用專業化水平增強知識權威與專業權威,并以此作為引領青年身份合法性的重要基礎。
思想轉化為行動是共青團引領青年的最終目的,“聽黨話”的最終目標是“跟黨走”,“強國有我”的時代最強音是要見諸行動。共青團開展引領青年工作的有益經驗表明,引領青年不僅要傳播黨的思想、價值、理論,也要引導青年將黨的思想外化于行,投入實踐奮斗中,以自覺行動為民族復興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百年來,無論是投身革命斗爭、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還是為中國夢而奮斗,廣大青年都是用社會行動向黨、向人民展示了先鋒力量和突擊隊的作用;而青年在實踐中更加深了對黨的思想理論的理解、對國家和人民的情感厚植,以及對理想信念的堅定。
因此,共青團要在實踐育人方面多下功夫,深入細致地將思想引領落實到日常實際生活中,融匯于學業的發展過程中,貫穿在事業追求的全過程中,引領青年在實踐中成長為堅定信仰者、思想傳播者、模范帶頭者,并最終轉化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行動成果,充分展現思想引領的實效性,從而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敢想敢為又善做善成。
綜上所述,青年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創造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強調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32]。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承擔著重要的政治責任。梳理共青團引領青年的歷史實踐,總結共青團在不同歷史時期引領青年的內容、方式和行動轉化的有益經驗,有助于共青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更好地發揮政治功能,引領青年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砥礪前行。